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6月18日電 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的農民土地合作社,在農村產業發展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中央一號文件”更是連續多年提出,要重點培育合作社這一新型農業模式。2020全國兩會期間,郭紅靜、周立雲等代表紛紛建言:繼續增強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鼓勵合作社發展鄉村產業,開展連片種植、規模飼養,壯大優勢特色產業。
令人可喜的是,近幾年來,地處長沙望城的千年古鎮喬口,積極探索、率先嘗試,大批農民土地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正是因為農民土地合作社的強勁發展、科學指引,使得喬口這個過去因水運發達繁華上千年,后又因陸運興起一度沉寂的商業文明古鎮,再次走在鄉村振興發展的前列。如今走進喬口,農民土地合作社以及由此帶動的鄉村振興盛景一定會讓人為之贊嘆不已。
千年喬口 農民土地合作社為鄉村振興繪就藍圖
“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一千多年前,杜甫到達喬口時描繪了這裡的旖旎風光。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喬口鎮,離長沙市區僅40公裡,岳寧高速、雷鋒大道、金星大道、瀟湘北路,均是筆直通達。過去,因水運發達,喬口曾匯聚了天下商賈,商業往來鼎盛。但上世紀90年代,喬口水運交通優勢退去,經濟發展開始放緩,有村落甚至還戴上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
2018年起,喬口搶抓發展機遇,開始探索搭建“龍頭企業+農民土地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採取“荷花+”生態養殖模式,扶持荷花蝦適度規模養殖,走鄉村旅游經濟等集群發展的復蘇道路。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喬口的農民土地合作社辦得有聲有色,8個村(社區)均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推選理事會和監事會班子,完善服務,相繼走上了一條“黨建總引領、五治當先鋒、土地都入社、村組戶分紅、緊盯產業鏈、品牌荷花蝦”的產業振興道路。到2019年,共流轉土地16000多畝,引導農戶注冊成立了各類種養殖專業合作社63家、家庭農場23家。幫助農戶每年增加土地流轉收益1000元/戶,帶動就業500人以上,兩年內助推1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喬口成為湖南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爭相學習的重要樣本。2020年5月底,喬口鎮還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列入“2020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村民變股民 省級貧困村華麗變身最美鄉村
喬口盤龍嶺村,水利、交通等基礎建設落后,產業單一,農民十分貧困,幾年前被定為省級貧困村。
2017年末,喬口鎮決定在盤龍嶺村試點農民土地合作社,有著大城市創業經驗的“80后”村支書劉浩毅然回鄉投身村級治理和鄉村振興事業。
2018年3月,盤龍嶺村率先成立了土地股份、集體資產、勞務、置業、旅游等五個合作社,通過土地合作社將全村870戶村民的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引導土地經營權依法、自願、有償、有序地向農民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按照確權確股不確地、定量不定位的辦法,以1畝地1股為標准,全村2408畝土地,按照2408股分配到各戶,然后按照自願原則帶地入社,集中發展高效現代農業。
這種模式推出后,群眾並不理解認可,鎮村干部反復召開屋場會,依靠群眾發動群眾,通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村土地實現了100%整村流轉。為了更好、更科學地開展工作,村民代表大會和股東大會還推選出了5名理事,參與合作社經營,施行保底分紅。
