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三一集團總價值超10億元,首批600多台三一泵車、車載泵、攪拌車、起重機、旋轉鑽機等同時發車。
在中聯重科麓谷工業園,工人正在安裝調試混凝土泵車。
先進儲能產業鏈已在寧鄉高新區形成生產“閉環”。均為園區供圖
一個城市競爭力的強弱,在於人才多少,在於營商環境好壞,更在於產業園區優劣。
“聚焦提升先進制造業集群競爭力、企業競爭力、數字經濟競爭力、產業生態競爭力,加快推進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在“新春第一會”——全市奮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市委書記吳桂英的話語,為長沙打造“三個高地”,提升核心競爭力指明方向。
制造業的基礎在產業園區,制造業的未來也在產業園區,產業興則城市興,園區強則城市強。
長沙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就要緊緊依靠工業園區,支持園區做大做強,扶持產業做精做深,鼓勵企業創新引領。
身負重任,長沙園區唯有埋頭苦干,日夜兼程。
當前,長沙各大園區正緊盯目標方向,在踐行“三高四新”戰略中守好主陣地,馳騁主戰場,當好主力軍,奮力擔當園區排頭兵。
龍頭起舞
爭當“三高四新”戰略排頭兵
在“三高四新”戰略戰鼓擂響后,長沙經開區、長沙高新區、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等園區充當了示范作用。
企業是園區的細胞,也是園區的發展動力。工業園區做大做強,邁向全國第一方陣,首先園區企業要做大做強,尤其是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長沙經開區主要領導今年的“新春第一訪”就走進中聯工起、鐵建重工、三一集團、博世長沙、國科微、上汽大眾長沙工廠等園區龍頭企業。
此行的目的,除了給企業送上新春祝福,更重要的是了解企業春節后復工情況和當前存在的困難問題,並為企業良好態勢加油鼓勁。
在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分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設備,各條生產線已開足馬力加快生產,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去年9月,鐵建重工成功下線了我國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
在博世長沙,企業有關負責人介紹,博世新能源汽車部件項目配套廠房已啟動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約21億元,已投資3億元,主要包含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項目、新能源汽車集成式制動系統電機項目和可拓展式齒輪電機項目三個子項目。此外,博世長沙還在持續推進傳統汽車零部件與新能源汽車融合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工作。
一路走來一路聽,企業不斷傳遞出好消息。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沈裕謀勉勵企業,要搶抓“三高四新”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加快推進新項目落地,為打造“三個高地”貢獻更多力量。
如約而至的春天,與長沙各大園區機器的轟鳴、項目的施工聲一道,展現出勃勃生機與希望。
擁有32000家企業的長沙高新區,近年綜合實力一年一個台階,在全國168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11位,產業園區競爭力排名第10位,國家級研發機構數量全國排名第3位。
軟件產業對於賦能制造業信息化升級尤為重要,也是長沙高新區的優勢產業。目前,長沙高新區納入國家工信部統計的軟件企業總數為1100多家,約佔全市總量的70%。萬興科技是園區近年來新引進的優質軟件企業,現在,公司已將全球運營總部建在長沙,長沙萬興科技大廈也將在今年啟用,屆時將容納近2000名軟件產業高端人才。
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慶年表示,園區將聚焦工程機械、功率芯片、先進儲能及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和軟件產業等優勢產業領域,以行業領軍企業為龍頭,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集群集聚發展,著力塑造高新產業之城、創新活力之城、智能智慧之城、生態宜居之城、雷鋒文化新城,將長沙高新區打造成為長沙國際現代化大都市建設的最靚板塊。
20日,瀏陽經開區(高新區)10個項目集中開工,其中,湘北威爾曼新藥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佔地面積100畝,項目建成預期年產值達110億元。
瀏陽經開區(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談文昌表示,園區將以“三高四新”戰略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堅決落實長沙市3個“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內陸地區開放高地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年行動計劃),發揮園區主陣地、主戰場、主力軍“三主”作用,加快金陽新城建設,打造“長沙新門戶、東翼新引擎”,為實現“十四五”精彩開局展現新擔當、展示新作為。
開足馬力
奮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
奮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必須上緊“發條”、開足“馬力”。
長沙各園區根據“以一地一域、一行一業的高質量發展”方針,支撐“三高四新”戰略在長沙落地生根。
新春伊始,望城經開區以“打造先進制造高地,實現規模效益倍增,挺進全國百強園區”為目標,聚焦智能終端、綠色食品、新一代半導體、生物醫藥、新型合金、先進儲能材料六大重點產業鏈。特別是智能終端,圍繞榮耀、比亞迪兩大龍頭企業做好增量文章,聚焦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項目開展泛智能終端產業鏈招商,推動補鏈延鏈強鏈跑出加速度,當好全市智能終端產業發展主力軍﹔新一代半導體以下游芯片封裝、芯片應用為發力點,搶佔未來產業發展高地﹔新型合金對標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工程機械等產業市場需求,引進基礎零部件項目,打造長沙高端輕合金材料的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
寧鄉經開區計劃鋪排重點產業項目41個,其中新建項目19個,確保格力冰洗基地冰箱生產線年底竣工投產,楚天科技四期智能后包車間、中央車間、智能中藥車間上半年竣工投產,啟動生物工程車間建設﹔確保中偉新能源二期、金時科技、美宜佳等省“五個100”項目和聯塑科技二期、歐標化妝品等十大竣工項目按期竣工,加速建設中偉新能源三期、格力第二研發中心等十大開工項目。園區“兩主一特”產業整體將得到極大提升。
