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龍山縣裡耶秦簡博物館參觀。 曾祥輝 攝
5月9日,記者從吉首出發,經過包茂高速、張花高速,沿著張花高速連接線一路前行,穿過巍峨的白雲山,一個半小時后抵達酉水明珠——裡耶古鎮。一路上,遠山如黛、近水含煙,高速公路如利劍一般“劈”開一座座大山,似與天相接,粗獷又靜美。
一進入古鎮,記者就被眼前熱鬧的場景所吸引:新城老街各具風情,多元文化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游客商人絡繹不絕。
位於武陵山腹地的裡耶古鎮,是湘鄂渝黔4省市的交界地,有著神奇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大古鎮之一。曾經,由於地理偏遠、交通落后,神秘的裡耶長期不為人所知。近年來,附近的包茂高速、張花高速、龍吉高速相繼建成通車,裡耶古鎮與外界聯系不斷加強,成為4省市邊界一顆璀璨的明珠。
走入新街區,正逢趕集日,本地居民已是摩肩接踵,還有操著外地口音的商人洽談生意。記者走進一家土家織錦店,與老板攀談起來。老板歐迪兵告訴記者,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近年來,他的收入翻了好幾番,“環境、治安、交通都變好了,水、電、網都接通了,生意自然就好做了。”
繼續往前走,隻見前方人來人往、車流不息,記者已來到裡耶汽車站。“以前隻能走國道,現在都是走高速。”售票員劉婷告訴記者,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車站客運能力大幅提升,每天來往張家界、秀山等周邊城市的班車都有10多趟,旅程也從過去的4個多小時縮短到現在的不足2小時。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不僅打破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也讓裡耶成為湘西北重要的出省通道和物資集散地。
裡耶秦簡博物館廣場人頭攢動,一群身著秦服的演員翩翩起舞,歡迎四方游客。游客們拾級而上,進入館內,從一枚枚秦簡中穿越千年,尋覓秦朝文化歷史。
2002年6月,裡耶出土3.8萬枚秦簡,共計20多萬字。出土秦簡詳細記錄了秦朝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為研究秦朝提供了珍貴史料,素有“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的美譽,來此研學的游客日益增多。
“名不虛傳!不虛此行!”來自武漢的胡先生連連點贊,“早就聽說過裡耶秦簡,今日一見,大飽眼福。”胡先生眼睛直勾勾地看著簡牘,沿著簡牘的紋路,隔著玻璃比劃著,感受遠古的氣息。博物館還通過音視頻、3D動畫、全息投影等,營造了一個個逼真的秦朝社會生活場景,置身其中,時間仿佛停止了流逝。
博物館前的濕地公園,綠樹掩映,碧水悠悠,泛舟而上,波光瀲灩。游客乘坐景區游覽觀光車,行駛在河堤上。河堤外就是酉水河,也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的白河。“旅行,就是在探奇中享受自在與寧靜。”有游客感嘆。
古朴的小鎮安靜典雅,不遠處的八面山上,則是另一番熱鬧場景:騎馬馳騁、住星空帳篷、玩懸崖秋千、吃烤全羊……八面山四周懸崖峭壁,中央開闊平坦,如同一條船。山上牧草豐茂,牛羊成群,景點眾多,被譽為“空中草原”。適逢周末,不時有貴州、重慶等外地牌照的車輛駛來。風景秀美的八面山,已成為周邊游客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我剛剛在朋友圈發了穿著厚衣服露營的照片,長沙的朋友們都‘炸’了,因為長沙氣溫已上升到30多攝氏度。”長沙游客張先生說,“這邊環境好,以前因為交通原因,一直沒機會來。現在高速直達,想來就來。”張先生從長張高速自駕,僅用5個多小時就到達裡耶古鎮,入住八面山輕奢帳篷,體驗睡在雲海之上的感覺。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裡耶古鎮及周邊景區每天接待游客均超過1萬人次。神秘的裡耶,正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記者 莫成 通訊員 周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