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88年,汝城“一家亲”画风越发生动

2022年11月28日10:50 | 来源:红网时刻
小字号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汝城县挥毫“人民至上”这篇大文章,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不拒细壤、不择细流,用心用情写真写活党群干群一家亲的细节。

图片

  ▲ 汝城:玉汝于成。(朱桂花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钧。字里行间紧扣永恒主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1934年11月7日,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经口口相传,这份自带“民心流量”的浓情延续了88年。汝城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长征路上军民鱼水情,升华为新长征路上的“党群干群一家亲”,并且持续焐热着民心。

图片

  ▲ 11月8日,汝城县集益乡集龙片食堂,村民与乡村干部共进午餐。(朱海波 摄)

  亲亲汝城 亲在一顿饭一杯热茶

  汝城县集益乡最边远的谭集村,被江西省崇义县丰州乡丰州村隔成一块“飞地”,驾车到乡政府至少45分钟。如何高效治理基层?谭集等5个村集合出集龙片,集龙片增设机关食堂。集益乡是汝城县唯一坐拥双食堂的乡镇。

  集龙片乡干部不仅管上门办事者的饭,还时不时邀请村民来食堂“围桌子”,边吃边聊,聊出原生态民意。在“板凳工作法”外,集龙片践行出了一种“饭桌工作法”。

  汝城县地处湘南如海的苍山之中,村民到乡镇办事翻山越岭、道阻且长,吃饭不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干部入农户,谁家不是茶时敬茶、饭时留饭?村民可以做到,政府机关也能想到办到。集益乡乡长王晓君说:“乡镇食堂管饭,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既是一切为群众着想,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汝城县政务大楼门口安装“扫码墩”,可刷健康码,也可刷身份证,与老年人友好,不见排长龙,不怠慢任何一位“客人”。

  “滴”一声,秒速“码”上过后,引导员端来一杯热茶,热茶里泡着热情。

  正是因为热情周到,通常不受“待见”的交警处罚窗口,还收到了锦旗。

  摩托车驾驶人朱某某,没戴安全头盔受到处罚,情绪激动。窗口负责人朱晓琼始终笑脸贴冷脸,使受罚人脸色由阴转晴。三个月之后,朱某某送来锦旗。他骑摩托车摔倒,幸亏戴了头盔,头部没有受伤。这面锦旗难得,“心中有民,才能为民”是其鲜活注脚。

  21层3.5万平方米,近千名工作人员进驻,汝城县政务大楼堪称一座服务“超市”。“大超市”爱操心小事,免费复印、代办快递,设母婴室、便民食堂……老百姓需要什么,工作人员就做什么。

  老百姓是天,是党政干部的衣食父母、生存根基。党政干部俯下身子,为他们端上一杯茶、管上一顿饭,亲情冒出热气,锻炼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就能站稳“基本盘”。

  亲亲汝城 亲在一把伞一件棉衣

  还是在集益乡,6月发“端午水”时,乡党委书记谭海洋的手机竟遭遇停机。暴雨不停抽打,天落一张“考卷”,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的谭海洋,成“乡下亲戚”主心骨、撑伞人,其手机号码因村民密集打进了3000多个求助电话,变“异常客户”而被“误伤”。

  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汝城县党政干部凭“铁脚板”走出民情“活地图”,视群众头疼事为自己头等事,以“一家亲”情怀冷暖牵挂。

  流动摊贩“打游击”,系城市管理一道难题。水果上市旺季,一大批果农拉上枇杷、奈李等涌入县城自产自销。汝城县城管局问需于民,在县城南正街、卢阳步行街等处搭建遮阳棚,设立季节性瓜果临时摊点,给游商“安家”。

  临时摊点免费提供,划线、限时经营,既方便了买卖,又规范了秩序,便民、利民、为民一举多得,管理难点变城市亮点,一道难题成一道风景。

  沙洲村也有果农获得临时摊点。汝城县城管局局长黄飞,当过沙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沙洲果农夸老熟人,“好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尖上”。

  干部时时惦记群众,群众自发报恩社会。

  卢阳镇得靖村邓龙英,已签约汝城县红十字会:百年后捐遗体。

  邓龙英早年丧子、儿媳离家、老伴去世,与孙女相依为命。

  汝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卢阳镇党委书记李雄,跟邓龙英一家结亲,逢年过节相赠米面粮油,每到冬季为祖孙俩添棉衣;邓龙英的孙女就读汝城县一中时,李雄常送牛奶面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风雨中,撑起一把伞;寒冷时,递上一件衣……汝城县党群干群一家亲暖流滚滚,血肉联系与生俱来,火热初心坚如磐石。

  亲亲汝城 亲在一起干一路同心

  聚拢党心民心,“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汝城县再现毛泽东笔下“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动人场景。

  毛泽东曾二进汝城。

  1928年4月,策应湘南起义部队,毛泽东转战桂东、汝城,在桂东沙田圩颁布“第一军规”。撤出汝城县土桥圩黄家村时,毛泽东带头严守群众纪律,藏钱于农家壁柜,留给送米送菜却拒不收款的乡亲。

  1934年11月,毛泽东随中央红军长征,过汝城县热水、延寿、文明等地。正是在这个期间,“半条被子”故事发生。

  同心干,汝城县土桥镇“众人能移万座山”。

  土桥镇探索出政府出料、“四会”出力、村民出工、乡贤出资的基建模式,使“看戏”群众刷新存在感,纷纷上台“唱戏”。

  政府出料,即镇政府选择供应商,低于市场价团购水泥、鹅卵石等,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村民理事会等“四会”各司其职,群策群力、自我管理。资金不够,村民出工,村贤捐款搭把手。小板凳餐饮“掌柜”何文鹏,捐出21万元扩建一段六米宽的会车道。

  一切摆到桌面上,村庄的事大家管,村干部不插手工程,土桥镇镇长朱承军认为,这利于干群关系上台阶,利于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同心干,汝城县热水镇同心村,画出最美同心圆。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楼阁组组长、老党员邱树亮,率先拆除自家旧房200多平方米,村民拆旧腾地、硬化道路一呼百应。家家整洁人人抖擞,同心村内外兼修。

  激发内生动力,点燃干事热情,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路径越走越明朗。

  同心干,“企业是亲人、企业是自己人”。

  汝城经开区,东莞电子行业抱团转移而来,干出了一个“园中园”——湖南(广东)电子智能科技产业园。莞湘投资公司总经理郭鹏感叹:“走过许多地方,终于来对地方。”

  政府企业“一家亲”,墙里墙外一条心。企业主皆买地建厂,而非租厂经营,并且购置了住房在此扎根。不少企业家戏称自己是“押上了身家”,只因这里是“我们的汝城”。

  红色热土、投资沃土汝城,以“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优渥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磁场编经织纬。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汝城县驰而不息地弘扬“半条被子”精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县万名干部聚精会神把党群干群一家亲提升至新境界。

  罗霄山脉南麓,汝城县以工笔细绘心连心长卷,绘出“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的画风越发生动。(陈乘 卢黎 清 邓生祥)

(责编:李淑静、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