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李梅羹:積極參與北京早期黨組織的創建

2021年04月24日20:14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李梅羹翻譯的馬列著作(筆名墨耕)。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供圖

李梅羹(1901—1934) 又名鼎和,筆名墨耕、梅耕等,湖南瀏陽人。1919年3月,與羅章龍、鄧中夏等19人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0年10月,北京共產黨小組成立,他是最早成員之一。中共北京區委(后稱北方區委)成立,李大釗任書記,他任秘書。1922年和1923年,他參與開灤煤礦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領導。

“地球年齡估計約五十億年,人類發生不過百萬年,在此悠悠天地之中,……唯有以短促之生命,以救民於水火事業,心境稍獲寧靜。”這是年僅14歲的李梅羹在考入省會長沙的名校長郡中學后和家鄉學友一起交流時說的話。此后,他加入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共產黨早期組織,從事馬列著作的研究翻譯、工人運動……直至生命的終點。他兌現了以短促之生命救民於水火的承諾。

1918年,17歲的李梅羹考入北京醫專。他在同鄉好友羅章龍的邀請下常到北大文學院聽陳獨秀、李大釗的講座。在此期間,李梅羹的思想進步很快。1919年5月初,北京學生對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喪權辱國的行為強烈不滿,聚會北大法科禮堂,決定於5月4日舉行游行抗議。李梅羹參加了由羅章龍、羅漢、高君宇等組成的秘密行動小組。5月4日當天,他們走在游行隊伍的前面和兩側,警惕地保衛著同學們的安全。羅章龍后來回憶:“我們這個行動小組的許多人,后來都成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小組成員,或青年團的基干。五四運動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革命的演習,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

五四運動以后,李梅羹從醫專轉入北京大學德文系二年級學習。1919年秋,李梅羹與羅章龍、鄧中夏等30余人組織了一個團體——曦園,租賃北大附近的東黃城根街達教胡同二號居住。他們議定半工半讀、自食其力,互助互濟、共為諍友,凡做飯、洗衣、挑水、掃地這類事,都輪流擔負,過著簡朴而平等的生活。曦園成員直接受李大釗的指導,他們閱讀了一些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學說的文章,李梅羹等進步學生開始研究馬克思學說,並醞釀成立新的組織。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幫助下,李梅羹與羅章龍、鄧中夏等志同道合、傾心十月革命道路的同學一起,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李梅羹是當時發起成立的19個成員之一 。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通過收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籍、舉辦座談會討論、組織出版工作等,把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因為在長郡中學時就選修德文,李梅羹在翻譯方面具有優勢,他先后翻譯了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資本論》以及列寧著作。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中國最早翻譯的馬列主義書籍中,也有署名“墨耕”(李梅羹筆名)譯的幾本列寧著作(如《勞農政府之成功與困難》)。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既是中國最早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也為建黨做了重要准備。曦園的生活對李梅羹的知識的積累,生活的磨煉和革命人生觀的建立具有重要影響。

經過一系列准備工作,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於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辦公室正式成立。當時取名為“共產黨小組”。羅章龍對此回憶:“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最初的成員有李大釗、張國燾、羅章龍、劉仁靜、李梅羹等人……”此外據北京大學黨的組織史記載,李梅羹的入黨時間是1920年10月。

1921年7月,《工人周刊》在北京創刊,這是中共北方區委的黨報和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的機關刊物。《工人周刊》旗幟鮮明地宣傳社會主義思想,鼓勵工人投入斗爭,為北洋政府所痛恨。周刊雖秘密出版,連續三次轉移印刷地點,但仍屢遭查禁。加之辦刊經費主要靠黨員自籌,以致經常拖期。李梅羹與報社人員百折不撓,努力工作,深得李大釗等稱贊。據統計,從1921年創刊到1926年停辦,前后堅持5年之久,累計出版150期以上。今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仍有部分收藏。每逢出刊之時,李梅羹與編輯部人員一起包扎付郵,如遇所需郵資不足,則由參加人員自主捐贈,確保當天將《工人周刊》發出。如遇周末或假日,往往是李梅羹與羅章龍、宋天放、何孟雄、繆伯英等,分途乘車將《工人周刊》帶到長辛店、豐台、門頭溝、南口各工廠送發,並就地征求工人對報刊的意見和邀約通訊稿件。

1922年10月,開灤煤礦工人掀起罷工運動,李梅羹和羅章龍、王盡美、鄧培等20余人在唐山大學設立五礦罷工委員會,領導工人進行斗爭。1923年二七大罷工期間,李梅羹與羅章龍、高君宇等移駐北京前門東站,與京漢鐵路全線16個車站的工人保持聯絡,指導罷工工人的組織與宣傳工作。罷工失敗以后,中共中央囑北方區委收集資料、照片,編寫《京漢工人流血記》,向全國介紹真相。主要執筆者是羅章龍與李梅羹,他們在沙灘附近騎河樓臨時找了間小屋子,“當時天寒無爐火,二人用蘆花敗絮裹腿,盤坐在土坑上呵凍揮筆,日夜不輟。”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向導》介紹此書:“記載詳明,分析精到,一字一句,可歌可泣,凡留心中國新興勢力發展的人,皆不可不人手一篇。”

1931年初受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李梅羹被勸“回家養病”,失去了工作權利。由於他離家參加革命十余年,無甚積累,隻得寫信給同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發起人之一的楊人杞求助,后被介紹到南寧以譯書度日。1934年8月12日,李梅羹終因貧病交加,無錢醫治而辭世,年僅33歲。(長沙黨史館副館長 羅業永)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