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雲頂山上搭帳篷看日出。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龍山3月25日電 (記者 林洛頫) “張書記,你回來啦!”武陵山區深處,張向陽的越野車剛駛入雲頂村,沿路的村民都停下腳步,親切地招手和他打招呼。
這個50多歲的漢子用真情實意、真抓實干贏得了湖南湘西龍山縣裡耶鎮雲頂村村民的點贊,大家把張向陽和扶貧隊員們當做家人一樣對待,他們則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雲頂村的建設中來。
張向陽和扶貧隊員們用三年時間修路開山、發展產業、推薦旅游,為村民想盡辦法來增收,讓這個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摘掉了帽子。截至2020年底,雲頂村實現煙葉年產值近200萬元,養殖業年產值近400萬元,依靠旅游人均純收入超過12000元。
如今,雲頂村已成為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打卡”雲頂的視頻、圖片在各大平台成為爆款,旅客的到來帶動了整個八面山52平方公裡四個村的旅游發展,雲頂之上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扶貧的鏗鏘壯歌。
轉變思想謀發展
張向陽(左)和養殖戶將稱好的雲頂仙豬肉裝車。受訪者供圖
“我是從八面山走出去的人,心裡牽挂的永遠是家鄉。”從小在龍山縣裡耶鎮長大的張向陽,在雲頂村生活過4、5年,最能體會村民們生活、出行的各種不便與無奈,雖然已離開家鄉多年,但依然難舍雲頂情懷、難忘雲頂印象。
2016年年初,湘西州煙草公司成為雲頂村的后盾幫扶單位,扶貧隊駐村的2年多時間裡,張向陽作為幫扶干部中的一員,基本摸清了雲頂村的“底子”,為家鄉后續設計、謀劃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希望能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老百姓的窮是我的痛!”2018年初第一批駐村干部回城,張向陽抓住機會,主動請纓,駐村雲頂,痛下決心要為村裡做點事,當上了村裡第一書記,上任首先解決的就是轉變大家的思想。
由於雲頂村交通閉塞,村民一年也難得下一次山,對外界信息的獲取嚴重滯后,導致大家“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
要想轉變長期形成的思想可不容易,張向陽帶領扶貧隊一家一家走訪村民,與特困戶談心、座談,幫助他們建立脫貧信心,通過大小會議宣講黨的扶貧政策,幫助大家分析貧困原因,找准自身定位,針對不同家庭情況制定脫貧良策。
71歲的雲頂村村民儲昌武看到村子的變化,第一個對張向陽豎起了大拇指。他說:“張書記帶頭打掃衛生,從村頭一直掃到村尾,比整理自己家還上心,環境好了真正受益的是我們,村民們內心觸動很大。”
幾天時間裡,村裡“臉面”變的干淨整潔,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為之一新。“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貧窮。”張向陽利用自己的人際關系,不時邀請外面的游客前來雲頂山自駕游,吃農家菜、住農家屋的形式讓村民們嘗到旅游帶來的“甜頭”,自然信心倍增。
特色扶貧助致富
張向陽(左四)接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受訪者供圖
“八面風來步履艱,蹣跚如過玉門關。雲端原是仙家地,不讓春光半日閑。”雲頂村地處山高霧重的八面山,一年裡有上百天時間是雲霧覆蓋、上百天是冰雪天氣,剩下不足4個月時間讓人生產勞作,當地人基本都是靠天吃飯。
特殊的自然條件讓雲頂村面臨發展的瓶頸,當地交通不便、山高路遠,優質的農產品出不去、價格低、成本高,嚴重打擊了村民種植的積極性,該如何巧借當地自然特色,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呢?
張向陽與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村干部通過反復走訪調研,認為雲頂村白天有雲海奇觀,夜裡有璀璨星空,自然美景可謂獨樹一幟,搞純農業對當地來說不太合適,而發展生態旅游卻正好,建立文化旅游產業的想法由此而生。
要想富,必須先修路。雲頂村5個組6個自然寨在統籌規劃下修建了水泥路,5.6公裡的產業道路也順利通車,通往各景點的旅游道路也成功硬化,如今條條“大路”穿梭於整個雲頂村,優質農產品再也不愁運不出大山。
高山蘿卜、土雞、生豬、烤煙等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一批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商標也先后注冊成功。
隨手打開張向陽的朋友圈:雲頂仙豬、雲頂神牛、雲頂雪雞以及雲頂的雲霧山川,通過動人的文字、圖片、視頻經常展現在大家眼前,不少人被這些美景、美食吸引而來,體驗回去后又成了雲頂旅游的推薦者。
“借助雲頂村獨有的自然景觀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最終變成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3年前我們想都不敢想,如今卻變成了現實。”村民彭繼兵常年在外打零工,村裡旅游產業發展起來后,他成了山裡景區的一名保安,如今7、8萬元的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倍。
生態開發繪藍圖
張向陽(左二)與村民一起商討農產品銷路。受訪者供圖
雲頂村的自然美景都屬於原生態景觀,長期以來沒有進行開發,發掘、推薦成了張向陽的重要工作,他邀請有關專家對雲頂村的基礎設施(道路、水渠、山塘)包括集體產業經濟進行全面規劃,投入資金建設4.5米寬的旅游道路,為該村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同時,邀請旅游專家前來雲頂村實地體驗,在八面山原有筆架山民俗度假村、自生橋、燕子洞等基礎上,論証開發祖母古樹、飄渺湖、桃花潭、夢仙崖、不老泉等神奇的自然景觀,為雲頂村旅游產業描繪未來的發展前景。
扶貧工作隊隊員蔣子敬對這些景點如數家珍,3年多時間裡他和張向陽探索開發、命名的景點就有十幾處。
他笑著說:“隻要有時間我和張書記就背上鐮刀尋景點,八面山自然風景無限好,隻要你帶上眼睛就能尋找到大自然的神奇美景。”
有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做支撐,加上雲頂村鄉村旅游產業逐步完善,論証開發出18個旅游景點,運行起專業服務旅游的合作社,“雲頂之巔”戶外音樂帳篷基地初具規模,雲頂村旅游產業發展蓄勢待發。
通過一段時間的宣傳與推薦,前來雲頂村旅游的客人絡繹不絕。
“雲頂村能吸引游客的是自然風光,隻有保護好生態才能長期吃上‘旅游飯’。”此時,張向陽發現旅游給村裡帶來收入的同時,也讓大家的農副產品銷路大開,但村民為了獲得更多收益,養殖、種植的無序開發帶來植被、水源等環境破壞。
就在這個節骨眼,村裡把大家聚在一起講道理、擺事實,將環境的重要性告知每一位村民。張向陽更是聯合扶貧隊隊友給村裡出主意,建議將部分人跡罕至的臨崖台地整理為牧場用於養殖,把荒山改造成種植基地,既有效利用了閑置資源,又不破壞八面山整體景觀。
雲頂村每一點改變都有張向陽的付出和努力,背后更藏著無數個感人的故事。
“雲頂村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再苦再累我也覺得值,我和雲頂的未來在一起!”3年多時間裡,張向陽帶領大家把增強內生動力轉化為前進方向,繪出了一張鄉村旅游藍圖,讓雲頂的未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