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進入倒計時

2020年09月17日10:20  來源:長沙晚報
 
原標題:垃圾分類 分出文明新時尚(建設更高水准的全國文明城市)

長沙生活垃圾處理流程圖  本版制圖/戴瑩芳

  長沙生活垃圾處理流程圖 本版制圖/戴瑩芳

  通過多年的試點探索和系統完善,長沙垃圾分類組織推動、收運處理和能力建設體系已基本完成。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通過多年的試點探索和系統完善,長沙垃圾分類組織推動、收運處理和能力建設體系已基本完成。 記者 陳飛 攝

  10月1日,《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實施。屆時,垃圾分類將成為居民的“必答題”,未按照要求分類投放垃圾將面臨嚴格的處罰。

  目前,長沙日均產生生活垃圾7000余噸,實行垃圾分類有效推動源頭減量刻不容緩。經過多年努力,如今距離《條例》正式實施僅有不到半個月,垃圾分類的一座全新“裡程碑”即將來臨。面對“強制分類”時代,長沙的垃圾分類“工具箱”裡有什麼?又將如何推動《條例》實施?

  黨政“一盤棋” 垃圾分類“大步走”

  近日,住建部城建司第八調研組集中調研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經過現場視察、暗訪檢查和聽取匯報,調研組“點贊”了長沙垃圾分類工作領導有力、組織有序、體系完善、覆蓋全面、氛圍濃厚。

  近年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將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和加強基層治理的重要路徑進行統籌推進,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基層黨建,並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

  據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7年以來,長沙以黨建為引領,分步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形成了市級高位統籌、區縣政府負責,市區縣聯動、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一盤棋”領導機制,“實現了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的目標”。

  通過多年的試點探索和系統完善,長沙垃圾分類組織推動、收運處理和能力建設體系已基本完成,實現了城區633個社區“組織發動、設施投放、居民參與、分投分收”全覆蓋,居民支持、參與垃圾分類的比例不斷提高。

  全民行動 共追“新時尚”

  在今年的秋季開學典禮上,開福區麻園嶺小學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四年級的同學們用小品展示了垃圾如何精准分類。“家裡購買了分類垃圾桶,一家人都會將不同的垃圾扔進相對應的垃圾桶裡。”魯炫彤同學說,為了正確投放垃圾,當她不清楚垃圾的種類時,會上網查詢直到弄懂為止。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3000余所學校已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學校覆蓋率、師生參與率達100%。

  “以前,垃圾站每天清早就開始清運垃圾。現在垃圾量少了,清運時段也錯開了,既不擾民,臭味也大為減少。”清水塘社區黨委書記湯國清告訴記者,開福區清水塘社區是長沙最早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的社區之一,為確保居民精准分類,社區征求居民意見后,科學規劃各小區投放點和垃圾桶設置,形成“一小區一組織、一樓一棟長、一單元一門長、一戶一家長、一家一監督長”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

  長沙首個集垃圾收集、垃圾分揀、再生產品展示、垃圾分類學習教育展示於一體的垃圾分類綜合性環保站——“智慧分類驛站”也在清水塘社區投入使用。驛站設有“有害垃圾”“可回收衣物”“可回收垃圾”3個感應投放口。居民正確投放后,即可稱重兌換積分和獎品。

  “《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將施行,請你們一定要仔細閱讀,遵守條例!”9月10日,岳麓區啟動《條例》集中宣傳月,城管執法隊員和社區志願者們冒著大雨,挨家挨戶向門店派發垃圾分類宣傳單。

  垃圾分類是“新時尚”,改變的不僅僅是垃圾處理方式,更是群眾的生活理念與行為習慣。

  7月7日,生活垃圾分類地鐵專列在長沙發車,車廂內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小常識讓市民在乘坐地鐵出行時輕鬆“漲姿勢”,熟練掌握垃圾分類技巧﹔9月11日,“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大使”——汪涵也正式上任。作為新上任的宣傳大使,汪涵將積極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宣傳的重要節點活動中去。

  物業保潔、熱心業主、義工、社區黨員、退休干部……目前,長沙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有4萬余人,他們通過開展入戶宣傳、桶邊指導等形式,用熱情和專業引導幫助居民正確參與垃圾分類,成為長沙推動垃圾分類的一支重要力量。

  法規來保障 經濟做杠杆

  記者了解到,即將正式實施的《條例》圍繞規劃與建設、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保障和監督、區域協作等,對生活垃圾管理及分類作出了具體規定。目前,全市正在積極開展實施《條例》的動員、宣傳、培訓、執法准備等工作。