為保障全村3240名農民利益最大化,盤龍嶺土地合作社將該村2870畝耕地劃分為5宗面積為350畝至1000畝不等的地塊,委托第三方拍賣公司將土地流轉經營權進行公開上市競拍,最終每畝以700元/年的承包價格成交。其中,土地整村流轉后,合作社通過土地整理新增了462畝土地,這成為村集體經濟的重要來源。
與此同時,喬口鎮利用種植結構調整契機,提出“賞荷花、呷龍蝦、當創客、住民宿、解鄉愁”的發展思路,整合“一縣一特”產業扶持資金,加大對合作社的投入和小龍蝦產業的支持。
85后村民蘇江原是一名海員,轉業后的他決定返鄉創業。2018年4月,蘇江承包了200多畝田地,土地流轉費用、基本設施建設、蝦苗等一下投入了60多萬元。在合作社的積極對接下,蘇江的小龍蝦完全不愁銷路,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且略有盈利。他說,從小就喜愛扑魚摸蝦,長大了還可以當成一番致富的事業來做,非常開心。“更有成就感的是,基地還可以解決周邊幾位鄉親的就業問題,能確保每人每年基本收入幾萬元。”
不僅是養殖大戶,村民和貧困戶也是受益者。57歲的劉國紅十多年前外出打工受傷,干不了太重的活,家裡一下陷入困境。三年前,他到村上合作社做事,一年可以掙5-6萬元。
該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陳建軍表示,盤龍嶺村還成立了“姑塘產業扶貧合作社”,優先安排村裡的貧困戶到養殖基地務工,這份不錯的固定工資加上土地入股租金可讓他們實現脫貧。
2019年盤龍嶺村合作社荷花蝦生產面積2870畝,總產量370余噸,年銷售收入1500余萬元。單這一個項目,村民家庭就可以額外增收3000元以上,村內總產值由2016年505萬元躍升至2019年1607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由原來不到4000元陡增到現在的37.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余元。兩年來共脫貧43戶,余下的1戶預計今年上半年可脫貧。
村民富了,原本臟亂差的鄉村也要同步文明形象提升。喬口鎮通過治風(移風易俗)、治水、治房、治廁所、治垃圾等“五治”先鋒行動后,一座座村庄開始變得美麗整潔,村民也越來越文明禮讓。行走在盤龍嶺村,一排排小洋樓漂亮氣派,硬化的村道干淨寬敞,兩邊的電線杆上挂著以荷花和蝦為創意的景觀,荷塘裡紅蓮飄香,水田上白鷺飛翔……好一派美麗的現代田園風光。
美麗富裕起來的盤龍嶺村不僅成功摘下了湖南省級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還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
目前,盤龍嶺村土地專業合作社正與長沙市望城區文化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打造“荷裡喬江”項目,美食中心、民宿中心、文創中心正逐步落成,“賞荷花、呷龍蝦、當創客、住民宿、解鄉愁”的精准脫貧和鄉村振興模式在盤龍嶺村正逐漸成型。
產業集群發展 “網紅”品牌成喬口名片
盤龍嶺村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取得成功后,該模式迅速復制到其他村、社區。
田心坪村曾是喬口鎮眾所周知的“渙散村”,村內有“三多”:村級負債多、上訪告狀多、矛盾糾紛多。2018年底,田心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后流轉了2510畝土地,並創新性地與湖南土流網合作,進行線上線下同步土地拍賣,一下招募到了8位養蝦大王,“95后”大學生劉志鵬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承包了400多畝土地養殖荷花蝦,2019年已實現近200萬元的營業額。
5月下旬的一個周末,劉志鵬在其創業基地尚谷農業舉行了一場二三百人的喬口荷花蝦宴。“這個活動是通過網絡發起的,參加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可以買小龍蝦、水果等食材,也可以做菜、攝影、做短視頻……”劉志鵬說。
