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銀行:發力“生態銀行” 助力“三高四新”

2021年03月22日08:44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發力“生態銀行” 助力“三高四新”

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離不開金融活水。

3月初召開的湖南省金融服務“三高四新”戰略座談會上,長沙銀行與山河智能簽訂40億元投資協議,金融資源加速向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等領域集聚。

窺斑見豹。長沙銀行今年深度謀劃戰略升級,瞄准“深耕湘粵的現代生態銀行”目標,更好地服務“三高四新”戰略。2025年目標直指向“百億利潤、千億市值、萬億資產”。

持續賦能,金融資本重點支持制造業

金融業欲為湖湘經濟持續賦能,首先得自身“家底厚實”。

業績快報顯示:至2020年末,長沙銀行資產總額7042.47億元,較年初增加1022.49億元,增幅16.98%,增速創下近三年來最高。從2017年總資產站上4000億元台階,連續3年來,該行實現一年增加一千億的跨越式發展。

“家底厚實”,怎麼發力?長沙銀行堅持“脫虛向實”,把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金融服務的核心,聚焦重點產業和企業,增信貸、降成本、優服務。

聚焦智能制造。長沙銀行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一批智能制造龍頭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提供信貸、債券、租賃、信托等多品種的金融產品。近3年來,對全省先進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先進儲能、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的信貸投放累計超過500億元。

聚焦園區發展。長沙銀行緊緊圍繞湖南20條、長沙22條產業鏈以及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對全省園區進行“全覆蓋”服務。攜手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株洲高新區、隆平產業園、中電軟件園等開展智慧園區合作。發展產業鏈金融,精准匹配制造業上下游的資金需求,逐步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立足長沙,服務全省。該行在全省14個市州已擁有30家分行(直屬支行)、300多個營業網點,近5000個農村金融服務站,確保對基層金融“精准滴灌”。

經營生態,資源聯動產生規模效應

冬有烏鎮,春有岳麓。一年一度的互聯網岳麓峰會,在湖湘大地奏響了“數字新經濟”最強音。順應這一趨勢,長沙銀行積極探索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新模式,力推“科技生態”。

2020年9月,長沙銀行聯合騰訊、華為、湖南大學等48家單位設立“金融科技湘江生態聯盟”,圍繞產業上、中、下游的有效對接,助推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

科技企業落戶到哪裡,金融服務就跟進到哪裡,長沙銀行在全省已設立1家直屬科技支行、5家一級支行、2家二級支行,服務科技科創企業4000余家。同時,針對科技企業推出了科創投貸跟、科創專利貸、科創稅e貸等豐富產品,並發行全省首單“雙創”金融債20億元,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創新創業領域信貸投放。

長沙銀行還發力產業投行生態、金融投資生態,構建“商行+投行、線上+線下、科技+生態、金融+非金融”的公司業務新模式,打造“最懂產業的專業銀行”。

“經營生態不是零和博弈,一定是共創、共享、共贏。”長沙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玉國說,“生態銀行”的要義,在於以自身能力為基礎,發揮杠杆效應來撬動資源、產生規模效應,努力在全省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創造更多價值。

橫跨湘粵,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

時間撥回到2011年4月18日,大紅色的“長沙銀行”招牌挂上了廣州市黃埔大道666號高樓,成為湖南本土銀行首度走向外省的標志性事件。

彼時的長沙銀行,資產規模不過800億元。不曾想,此次省外展業,竟讓廣州分行成為長沙銀行唯一的省外分行。

十年成長,廣東也已成為長沙銀行除湖南外的最大市場,形成了投行業務、中小業務、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四大特色板塊。

針對湘籍在粵企業,長沙銀行提供專屬產品“湘商貸”,提供鄉情優惠利率。既全力支持湘籍企業在粵發展,也鼎力支持在粵企業回湘發展。

2020年底,長沙銀行又與廣東省湖南商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商會企業提供200億元意向授信。

在長沙銀行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企業豐富、創新水平居於全國前列,既有利於該行推進“生態銀行”建設,也有利於助力“三高四新”戰略。此番提出深耕湘粵兩省,旨在助力湖南企業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更好走出去﹔同時,支持湘籍企業在粵發展和在粵企業來湘發展,並將科創等先進產業和資源反哺至湖南本土,協同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記者 陳淦璋 通訊員 滕江江)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