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本网专稿

“助学情”牵起“同校缘”:五年合力助学 山区女孩考入资助人母校

2022年09月10日09:55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曾铃(右一)与郭海玲(左一)进行交流。受访单位供图
曾铃(右一)与郭海玲(左一)进行交流。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长沙9月10日电 “非常感谢曾叔叔您对我的帮助,在我家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给予我良好的学习环境,带我走向更高的平台。我非常庆幸能考入您的母校,大学四年我当追寻您的脚步,奋发向上,好好学习,并以最大的努力将温暖和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祝您节日快乐!”

9月9日,位于湖南的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曾铃,收到一张手写的教师节卡片。薄薄一纸卡片,曾铃看了又看,一读再读,脸上抑制不住的欣慰和欣喜。贺卡的作者并非他自己的学生,而是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的一名新生。

十余天前,这位名叫郭海玲的山区女孩第一次步入大学的校园,但她和学校的故事因“助学”机缘早在五年前就已开始。

五年前,曾铃在大学好友群了解到郭海玲一家的故事。这位出生在株洲市茶陵县湖口镇浣溪村的女孩,原本生活在美满的四口之家,但2014年其父郭东华意外从高处跌落,导致高位截瘫。

此时,郭海玲才10岁,还有一个5岁的弟弟,坚强的郭海玲一家人却从未放弃。无法再站立行走的郭东华迅速适应轮椅上的人生,其母张孝敏也选择外出务工,因为要挣钱供姐弟两读书。

讲述人叫刘陈,是曾铃的大学同班同学。当时,在浣溪村驻村扶贫即将期满的刘陈,离开之际始终放不下郭东华一家。他深知唯有教育才能真正改变这一家人的命运。他把郭东华的故事告诉大学的兄弟曾铃、李海宝、唐静、田宇鹏;4人当即决定,要与刘陈一道资助尚未谋面的郭海玲完成学业。

“钱不多,一年5000块主要保底郭海玲的教育经费。”谈起助学善举,曾铃觉得微不足道,“我们只有一个初衷,就是决不能让郭海玲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学业受阻,有书读这个家庭就有希望。”

有书读,就有希望,这是五位资助人成长的切身之感。2004年,刘陈、曾铃、李海宝、唐静、田宇鹏同时考入长沙理工大学岩土专业就读,在求学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5个人都是农村出来的,吃过苦,深知寒门学子求学不易,”曾铃回忆道。“在大学求学期间,师长的慷慨解囊,同窗的互帮互助,都曾支撑我们穿越困境,温暖至今。”如今,本硕博均求学于斯的曾铃已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四位同窗好友也均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奋发图强的五位农村娃真正靠知识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因为曾被照亮过,所以想为需要的人点一盏灯。缘起于一段微信文字而发起的助学善举,五位大学同窗一干就是五年。除了经济上的资助,令郭海玲备受感动的还有叔叔们一直陪伴在侧的关注和鼓励。“初中学习成绩起伏很大,叔叔们总是鼓励我不要有思想包袱,安心学习。”五年间,郭海玲最期待的就是每年暑假,向前来家里看望她的叔叔们汇报下学业,话话家常,听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一个努力的人不会没有出路。”也成为郭海玲求学路上最坚定的信念指引。

“553分!”今年7月高考成绩揭晓,曾铃第一时间收到郭海玲发来的喜报。“我们都特别高兴。”对于这位新晋的“小师妹”,大师兄们既意外又欣喜,“只要她愿意继续读,我们就一帮到底。”曾铃早已和同学们达成共识,会持续关注海玲直至就业。郭海玲却有自己的打算:“把基础打扎实,靠自己拿奖学金。像当年的他们一样,勤工俭学,尽快实现自给自足。”

对于未来,海玲也有愿望清单,“想要竞选班级的生活委员,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服务他人”“一定争取入党,因为从小受党的政策恩泽”“经济独立的时候,也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光和爱继续传递下去……”(林洛頫、叶正芳)

(责编:罗帅、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