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嶺上盛開舞蹈之花

2021年04月21日14:01  來源:長沙晚報
 

  半山舞人舞蹈作品劇照 均為受訪者供圖

半山舞人舞蹈作品劇照 受訪者供圖

4月30日至5月4日,“半山舞人藝術周”將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33位藝術家將帶來12部不同風格的舞蹈作品,此外還有大師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藝術普及活動。

擔任藝術周演出主力的半山舞人是長沙的本地舞團,是湖南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專業現代舞團體。舞團創始人周格特力加是來自青藏高原的蒙古族漢子,因為機緣巧合來到長沙,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一道,在美麗的桃花嶺上探尋屬於自己的舞蹈風格。20日,周格特力加接受了晚報全媒體記者專訪。

桃花嶺上開創湖南首個專業現代舞團

半山舞人正式成立於2018年,但相關人員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藝術活動。舞團創始人周格特力加是一個光聽名字就知道不一般的人,如果見到他本人的話更是會被嚇一跳——他的身高接近2米,高大魁梧,十分出挑,被昵稱為“舞蹈界的姚明”。來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周格特力加畢業於中國民族舞蹈家的搖籃——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大學畢業后,他不僅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還因出色的業務能力收獲了不少獎項,如主演的海南舞劇《黎族故事》參加了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貴州雙人舞《獵戀》獲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表演金獎,在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領舞《海洋之舟》……

這樣一個獲得中國舞蹈最高獎項的大咖,是怎樣與長沙產生關聯的呢?原來,周格特力加早年的工作除了舞蹈演出外,也包括藝術培訓,因而應朋友之邀來到長沙岳麓山下授課。他的心一下子就被美麗的星城虜獲了。“長沙和我想象中的樣子,真是一模一樣呢!”周格特力加說,他印象中的長沙是一座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美的幸福之城,從此便與長沙結下了不解之緣。

即便在退出了藝術培訓機構后,周格特力加的足跡仍舊留在了長沙,更多的朋友也因他的影響而從全國各地趕赴大河西。他們在桃花嶺的一處山坡上開始了創作之旅,追尋心中的舞蹈之夢。在這裡,有排練廳,有宿舍,有清新的空氣,有“一畦春韭綠”的菜園,更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舞團名字的“半山”,即取名於此。

藝術不能孤芳自賞,總要勇敢“出圈”

周格特力加介紹說,在半山舞人之前,湖南有一些街舞舞團,但專門跳現代舞的則沒有。半山舞人橫空出世后,國內現代舞領域終於有了湖南舞團的身影。

舞團成立3年來,不僅在長沙城內的湘江劇場、湖南大劇院等地為市民帶來精彩的舞蹈表演,而且赴北京、深圳等地交流演出,這支來自長沙的現代舞力量給業界留下了不俗的印象。有“中國現代舞之父”之稱的曹誠淵,曾贊嘆說:“(半山舞人的舞蹈作品)動作與音樂融合得絲絲入扣,場景變化百端又一氣呵成,如夢似幻。舞者們感情奔放,動作流利,酷炫得讓人目不暇接。”《舞蹈風暴》第二季總冠軍謝欣,也與半山舞人關系良好,此次藝術周,謝欣舞蹈劇場旗下多名舞者,即攜多部佳作鼎力加盟。

表演藝術本就艱辛,維持一個民間舞團的生存更是不易。周格特力加介紹說,早期大家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幫喜歡跳舞的人在一起,隻要開心就夠了。但現在,他不得不考慮如何通過職業化運營來養活大家。這就不得不提到長沙的舞蹈演出市場。周格特力加坦言,目前走進劇院的觀眾還是少了點,他認為原因還是演出不夠豐富,觀眾選擇不多。但現在情況也在發生可喜的變化,特別是湖南衛視《舞蹈風暴》播出后,“出圈”效應十分顯著。“以上周在梅溪湖大劇院上演的黎星的《大飯店》為例,票房銷售情況就很好。我們做藝術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廣大老百姓,而不是在圈子裡孤芳自賞。藝術還是要‘出圈’的。”周格特力加說,“舞者與觀眾是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關系。一方面,舞者的作品經受市場檢驗,水平逐步提高,形成鮮明的風格﹔另一方面,觀眾對藝術的鑒賞、品悟也在觀摩中不斷提高。國內現代舞、民族舞領域,都有這樣成功的案例。我們也希望,能與長沙觀眾一起成長。”

作品導賞

《耘》記錄詩意的生活

“半山舞人藝術周”上,舞團將帶來原創作品《耘》。這部作品是以舞團成員在桃花嶺的耕耘生活為素材,通過寫意化的表達,來記錄勞動的收獲、豐收的喜悅,最終反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之境。

在現代舞領域,半山舞人從中國民族民間舞、戲曲、武術等傳統文化中廣泛汲取營養,探索一種獨具東方特色的舞蹈風格。在《耘》中,舞者從耕作等勞動場景中獲取靈感、提煉動作,以藝術化的手法呈現給觀眾。“我們還運用了留白的創作手法,這些動作代表了什麼,是要讓觀眾自己去感悟的。舞者只是起了引導、啟發的作用。”周格特力加介紹說。

進劇場看表演藝術的一大優勢是能近距離感受各種細節。此次演出的小劇場尤其適合現代舞作品。周格特力加提醒說,觀眾可以從舞者的肢體、氣息、表情等處著手,體悟細膩的情感表達。(記者 尹瑋)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