年輕的創業者愛創新,劉志鵬舉辦這場聚會主要是為了匯聚人氣,提升公司知名度。他說:“通過這種體驗式、休閑游的方式,融合鄉村旅游、小龍蝦美食文化,不僅可促動小龍蝦的銷售,也可幫助周邊農民銷售土雞土鴨、綠色蔬菜。”目前,劉志鵬正嘗試通過小龍蝦銷售渠道,幫助村民捆綁售賣其他農副產品。
“脫貧致富,村干部就要帶頭先做出成績,讓農民心服口服,有信心。”湛水村村支書楊懿說。楊懿還是望城區漁花港土地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表示,該合作社共流轉了1500畝,其中荷花蝦養殖800多畝,每畝產值大約5000元。此外,該村還有7家小型合作社,其中5家都是養殖荷花蝦,其余的2家分別種植藥用牡丹、黃金菊、優質稻和特種蔬菜,可帶動100多名村民就業,人均年收入可達4-5萬元。
喬口的荷花蝦產業規模和發展情況在交易市場最為明顯。每天早上5、6點,剛投入試營業的望城荷花蝦交易市場熱鬧非凡,喬口及周邊岳陽、益陽等地的養殖戶均在此交易,小龍蝦遠銷北上廣。負責人陳芳介紹,平日市場每天的交易量在5-7噸,周末價高,交易量在8噸以上。
此外,交易市場還有禮品裝活蝦和熟食蝦,陳芳介紹,活蝦主要方便游客帶走,熟食蝦則通過京東、淘寶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目前,他們正在籌備直播賣喬口荷花蝦。
交易市場旁,陳芳投資的亮芳荷花蝦加工坊正在裝修,開業后,可容納近百桌食客。屆時,游客在周邊釣蝦場釣完小龍蝦后,就可以送到加工坊制成美味的全蝦宴…… 7月,這裡還將開展龍蝦爭霸賽系列活動,相信喬口新型夜經濟將會更加蓬勃發展。
“如今,荷花蝦早已是喬口大產業,我們將投入4380萬元打造一個荷花蝦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產業鏈,目前我們還在積極申請中國地理標志產品。2020年全鎮通過合作社發展的荷花蝦養殖規模達1.17萬畝,預計今年底,全鎮荷花蝦年產量將突破1500噸,養殖銷售收入超6000萬元。荷花蝦正成為喬口的一張閃亮的名片。”喬口鎮鎮黨委書記王澗波說。
品牌龍頭公司加入 喬口荷花蝦開啟新篇章
長沙本土知名品牌文和友公司海信店排隊吃小龍蝦的場面大家都有見識,但鮮有人知曉,文和友的荷花蝦來自喬口。2019年,文和友與田心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聯姻,注冊成立了湖南文和友喬口小龍蝦養殖有限公司和湖南文和友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並與喬口多家養殖企業、合作社、精准扶貧戶等簽訂荷花蝦的採購協議。不僅如此,文和友還在喬口打造了2000畝望城荷花蝦養殖示范基地,並率先成立“望城荷花蝦”產業技術研究院。文和友正在打造一個品種繁育、健康養殖、加工流通、主題餐飲和鄉村文旅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實現小龍蝦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
文和友小龍蝦產業研究院的顧問喻全貴介紹,近年來小龍蝦養殖普遍存在個頭小,賣不起價,冬天產量低等難題,養殖戶經常是增產不增收。同樣,盡管喬口小龍蝦產量高,但符合文和友大規格標准的還不夠。為此,文和友斥資數千萬元建基地,招募專業技術人才,就是希望能幫助養殖戶解決上述難題。“目前研究院已與全國多所農業大學專家建立合作,我們爭取在未來二三年內攻克養大蝦和四季養蝦的難題。”喻全貴信心滿懷地說。
田心坪村曾經的貧困戶劉正國流轉了20多畝土地,在文和友技術專家的指導下養殖荷花蝦,去年養出了喬口最大的荷花蝦,一隻蝦子98克。
據了解,通過兩年多來的帶動作用,目前,喬口的農民合作社共有35家,共流轉土地 16000畝,吸引50多家合作企業,2019年實現每戶年均增收近千元,2018年、2019年助推178戶農戶脫貧。
對此,王澗波感嘆:“農民土地合作社是打通鄉村產業振興的關口,精准扶貧合作社是打通持久脫貧的關口。合作社的主要功能就是要起到紐帶和服務作用。一邊是搞好土地流轉,合理進行產業布局,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另一邊則是引進養殖戶、優質企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隻有真真切切兩手都抓好了,鄉村經濟才會蓬勃、可持續發展!”(王白露 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