  同時,長沙還配套出台了《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設置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投放指南》《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社區全覆蓋考核驗收辦法和細則》等,制定其他垃圾、廚余垃圾等7大類垃圾作業規范,初步構建生活垃圾分類標准化管理體系。

  “‘階梯式計費’和‘跨區域生態補償’兩項實踐具有創新意義,有助於支撐未來垃圾分類工作。”在日前的調研中,長沙實行的生活垃圾階梯式計費、終端處理區域生態補償兩個辦法,令住建部調研組印象深刻。

  通過經濟這一杠杆,長沙“撬動”各區縣源頭減量積極性。生活垃圾處理費用由過去的市財政全部“買單”向區縣“共擔”轉變,加上財政直補、以獎代補、生態補償等多元化獎補模式,激勵各區縣開展源頭減量。2018年生活垃圾總量首次出現了拐點,較上年度垃圾量減少13.59%,2019年較年度控量基數減少4.6%。

  打牢基礎 “硬件”加快補齊

  不斷完善4分類處理硬件設施,是長沙垃圾分類大步前進的重要基礎,也將成為未來長沙在全國垃圾分類工作中加快“彎道超車”的基礎條件。

  據統計,長沙通過優化設置與布局,已經投放4分類垃圾桶20萬余個,向居民發放廚余垃圾桶33余萬個,主次干道更換兩分類垃圾桶7000余組。

  在分類收集和運輸方面,去年全市共提質改建廚余垃圾站82座,新增小區分類清運車1100余台,2020年市級層面計劃新購分類運輸車約700台,各區縣還將分別配套購置,確保每個小區均具備廚余垃圾分類收集能力。

  “目前,長沙已經構建了以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為基本類型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鏈條體系。”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達到32.37%。

  分類后 垃圾“各回各家”

  推進清潔焚燒項目建設、在全國首批實現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率先推進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可以說,在垃圾分類末端設施建設領域,長沙通過這些年的積極探索,已經具備“先發優勢”。

  隨著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多點支撐的垃圾終端處理體系正在加快構建,讓分類后的垃圾“各得其所”“各回各家”。“長沙已初步構建了‘4+X’垃圾分類處置體系,‘4分類’垃圾的末端處置能力可以滿足全市垃圾分類需求。”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廚余垃圾的分類運輸處置是垃圾分類的重點和難點。在長沙,通過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推進廚余垃圾(不含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2000噸。項目對廚余垃圾進行破袋、壓榨、分離,壓榨出的有機質水分與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協同處理,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發電,剩余固體殘渣運往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發電。

  垃圾分類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全民行動,並非一蹴而就。在當前的分類投放中,還存在居民“知曉率高、參與率低﹔支持率高、准確率低”的問題。此外,目前各小區分類清運車輛、廚余垃圾中轉站等中間環節也有待進一步打通。

  記者從市城管執法局了解到,《條例》實施后,長沙將從“一頭一尾”發力推動《條例》執行,其中,“一頭”是從居民端出發,做實入戶宣傳和桶邊指導﹔一尾是從末端向源頭追溯,倒逼源頭提升投放質量。同時,還將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圍繞重點人員、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開展垃圾分類執法。

  此外,今年長沙還將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大數據平台建設,打通各職能部門的“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實時統計分析,推進長沙垃圾分類向智慧化邁進。

  生活垃圾分類小問答

  問:長沙生活垃圾怎麼分類?

  答:根據去年12月1日實施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最新國家標准以及《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長沙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

  問:垃圾沒分類就扔,長沙怎麼罰?

  答:按照10月1日即將實施的《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對不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長沙垃圾分類工作前行“腳印”

  2011年

  《長沙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施行。

  2012年

  長沙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成投產,長沙實現對餐廚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正式邁出垃圾分類的第一步。

  2014年

  中共長沙市委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體系建設”納入了8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事項之一。

  2015年

  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啟動了《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的相關調研和准備工作。長沙市人民政府委托第三方開展課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

  2016年

  長沙在城區10個街道(鎮)的57個社區(村)啟動生活垃圾四分類試點。

  2017年

  正式出台《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制定了《長沙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長沙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計費管理暫行辦法》兩個配套政策。

  2018年

  全市342個社區擴大分類試點,全市公共機構先行先試﹔

  清潔焚燒項目開始試運行,長沙垃圾處理由衛生填埋邁向清潔焚燒時代﹔

  當年全市生活垃圾總量首次出現減量拐點,年度總量較控量基數減少13.59%。

  2019年

  全市633個社區基本實現了“組織發動、設施投放、居民參與、分投分收”面上硬件工作全覆蓋。

  2020年

  被確定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年”﹔

  《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通過,將於10月1日正式實施。長沙進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記者 唐朝昭)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