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好故事】贈茶余香數十載 回信不應女兒求

李芳森 實習生 譚佳勛

2021年04月20日08:34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春雨打濕記憶,思緒飛入屋檐。走進湖南省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踏過青石板路,行在馬頭牆邊。一角飛檐之下,便是羅榮桓元帥的故居。

清明前夕,太陽久違地洒向南灣村,沃野裡的油菜花已然凋零,為生命新的綻放汲取著能量。93歲的陳前開在家人的攙扶下,坐上輪椅,這個四代同堂的家庭,共捧一束菊花,前往羅榮桓紀念館。這個傳統,從2002年羅榮桓紀念館建立開始,堅持了19年。

不僅如此,平常隻要天氣不錯,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陳前開便會坐上輪椅,繼續從家到紀念館兩點一線的生活。看著太陽從元帥銅像上空升起,陽光在銅像上流淌,鐫刻出時光的印記。

有時遇到游客來問路,這位年過九旬的老人也會熱情地給他們指路,我們到的時候,恰好碰到老人在給游客們講述那段他與羅榮桓的故事。

待游客散盡,我們便向老人道明來意——聽老人講講他年輕時和羅榮桓的那段故事。

羅榮桓雕塑。人民網 李芳森攝

得知我們需要視頻採訪,這位已借力輪椅多年的老人,執意用雙手支撐輪椅,堅持用年輕時候的姿勢,在鏡頭前緩緩講述著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相遇。

陳前開,九十多年間都生活於此,地名幾經更迭,之前的杉山鄉已變為如今的榮桓鎮。唯有69年前,與羅榮桓的那次見面,即使飽經歲月磨洗,依然日久彌新。

1952年,羅榮桓攜妻子、兒子、警衛、秘書五人回家省親,陳前開也正在原衡山縣委。羅榮桓親切地向陳前開握手,聽到熟悉的口音,詢問陳前開是哪裡人。得知是老鄉后,羅榮桓略顯激動,雙手緊握陳前開的手,久久不願放開,並邀請陳前開一起去辦公室坐坐,重溫久違的鄉音,細細打聽家鄉的情況。

警衛員倒來一杯茶水,羅榮桓接過后,隨即遞給了陳前開,要他潤潤喉嚨。羅榮桓問了問村裡的變化,特別詢問了村裡老人的身體狀況,聽到有些老人已故后,羅榮桓惋惜感慨。

寒暄過后,羅榮桓向陳前開引薦了夫人林月琴。告別時,陳前開邀請羅榮桓回家鄉看看,羅榮桓感嘆要務在身,而從衡山縣城至南灣村路途遙遠,幾經周轉,實在沒有時間。

“元帥很謙虛,很和善,完全沒有官架子。”一面之緣,陳前開便銘記一生。

羅榮桓故居。人民網 李芳森攝

而與羅榮桓從未見面的李斌,對他的事跡更為熟悉。

2004年,19歲的李斌開始從事羅榮桓元帥生平業績陳列館講解員的工作,這故事一講就是17年。

“這座雕像是羅榮桓母校山東大學在他誕辰100周年時贈送的,為了紀念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時候,他將僅有的一碗野菜讓給了受傷的戰士,自己卻餓著肚子的故事。”李斌介紹,新中國成立后,在家鄉南灣的女兒得知父親在北京做了大官,便給他寫信,字裡行間流露出爸爸當了大官、一家人可以進京享福的想法。

羅榮桓提筆回信:“你爸爸20余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而不會如你想的是在做官,更沒有財可發,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國家規定之待遇外,一無私有。你弟妹們的上學是由國家直接供給不要我負擔,我亦無法負擔。因此陳卓(女婿)等來此,也隻能幫其進入學校,不能對我有其它依靠。”

1963年,羅榮桓逝世后,毛澤東十分悲痛,幾天夜不能寐。一天深夜,毛澤東寫下了《七律·吊羅榮桓同志》:“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緬帥園裡、八一林中,聳立著羅榮桓的銅像。人民網 李芳森攝

羅榮桓被稱為“政治工作巨匠”,對於堅持和發展“支部建在連上”的具體實踐,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確保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羅榮桓黨建引領的思想光輝,也曾在脫貧攻堅時期,給予家鄉人以前進方向。

近年來,衡東縣聚焦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堅持黨建引領、實體帶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成功探索出一條把“支部建在扶貧產業鏈上”的產業扶貧新路子。截至2020年底,全縣在扶貧產業鏈上新建黨組織34個,聯合企業黨組織21個,建強原有村黨組織181個,帶動貧困戶3200余戶9650余人增收,確保了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脫貧不返貧。

羅榮桓的故鄉南灣村。人民網 李芳森攝

(責編:李淑靜、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