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2020亞太智慧城市發展論壇”上,長沙市望城區榮獲“2020年中國領軍智慧城區”稱號,為我省今年唯一入選城區。
這是望城城市建設取得的碩果。今年以來,該區深入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吹響了加快建設精品城市的嘹亮號角。
精雕細琢,為城市裝扮精致容顏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11月中旬,一場高規格的城市工作會議在望城召開,出台了《關於認真落實“四精五有”要求,加快建設精品城市的實施意見》等一攬子文件。
“人民城市為人民。”會上,望城區委書記劉擁兵表示,望城已進入城市發展新階段,全區上下必須堅持城市工作新理念,勇擔城市工作新使命,加快構建一江兩岸比翼齊飛、三區一園協同並進、產城景深度融合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把望城建設成一個更加生態、智慧、活力的宜居城區。
浩瀚湘江穿城而過,作為長沙唯一橫跨湘江兩岸的城區,望城坐擁長達35公裡的黃金岸線,將省會4個山水洲城特色區之中3個收入囊中,各項“指南”要求必須將歷史人文與好山好水有機融合,用藝術家的眼光和工匠的繡花功夫,為城市雕琢出精致容顏,讓百姓“推窗見綠、望山見水、閱覽文化”。
“打造最美濱江公園群,形成以斑馬湖、張家湖、大澤湖為主體的黃金河水系綠廊”“道路綠化以多年生草花和喬木為主,少用灌木,行道樹分枝點高不小於2.5米”“居住建筑基調色以明快淡雅的淺色系為主”……從片區的整體格局,到道路的苗木間距,相關實施辦法中均作了十分細致的規定,將通過嚴格審查、依法監管、聯合驗收等方式形成閉環管控,確保“出品即精品”。
方向明確,落實迅速。望城區啟動城市建設管理提質兩年行動計劃,鋪排10條道路、10個小區、30個節點提質改造項目,掀起新一輪城市建設熱潮。初冬時節,行走在該區金星北路,隻見兩廂整齊圍擋,5個工組近200名工人正緊張有序地施工。施工隊負責人介紹,這裡道路將拓寬2.5米,增修一條輔道作為公交車道,同時將綠化帶遮擋視線的高大灌木更換成低矮苗木,將來配合新建的城市綠道、口袋公園、文化雕塑,金星北路將成為一條嶄新的風景線。
科技賦能,為城市武裝智慧大腦
今年8月,望城區正式啟動全國首個採用全鯤鵬架構的區縣級智慧城市項目,利用一雲(智慧望城鯤鵬雲平台)、一網(“我的長沙”APP望城專版)、一屏(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打造出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水利等與民生實事息息相關的應用場景,讓市民享受到城市服務“全天候受理”、“一站式”辦理的便捷,助城市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明天是周末,想帶孩子們去雷鋒紀念館參觀。”市民姚志強打開“我的長沙”APP望城專版頁面,通過便民服務欄目,很快就成功預約了3張門票。
“我提前在網上挂了號,按預約時間段過來,就不用排隊了。”市民黃炯來到望城區人民醫院門診就診,醫生通過“健康望城”服務號調閱出他先前在高塘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過的血常規檢查結果,節省了重復檢查的成本,讓他很舒心。
“新城國際花都小區發現店外經營!”望城區城管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閃爍起紅色警報,同步傳來小區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人行道上幾個菜販正佔道經營。值班人員立即通知街道城管執法中隊出動,不到20分鐘即處置完畢,道路恢復清爽。
貨車不停車即可檢測超載,不到政務大廳也可更換身份証,AI“天眼”全天候智能識別捕捉河段漁業……小至衣食住行,大至管理決策,更多應用場景正讓望城越來越“聰明”。
產城融合,為城市注入蓬勃活力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城市。今年,望城區在“湘江時代”的召喚下,正式拉開了“一江兩岸”建設大幕,大手筆勾勒出“三區一園”的城市空間建設藍圖,通過濱水新城片區、高鐵西城片區、銅官片區和望城經開區的科學布局,統籌全區生產、生活、生態,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蓬勃活力。
交通活。“十四五”期間,望城將構筑“九縱九橫”公路主骨架,加快香爐洲大橋等4條跨江通道建設,完善渝長廈高鐵、地鐵2號線西延線二期等軌道交通,精心打造國家高鐵樞紐,同時健全“公交+慢行”出行系統,實現集高鐵、地鐵、城鐵、有軌電車、長途客運、公交“六位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格局。
服務活。近3年,該區共建成93個“15分鐘生活圈”、35個停車場,新建、改造農貿市場10個,切實方便了居民群眾生活。現在的新老小區內,道路整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市民時刻感受到這座城區的溫度。
經濟活。望城經開區裡,華為、比亞迪、中信戴卡、中國五礦、中交、中糧等一大批三類500強企業項目相繼落戶,智能終端、有色金屬材料、食品醫藥等七大優勢產業鏈逐步成熟,項目建設的“望城速度”譽滿三湘,一座千億級“華為城”正強勢崛起。
科技活,大澤湖生態智慧城裡企業總部爭相落子,高精尖人才紛紛進駐﹔文化活,銅官片區進一步挖掘長沙銅官窯、“黑石號”歷史文化內涵,朝著產業強鎮、文旅小鎮、城鄉統籌示范區的建設目標大踏步邁進……
望城,一座高質量的宜居城區正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