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路城市化改造項目完工后,這條融城大動脈將更加快捷舒暢。記者 王志偉 攝
中意路是長沙城南連通湘潭的一條重要通道,過去由於是採用國道標准,路況較差,通行效率不高。眼下,這條道路正在進行城市化改造,其中項目一標新嶺路至圭白路段已完工並通車試運行﹔項目二標正搶抓晴好天氣進行綜合管廊工程施工,整個項目完工后,這條融城大動脈將更加快捷舒暢。
記者了解到,今年長沙將實施一批長株潭融城骨干路網項目,加快推進紅旗路(戰備路—繞城高速)、時代陽光大道東延線、圭白路東延線等在建項目建設,啟動新韶山南路(西湖路—昭山大道)、暮雲大道(萬家麗—圭白路)等新建項目建設,積極開展紅旗路南延線、昭雲大道(長沙段)等項目前期研究,進一步拉近長株潭三市“時空距離”。
中國最早汽車專用道路亟待城市化改造
中意路也就是原107國道,始建於1913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條汽車專用道路,它見証了湖南公路的發展史。一直以來,107國道都是長沙與湘潭、株洲等地互通的主要交通動脈,被稱為長沙南部“最繁忙”的一條公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107國道因原設計標准不高、沒有路燈、路窄且路況差等,加之年久失修,導致道路通行效率不高,兩廂環境“臟亂差”,已不符合城市發展的需要,對其進行城市化改造迫在眉睫。
“中意路原來路寬不到20多米,而且路面破裂較多,坑窪不平,人非共板安全風險大,改造后不僅路面將拓寬,而且將實現行人與機動車分離,成為一條城市主干道。”長沙城發集團長東公司項目負責人楊拱中介紹,中意路城市化改造及綜合管廊工程北起新嶺路,南至伊萊克斯大道,道路全長4.756公裡,規劃路幅寬 46∼60米,設計速度為60公裡/小時。
記者了解到,中意路(新嶺路—黎塘路)項目被納入市住建局2021年城區“斷頭路”、瓶頸路改造計劃,同時也是長株潭一體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大幅度提升現狀路段通行能力,疏解片區交通,打造長沙南部融城片區南北向交通主動脈,強化片區與主城區的聯系通道,市民開車從中意路到湘潭也將更加便捷順暢。
全線建有綜合管廊,設置有中央綠化帶
記者22日驅車沿中意路向南行駛,從新嶺路開始,一直到圭白路,長約1.64公裡,新修的柏油路平坦筆直,道路兩旁的行道樹整齊高大,令人賞心悅目。為提高通行效率,沿線實現人行道與機動車分離,道路中間設置有中央綠化帶,主道與輔道之間設置有側分帶,沿線還建有2座人行過街天橋。
從圭白路往南,道路路面開始變得坑坑窪窪,兩側已設置了裝配式圍擋,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圍擋裡,地下8米的深基坑內,數十名工人正忙著綁扎管廊鋼筋、支模板等,各類機械正有序施工作業。
“我們負責的是中意路項目二標段施工,從圭白路到黎塘路,約1.4公裡,目前正在進行綜合管廊主體、排水管道安裝等施工。”項目施工方高嶺集團項目負責人萬成告訴記者,中意路(新嶺路—伊萊克斯大道)項目全線都配套建設了地下綜合管廊,位於道路東側人行道、非機動車道、輔道下方。“管廊寬7.25米,高3.95米,採用雙艙設計,即高壓電力艙和綜合艙,沿線給水、中水、強電、弱電等管線都將入廊,屆時該段道路將避免因為管道維修而反復開挖。”
“我們從去年8開始進場施工,克服了管線遷改難、交通流量大、周邊環境復雜、春季連續陰雨天氣等困難,目前已完成管廊958根支護樁施工,管廊主體已完成80%以上。”萬成說,管廊施工採取完成一段回填一段的方式,輔道完工后將翻邊進行主道施工。
記者了解到,項目預計今年一標段完成道路掃尾施工並交付使用,二標段完成圭白路至黎塘路的道路和管廊主體建設,三標段完成黎塘路至伊萊克斯大道部分管廊及道路工程。
深入推進三市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融城發展,交通先行。去年,長株潭一體化“三干”項目,即芙蓉大道、洞株路、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項目同日通車,三市通行時間從原來的1小時左右減少至半小時以內,市民享受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給出行帶來的便利,長株潭“半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
記者22日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長沙將繼續深入推進三市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延伸優化芙蓉大道、潭州大道、洞株路線路,完善配套設施,開展紅綠燈智能化升級,疏通堵點,進一步提升快捷通行實效。
市住建局日前發布長沙市2021年市政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根據計劃,長沙今年將啟動新韶山南路(西湖路—昭山大道)、暮雲大道(萬家麗—圭白路)等新建項目建設,積極開展紅旗路南延線、昭雲大道(長沙段)等項目前期研究。同時,加快推動白雲路東延線、響水大道對接望雷大道工程等項目前期研究,加快推進雲峰大道對接昭雲大道項目建設、長沙機場大道南延至華強路項目建設,啟動蘆淞區X084拓寬改造工程對接長沙瀏陽X016項目前期工作等,致力於實現三市基礎設施一體化。(記者 陳煥明 實習生楊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