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7月31日電 今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相關部門印發《關於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切實關心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就疫情防控期間醫務人員保護關心愛護措施提出明確要求,為廣大一線醫務人員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堅強保障、注入強大動力、給予關懷激勵。
醫護人員的職業是高風險、高強度、高負荷的職業,工作強度大、晝夜加班、沒有節假日是很多人的工作常態,加上各種進修、學習考試,周而復始的巨大體力消耗讓不少人不堪重負。另外,緊張的醫患關系也越來越成為醫務人員心理緊張的主要來源。
有調查顯示,近四成的醫生說,因患者和社會輿論的質疑和不認可,導致神經過度緊張。而職業卻要求他們在患者面前必須保持足夠的冷靜和耐心。這種矛盾的要求狀態也容易讓醫務人員感到煩惱,抑郁症、焦慮症、職業倦怠等心理問題成為困擾醫務人員的常見心理問題。
湖南省腫瘤醫院2007年成立全國首家臨床心靈關懷部和心理咨詢室以來,就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心理干預,用心關愛醫務人員,傾聽他們的心聲,緩解工作生活壓力。7月29日清晨,該院“心靈關懷小組”這支特殊的隊伍再次走進醫院胸部放療一科,傾聽臨床一線工作者所言所感。
放療中心主任兼胸部放療一科主任王暉表示:“作為一家腫瘤專科醫院,病種相對集中、醫生面對的患者比較單一,容易產生倦怠,再加上外部環境、工作負荷、職業發展、醫患關系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醫生們的個人情緒。”
我已盡力,但對不起
頭頸放療一科副主任劉峰,工作十年以來總會遇見一些晚期的癌症患者,他們往往對治療抱有很高的期望,而劉峰也總是竭盡全力地為患者提供了最好的醫療服務,可是有些患者的病情仍然會惡化。
為此,他時常會感到無助,失落,沮喪,甚至出現失眠、焦慮等情緒。於是劉峰來到醫院心靈關懷小組尋求幫助,心靈關懷師童菲耐心與他交流。
醫學是一個發展的科學(缺陷的科學),人類身體的奧秘還遠遠沒有解決,技術再牛的醫生,在疾病仍然是無能為力。醫患關系不和諧根本在於心理預期的落差。救不了的要和家屬講清楚,能救的要糾正他們過高的期望,絕望的要給予信心......
因為患者是最好的老師,你是可以試著多查房幾次,可以觀察病情變化、查漏補缺、了解患者的需求,比如檢查又沒做、結果又沒回......解決了患者的要求,患者自然信任你,有了患者的信任,自然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一把手術刀給病人生的希望
手術台仿佛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來自胸外二科副主任張百華早已是這個戰場的老戰士了,雖然有著熟練的外科技巧,但每次上手術台之前,未免都會有一絲擔心和困擾。
因為這對每一個患者來說,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間的差別,而對於醫生來說,同樣也是技術和智慧的挑戰。
盡管每次都是帶著希望患者早日康復的願望開始動刀,但不一定每次都會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接受喜劇和悲劇的洗禮,長久以往,張百華心中的壓力、擔憂也日漸累積,沮喪和失落的情緒常常縈繞心頭,最終他忍不住向醫院心靈關懷小組“吐槽”了。
聽到張百華的敘述,心靈關懷小組立即為其量身打造了音樂治療,放鬆訓練,茶干預治療等,一周后,他焦慮不安的情緒開始逐步消失,慢慢找回當初充滿活力的工作狀態,繼續用陽光般的笑容為患者帶去信心和溫暖。
女醫生流淚孩子沒人管
胸部放療一科的楊雯娟是一名年輕的女大夫,也是一個三歲小女孩的媽媽。對於患者,她恪盡職守,早晨七點出門,孩子還在熟睡,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九、十點回到家中已是常態,孩子卻早已進入夢鄉。
同住一個屋檐下,一周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加起來最多一天。她渴望停下來陪陪家人,畢竟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可是一想到病房裡那些急需救治的患者,她怎麼能停?於是,內心充滿對家人愧疚和自責的她向心靈關懷小組敞開心扉。
了解到楊雯娟的家庭故事和心理狀態,心靈關懷師文忞妮勸她可以嘗試一些緩解壓力的方式:例如回家后多看看熟睡的孩子,哪怕沒有語言交流,也會讓人瞬間平靜下來。
周末試試給孩子做一頓愛心早餐,不僅讓自己動手的同時釋放一周的工作壓力,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愛心。按照文醫生的建議,雯娟嘗試著去做,果然不僅心情愉悅了很多,與女兒的關系也親密了不少。
關愛醫務人員身心健康
“我們講醫學人文,更多的是對患者的尊重和關愛,但同時我們必須要重視‘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因為隻有得到關愛的醫務人員,才會更好地去關愛患者。”湖南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臨床心靈關懷項目負責人劉曉紅感慨道,如果只是一味要求醫務人員付出,而缺乏對他們身心健康的關懷,忽視人性化管理,隻會影響醫學的發展,並導致危及公眾健康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如何緩解和釋放醫務人員的壓力?劉曉紅表示,主要體現在尊重、幫助、信心、理解和分享五個方面。隻有切實關愛醫務人員,才能讓他們把這種愛帶給患者,從而實現愛的傳遞。“心靈關懷小組會持續不斷地走進病房,走進醫護人員的心房,讓醫療還原本質,使他們真正成為社會發展的保護神。”(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