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喜訊傳來,芷江侗族自治縣被評為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單位),芷江“石榴籽概念助力特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獲2020年度全省統戰工作實踐創新成果獎,芷江“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芷江以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為抓手,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縣民創辦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走出一條符合芷江實際的特色創建之路。
“石榴結籽心連心,民族團結一家親。”芷江侗族自治縣委書記龔紅果介紹,通過“活學活用、感動感染、聚力發力、共筑共創、學思踐悟”,芷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進入新境界。
創新載體,打響民族特色品牌
如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形、有色、有效,常抓常新?
芷江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領會關於“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精辟論述,推出了“石榴籽”這一具有芷江民族文化元素和特色的民創宣傳品牌。
2020年7月28日,芷江各類民創活動統一標識性LOGO“石榴籽”正式上線。該縣運用信息技術優勢,打出“線上+線下”“縣內+縣外”民創宣傳組合拳,豐富和提升“石榴籽”內容的創意創作和轉發轉載。
芷江民創辦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台同步開通“石榴籽”賬號,芷江融媒體中心、芷江新聞網開設“石榴籽”專欄,講好民族團結好故事,展示芷江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
7月31日,一條由芷江抖音達人“囧哥”上傳的“石榴籽”創意視頻播放后,社會各界反響熱烈。視頻中,警察、護士、建筑工人、農民、歌手、學生等,紛紛為芷江民創品牌“石榴籽”代言,短短幾小時,播放量超11萬次。縣內外各族群眾紛紛留言,贊美芷江、贊美家鄉。“我們都是石榴籽,感受團結的力量”,成為這個夏天芷江的流行語。
通過“石榴籽”平台,芷江開展“石榴籽”杯系列活動,架起各族群眾之間的“連心橋”。舉辦“石榴籽”杯抖音短視頻大賽,話題播放超過587萬次。舉辦“石榴籽”杯足球賽,參賽運動員穿的“石榴籽”隊服、熱情球迷穿的“石榴籽”T恤,成為芷江縣城服裝新時尚。
華興油業、天晟農業、興夢橙、唯楚酒業、湘播播優選等企業積極主動以“相約石榴籽、金秋消費季”冠名系列經濟文化活動,人氣大幅提升。
芷江還借助多種媒體,畫美畫好同心圓,助力“石榴籽”落地生根。
9月11日,由芷江民創辦聯合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師生設計的“石榴籽阿哥阿妹”動態微信表情包上線,成為社交網絡上表達情感活躍氣氛的開心“斗圖神器”。醒目靚麗的“石榴籽”民創宣傳廣告畫登上各入城口大型廣告牌,向來往旅客展示芷江民族團結風採﹔“石榴籽”公益廣告MV(音樂短片)不僅在縣城各大戶外大型顯示屏輪番播放,還“乘”上了高鐵。
“石榴籽”LOGO抓人眼球,“石榴籽”活動覆蓋線上線下,“石榴籽”助力民創工作的放大效應不斷凸顯。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肯定芷江積極引入互聯網思維助力民創工作的創新舉措,並將芷江經驗向全省推介。
同頻共振,構筑共同精神家園
一面面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牆”、一曲曲悅耳動聽的民謠……走進芷江鎮三裡坪小學,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扑面而來。去年6月,在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三裡坪小學被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這是該校創新推動民族團結教育、播撒民族文化種子取得的成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海濤說,芷江通過挖掘民族傳統文化、開展特色文化活動、重點培育示范引領等,把民族團結融入文化傳承、德育教育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芷江建立了侗族文化傳承保護基地,確定碧涌鎮大山村、碧河村為侗族文化研究基地,三裡坪小學、縣老年大學為侗族文化傳承基地。挖掘整理了“滕滕腔”“弱弱腔”“鬧年鑼鼓”等特色民族藝術節目,做大做強“板山侗歌會”,同頻共振,全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構筑共同精神家園。
同時,積極開展侗族文化進校園活動,三裡坪小學成功舉辦“侗文化藝術節”,板山學校開設侗語課程。並積極扶持民族文藝團體,發展了“侗之韻”等4支蘆笙(侗歌)隊、老年大學侗歌合唱團等2支民間山歌隊,選送舞蹈《侗捶不息》參加全省第五屆少數民族文藝調演獲得銀獎。
芷江還在打造特色亮點上狠下功夫,圍繞機關、企業、社區、鄉鎮、學校等領域,重點培育16家示范點,扶持民間文藝團體學習傳承民族文化藝術。並加大對民族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力度,“芷江孽龍”“沅洲石雕”已進入國家級保護目錄,成為民族團結的文化名片。
“提質提標,咬定創建目標再出發。”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羅硯介紹,隨著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成功,乘勢而上,繼續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已成為芷江全縣上下的共識共責共為。(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