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好故事】巾幗舍身護“朱毛” 芬芳不謝井岡蘭

李芳森

2021年04月08日09:54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湖南省耒陽市城南位置的金南社區,距離市中心不過3公裡。在高樓林立中,保留著一處僻靜,那便是伍若蘭的故居。

得知我們來尋找伍若蘭的后人,想聽聽烈士生前的故事,76歲的侄外孫李百祥便一下叫來了伍國余、伍平南、伍虹等侄孫。他們當中不少人都曾在祖屋中生活,即使歲月更迭,也都把家安在了故居周圍。

故事地得來也費了一番波折。1992年8月,年近半百的李百祥沿著曾經紅四軍的行軍路線,輾轉江西南昌、吉安、贛州等地,歷時半月,終於在行烏縣找到了伍若蘭戰斗的地方。

在當地黨史辦同志的幫助下,李百祥經過走訪,讓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逐漸呈現。先輩的革命故事,也最終回歸故裡。

講述前,李百祥先點燃了三柱清香,祭拜完畢后,便講起了曾發生在自家的故事。

伍若蘭的后人李百祥(左)伍國余(右)。人民網 李芳森攝

1929年1月14日,和朱德新婚不久的伍若蘭,陪同紅四軍從井岡山下山。

山高路遠,一路上,軍隊經過了安遠、信豐、大余,於2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轉移到江西省尋烏縣吉潭鎮圳下村宿營。此時正是農歷的臘月二十三,新年將要到來,天空下著毛毛細雨。軍隊在圳下村駐扎后,在當地開始“打土豪、分田地”運動。

第二天一早,軍隊准備開拔時,國民黨的劉士毅部隊把圳下村圍起來了。黎明時刻,一場戰爭就在圳下村發生了。當時情況危急,國民黨的兩個團把紅四軍團團包圍,一隊敵人咬住朱德、毛澤東不放。

為了掩護朱德、毛澤東突圍,伍若蘭帶領宣傳隊、警衛連,把敵人的火力引向自己。為了吸引敵人的火力,伍若蘭干脆大喊:“我是朱德的妻子,有本事你們就來抓我吧”。敵人聽聞后,怎麼可能放過。

天亮后,朱德和毛澤東等軍部領導沖出包圍圈脫離了危險。而伍若蘭陷入敵軍重圍,當退到一片油菜地時,她不幸腿部中彈,被扑上來的敵人抓住。

伍若蘭故居。人民網 李芳森攝

被捕后,劉士毅給蔣介石發電報,說是抓獲了朱德的妻子。敵人把她押送到贛州,施行坐老虎凳、踩杠子、灌辣椒水等所能用到的各種酷刑,折磨她很久,她始終堅貞不屈。

敵人問:朱德、毛澤東在哪裡?伍若蘭說:在紅軍裡,在人民心裡!

劉士毅說:隻要你能自首,或公開聲明一下同朱德脫離夫妻關系,就可保你不死,還可給你官做!伍若蘭痛斥他:要我和朱德脫離關系,背叛共產黨,除非日從西邊出,贛江水倒流!

1929年2月12日,贛南的春天還沒有到來,伍若蘭這位如蘭花一般的巾幗英雄壯烈犧牲,年僅23歲,就義時腹中還懷有胎兒。

為了紀念這位紅軍英雄,人民將生長在尋烏、寧岡和贛州的一種蘭花,改名為井岡蘭。

朱德伍若蘭夫妻銅像。人民網 李芳森攝

朱德和伍若蘭的婚姻雖不到一年時間,卻感情深厚。在延安,朱德曾對美國作家史沫特萊深情地懷念說:“她是一個堅韌不拔的農民組織者,是一個又會搞宣傳,又會打仗,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難得女子。”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記述道:“她在農民裡無人不知,是不怕死的農民組織者。”

1962年春天,距離伍若蘭犧牲已過去33年,朱德重上井岡山。臨下山時,朱德隻帶走了一盆井岡蘭,並留下詩作:井岡山上產幽蘭,喬布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尋芳萬裡幾回看。

作為湘南起義的指揮中心、主戰場、井岡山朱毛會師的出發地,耒陽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紅色印記和革命故事。為了讓紅色資源鮮活起來,近年來,耒陽市堅定推進“紅色基因傳承三年行動計劃”,精心打造了一批紅色教育基地、整理出版了一批紅色教育書籍、組織開展了一批紅色教育活動、拍攝制作了一批紅色影視作品、推出了幾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在全市形成了堅守初心的使命、傳承紅色基因的濃厚氛圍。

如今,伍若蘭家鄉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採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開展專題學習研討。

衡陽市委常委、耒陽市委書記羅瓊表示,接下來,耒陽將進一步深入開展專題培訓、專題宣講、專題研討、黨史知識競賽、“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實踐活動,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助推耒陽經濟高質量發展。

湘南起義舊址群(培蘭齋)。人民網 李芳森攝

(責編:李淑靜、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