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之旅崛起湘東

2021年01月05日08:20  來源:湖南日報
 

陽光洒在羅霄山下,綠皮火車滿載乘客歡快前行。故居、博物館內,游人熙攘,紅色故事傳揚。田間作物長勢良好,園區裡生產線有序運行。

2021年新年伊始,湘東紅色熱土一派生機。從秋收起義到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紅色接力”跨越近一個世紀,革命老區滄桑巨變。

省委書記許達哲新年首次調研深入株洲4縣,提出把建設韶山至井岡山紅色旅游(鐵路)專線,作為統籌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湘贛邊區域合作工作的重要抓手來推進。這片生生不息的紅色土地,將迎來滿園春色。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紅色資源星羅棋布

1月2日,攸縣檔案館,86歲的劉李運生深情講述“3張紅軍收據”背后的感人故事。

“1935年,紅軍被困深山,游擊大隊政委劉培善下山籌款補給,我父親劉葛祥忍著飢寒3次為紅軍捐款共60塊銀元。按照紅軍紀律,劉培善堅持寫下了收據。”劉李運生告訴記者,數十年來3張收據從未示人,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現在把它展陳出來,讓更多人了解軍民魚水情深。

湖南深植紅色基因,是偉人故裡、將帥之鄉。在湘東革命老區,誕生了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實施了第一次連隊建黨,開展了第一次插牌分田等首創性革命實踐,涌現出李立三、左權、譚震林、耿飚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

湖南重視紅色文化傳承,大力保護紅色資源,“半條被子”“斷腸明志”等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廣為傳頌。株洲市組織全市大中小學生全面開展“看紅色景區、聽紅色故事、讀紅色書籍、唱紅色歌曲、傳紅色基因、做紅色傳人”紅色研學旅行活動,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源泉。

故居、紀念館、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湘東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星羅棋布,如珍珠點綴在綠水青山之間。據初步統計,韶山至井岡山沿線重點紅色景點有35處,其中湖南境內31處。

醴陵市李立三故居、淥江書院、耿傳公祠、左權將軍紀念碑、先農壇等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現狀良好,在全省乃至全國享有知名度。還有仙岳山、西山、官庄水庫、醴泉井、寨子嶺等自然景觀。

攸縣存有譚震林故居、淥田北伐首戰戰場遺址、中共攸縣地方執行委員會舊址、攸縣蘇維埃政府東沖兵工廠舊址、蔡會文蔡蘭階故居等革命文化舊址紀念地40余處。

茶陵重要的紅色景點有工農兵政府舊址、毛澤東主席在茶陵住室、灣裡紅軍村、烈士陵園、列寧學校、湖口挽瀾舊址等。工農兵政府舊址古色古香,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年均接待游客48萬人次。

炎陵紅色景點相對集中,交通便利。有洣泉書院、紅軍標語博物館、江家試館、接龍橋戰斗舊址、革命烈士紀念碑,還有葉家祠、何孟雄故居、張經武故居、萬壽宮、萬家大屋等革命遺址。

紅色旅游魅力十足

鞏固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1月1日上午9時28分,K9233次列車一聲長鳴,從長沙火車站駛出,歡快地奔向羅霄山脈下的炎陵。

“這是一條串聯長沙、醴陵、攸縣、茶陵、炎陵的旅游專列。”長沙游客曾偉說,炎陵風景好,就是坐車太苦。火車不一樣,空間大,4個小時就能到,他要拍盡炎陵、茶陵的山山水水。

1973年,醴茶鐵路通車,當時車廂總是爆滿。2015年,吉衡鐵路開通后,醴茶鐵路“尷尬”地被停運。隨后,株洲南四縣經濟發展受到影響,恢復客運的呼聲不斷。2020年6月底,醴茶鐵路恢復客運當天,人們歡呼著涌向復古的綠皮火車。

革命老區揮別了延續千百年的絕對貧困。眼下,產業發展有聲有色。攸縣種植養殖業走向標准化、規模化﹔茶陵縣招商引資來勢看好﹔炎陵縣工業企業助力貧困勞動力就業取得了實際成效。

然而,受區位偏遠、基礎薄弱等因素影響,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仍然比較滯后。如何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紅色旅游是綜合性產業,輻射大,帶動強。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因地制宜,把革命老區紅色旅游發展放到突出重要位置,堅持融合創新,推動紅色旅游景區連點成線。

老區各縣市紛紛把旅游產業作為縣域經濟重要支撐。醴陵大力推動紅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陶瓷工業旅游和紅色研學旅游相結合,游客的體驗豐富多元。攸縣科學制定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加速推進酒仙湖景區建設,舉辦營銷活動提高知名度。茶陵灣裡紅軍村開展“穿紅軍衣、走紅軍路、吃紅軍飯”活動,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發展和農副產品銷售,村民吃上“旅游飯”。

“紅土地”正越來越“紅”。省文化和旅游廳數據顯示,湘贛邊區域合作縣市區2019年接待游客1.2億人次,實現紅色旅游收入1050億元,輻射帶動211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脫貧致富。

建設紅色旅游專線

湘贛區域合作邁入快車道

1月3日,在茶陵縣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現場,印有“湘贛紅”區域公共品牌的茶葉、蔬果、糧食等農產品琳琅滿目,吸引眾多消費者圍觀購買。

湖南景陽山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旭奇介紹,2020年9月景陽山茶業使用“湘贛紅”品牌以來,關注度和銷量跟著提高了。

湖南和江西同為紅色熱土。湘贛邊是湘贛革命根據地與湘贛兩省交界地區重疊地帶。這裡紅色文化交織,紅色景點跨省連片,區域合作空間巨大。

近年來,湖南、江西兩省以紅色旅游為重點,高位推動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推進紅色旅游規劃共編、資源共享、線路共推、設施共建、信息共用,造福老區人民群眾、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019年5月,湘贛兩省建立湘贛邊區域合作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應運而生,確立了兩省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的機制。同年6月底,湘贛邊紅色文化旅游共同體成立,打造一條串聯平江、瀏陽、醴陵、井岡山、修水等24個縣市的紅色旅游環線。

2020年7月,我省出台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大力實施交通基礎設施聯通等十大重點工程。

2020年11月,兩省政府在長沙聯合舉辦2020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開啟了湘贛紅色文化旅游合作新篇章。

不斷深化兩省區域合作交流,是湘贛邊老區人民的共同期盼。新年伊始,我省提出依托醴茶鐵路良好基礎,推動建設韶山至井岡山紅色旅游(鐵路)專線。

據悉,專線將從韶山站出發,經韶山鐵路、滬昆鐵路、醴茶鐵路、吉衡鐵路,跨湘贛界,止於井岡山。沿線將串聯毛澤東故居等20個紅色景點、炎帝陵等18個古色景點、酒埠江國家地質公園等19個綠色景點,車程時間約6.5小時。

炎陵紅色標語博物館、醴陵李立三紀念館等基層文旅場館代表興奮地說,期盼這條旅游之路、富民之路早日開通。(記者 孟姣燕 肖秀芬)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