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湖南特色小鎮】

湖南常德桃花源鎮:小風景推動大探索

何萌

2021年04月13日08:28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桃花源景區內。趙喆攝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桃花源。走進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旅游管理區桃花源鎮,就仿佛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界,置身天然氧吧,賞桃花、喝擂茶、看演出……好不愜意。

作為湖南省級文旅特色小鎮,桃花源鎮境內的桃花源景區,是《辭海》《詞源》和中學語文教材唯一添加注釋的《桃花源記》原型地。就在上個月,桃花源國家5A級旅游景區正式授牌,這也是常德市首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桃花源鎮瞄准打造國內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位,從加大投入、強化管理、拓展市場、優化服務等方面入手,著力推動文化旅游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融合,實現文旅產業從“一票經濟”向“一鏈經濟”跨越。

桃花源景區內。趙喆攝

牧羊人的身份轉變

日暮時分,乘船溯溪而上,行至桃源深處,在《桃花源記》溯溪實景演出中,一位頭戴斗笠,身著白衣的牧羊人,在溪水邊悠閑地放著羊群。他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船上游客們的目光。

這位備受游客關注的明星演員是本地村民劉明祥,今年55歲的他,家在桃花源旅游管理區桃花源鎮清江鋪村,因患小兒麻痺症留下殘疾,腿腳不便,一家三口全靠養羊和種田勉強糊口,此前始終未能擺脫貧困的帽子。

2017年,《桃花源記》開演之初,聽聞演出招聘群眾演員,劉明祥本打算試試運氣,沒想到他和他的羊群“意外”當選為第一批群演。白天下地種田,晚上上台演出,每晚140多元的出場費,劉明祥一筆一筆記了下來。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劉明祥的生活,也正如陶淵明對桃花源的描述一樣,變得“豁然開朗”。

嘗到甜頭的劉明祥,把兒子也拉來一起參演。翻著三年來的演出賬本,劉明祥演出總收入已超過9萬元。他自豪地表示,“2019年底我們家就脫了貧,現在不僅修了新房還買了車。”

據了解,景區秦溪河流劇場的《桃花源記》,是國內唯一的溯溪實景演出劇場,360名演員中96%是桃花源本地村民和貧困戶,這在全國山水實景演出中本地化率最高,還創下一晚6場的國內同類演出最高紀錄。

桃源工藝術博物館。趙喆攝

桃花源的悄悄蛻變

去年底,桃花源景區成功創建為常德市首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桃花源旅游管理區宣傳統戰教育局局長李寧感嘆,“創建成果相當來之不易,為此我們籌備了很久。”

“從2011年開始,我們就陸續對景區進行封閉式提質改造,建成了秦谷、秦溪、桃花山等9大景觀項目,以及老319國道改道、常吉高速桃花源互通等約50個配套和產業項目。” 李寧介紹。

2017年景區重新開園以來,在湖南省率先降低景區門票價格,在桃花源田園山水游覽的基礎上,推出隱士林道教養生園等休閑假類、武陵漁戶外運動基地等運動健康類、天工六藝坊等文娛體驗類、桃源工藝術博物館等文化研學類、《桃花源記》實景夜游類等一系列演藝活動產品,實現演藝、游樂等產業與文化旅游業有效融合。

在桃花源小鎮,文旅產業發展早已不是景區“獨角戲”,而是全鎮居民的“大合唱”。目前鎮區直接或間接從事文旅產業的人員近60%,文旅及關聯產業發展迅速,以“景鎮共興”為支撐、“村鎮共榮”為導向、“主客共享”為基礎的桃花源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呼之欲出。

桃源工藝術博物館內展出的寧波床。趙喆攝

“鎮”以“景”為中心,“景”亦以“鎮”為依托。桃花源鎮定位為桃花源旅游區的區域旅游服務基地,是發展特色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加工的區域中心城鎮。

桃花源鎮建立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體系,通過旅游產業帶動現代服務業、旅游產品加工業、觀光農業、旅游地產等相關產業,通過鎮區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促進桃花源鎮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據悉,2020年桃花源鎮文化旅游總收入10.17億元,吸納就業人數20831人,旅游人次301.64萬人次,五一、國慶黃金周景區游客接待量均居湖南省前列。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