寧鄉高新區提出“力爭到2025年,園區產值、稅收實現倍增發展,其中規模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稅收達到40億元,挺進國家高新區50強”。圍繞智能裝備制造、先進儲能材料兩大主特產業和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按照做優增量、做大存量等原則,加大產業鏈關鍵項目、制造業標志項目和上下游配套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力度,持續推進園區公共基礎設施配套。
主動出擊
確保企業用工
21日,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組織的邵陽縣首批新員工入職藍思科技﹔22日,長沙高新區援企小分隊赴龍山現場招聘﹔23日,望城經開區“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企業線上人才招聘會拉開序幕……奮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長沙園區企業用工激增。為解決這一難題,牛年春節剛過,長沙各園區上下積極行動,確保企業用工。
今年春節過后,長沙各園區眾多企業改變了過去的辦公室坐等應聘人員上門的習慣,而是主動出擊,深入人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的地區,走村入戶,工作做到家。
22日上午,與長沙相距550公裡的龍山縣桂塘鎮政府門前,不少當地人圍在一張“長沙等你來”的廣告前觀看,另外一些人則迫不及待地與來自長沙的三安光電、中興通訊、華騰制藥等企業招聘負責人洽談到企業上班的事宜。據統計,當天共有200多位來自周邊的居民前來咨詢了解情況,有50人表達了到長沙上班入職的意向。
“為方便當地居民出家門、上車門、入廠門,我們還安排了專車及報銷來長沙企業路費等措施。”來自長沙高新區人社局的杜梨告訴記者。
企業飛速發展,用工需求數量激增,面對這一壓力,長沙園區均採取了主動出擊。
“招聘員工薪資今年進一步上漲。”負責單位招聘工作的長沙湘豐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熊浪介紹,隨著智能化生產的實現,企業對用工要求也有提高。
位於望城經開區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恆飛電纜,近日公布的省級市場營銷人員招聘,年收入20萬元以上。
為了吸引人才,除了體現在薪酬上,各企業還努力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五險一金、餐費補貼、高溫補貼、住房補貼、交通補貼、免費班車、帶薪休假、節日慰問……位於寧鄉經開區的長沙格力長沙格力給應聘人員開出的優厚條件,簡直讓人應接不暇,還有學歷提升、技能培訓、晉升一系列保障措施。“最大化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長沙格力負責人說。
創新發展
讓更多“長沙造”走向世界
《長沙市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提出,到2023年,長沙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內外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涌現一批具有行業主導權的龍頭企業,若干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憑借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已有一批“長沙造”園區產品走向世界。
不久前,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首次發布“2020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榜單,長沙高新區(麓谷)位列第十名。這意味著,長沙高新區已邁入全國園區第一方陣,中聯重科則是典型代表。
“近年來,中聯重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實現了科技領先、智造領跑、數字化領航,創造了公司有史以來最好的經營業績和經營質量。2020年,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70到75億元,同比增長60.13至71.57%。”中聯重科副總裁郭學紅介紹,特別是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方面,公司通過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夯實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公司近年主導、參與制訂、修訂30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准,17項國際標准,站上全球技術制高點。這也為企業帶來直接的效益,2020年,公司預計實現淨利潤70到75億元,同比增長60.13至71.57%。
而中聯智慧產業城挖掘機械智能制造園區將於上半年開園,預計年產值達300億元。
除此之外,長沙園區有一批銳意創新的企業佔據了多個細分行業高地,涌現出一批富有市場競爭力的“隱形冠軍”。
在雨花經開區,湖南大族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激光設備行業做到了世界第三、國內第一﹔湖南長步道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1.5億像素大靶面鏡頭,是全球首款如此高像素的工業鏡頭﹔湖南馳眾機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工業移動機器人,能運載200噸重的貨物,遠高於國內外同行90噸的負重……
隨著“三高四新”戰略的實施,今年,雨花經開區將聚焦“一主一特”產業定位,以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為主導產業,以機器人為主體的智能制造為特色產業,全力推進新鬆機器人華中區域總部、比亞迪商用車總部、雨花智能制造中心等項目提速增效強鏈。
各園區根據自身特點,結合“三高四新”戰略,找准自己的切入點。
2月18日上午,隨著機車長鳴,一列滿載吉利汽車成套散件的中歐班列(長沙)從位於金霞經開區的長沙國際鐵路港駛出,開往白俄羅斯熱季諾吉利工廠。
過去的一年,金霞經開區全力推進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長沙國際鐵路港、長沙新港(三期)項目加快建設,中南國際陸港集裝箱拼箱中心項目落地開工。尤其是中歐班列(長沙)全年完成530列,同比增長29%,貨值20.61億美元,同比增長98.6%,金霞開放的腳步越邁越快。
2021年,園區將加快鐵路專用線、中南國際陸港集裝箱拼箱中心一期等項目建設,推進“兩基地、兩中心”建設,即面向全球的國際物流轉換基地、全國“公鐵水”多式聯運示范基地、湘贛黔區域物流分撥及配送組織中心、物流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中心。
揚帆再出發的號角已經吹響,長沙園區正掀起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比拼熱潮。(記者 周 斌 李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