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直播變成一場“流量生意”

2021年04月12日09:49  來源:湖南日報
 

近日,網紅主播辛巴再次將直播帶貨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作為一個粉絲數千萬的電商頭部主播,從售賣“糖水燕窩”造假被罰后高調復出,到宣布退出直播界后又出面否認,幾番反轉,賺足了流量。但是,如此明目張膽地挑戰社會誠信底線,消耗行業的信任,這樣的直播帶貨能走多遠?令人深思。

一場直播,銷售額動輒上億元,數目巨大,涉及消費者眾多,凸顯出行業監管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此前的“糖水燕窩”事件中,辛巴從一開始的囂張跋扈,到后來不得不認錯道歉並賠償,諸如此類被輿論逼著“亡羊補牢”的操作,在直播行業中已屢見不鮮。

一台電腦、一個賬號即可搭成一個直播間,形式不拘一格,幾乎沒有准入門檻。從草根明星到業界名人,“全民直播”風頭正勁。特別是經歷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后,直播間被搬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幫助困難農戶拓寬銷售渠道,發揮流量優勢,實現市場與農戶無縫對接,不僅有效地推動了消費復蘇,更展現出直播強大的生命力。然而,無論直播帶貨花樣如何翻新,都必須和其他業態一樣,接受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

行業越是紅火,越要警惕被流量帶偏。在流量與資本緊密綁定的直播邏輯下,為獲得人氣和收益,不少主播靠夸張的行為博取眼球吸引流量、變現套利。從夸大其詞的虛假宣傳,售后服務的難以保障,到形成刷單產業鏈,一些極端案例屢屢挑戰公序良俗,突破法律底線,凡此種種,損害消費者權益,其實質是在透支直播經濟的未來。

直播行業需要加強監管,從“事后監管”變為“事前防治”,需要從源頭上出發制定全面、細致的標准。期待監管部門根據新業態的特點創新監管方式,加強對經營者和主播的規范引導,完善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相關平台和主播更應超越狹隘的功利主義,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行業的發展歷程相似,都會經歷起步階段的嘗試和拓荒,但是不能一直停留在“蒙眼狂奔”的時代。若放任直播行業變成一場“流量生意”,風口也可能變成“一陣風”。(萬麗君)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