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長龍街道:服務園區挑重擔 產城融合樹樣板

2021年05月21日15:32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前來旅游的游客徜徉於河畔林間、田舍鄉村,好不愜意。章帝攝
前來旅游的游客徜徉於河畔林間、田舍鄉村,好不愜意。章帝攝

人民網長沙5月21日電 楊祠盈商小鎮位於長沙縣長龍街道東北一隅,距工業園區僅10分鐘車程。一年多前,這裡還沒啥名氣。如今,“楊祠”已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點,入春以來游客不斷。

“五一”小長假期間,一輛輛大巴車、小車的到來,讓小村庄頓時火熱起來。鄉村游、企業團建、產品發布會、草地音樂節……在這裡,各種活動接二連三,前來旅游的游客徜徉於河畔林間、田舍鄉村,好不愜意。

鄉村與企業、園區與街道、一產業與二三產業……處處呈現出融合新氣象。而這,源於長龍街道圍繞“服務園區挑重擔,產城融合樹樣板”發展定位,堅持黨建、項目、品牌“三大引領”,推動園街、產城、工農“三個融合”,呈現出街道融合高質發展嶄新局面。

黨建引領促園街融合

“不戴頭盔一律不准進廠門!”自3月份實施這一規定以來,位於長龍街道轄區的湖南國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廠區駕乘摩托車、電動車的員工上下班期間頭盔佩戴率達到100%。

這一改變是園街抓監管、企業抓落實的生動寫照。3月,長龍街道黨工委聯合星沙產業基地管理中心,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大宣傳、大培訓、大警示”新春第一講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使安全教育普及到每一個一線員工,從源頭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意識。企業迅速行動抓落實,從源頭上強化員工安全出行意識。

去年以來,長龍街道黨工委與星沙產業基地管理中心聯合成立產城先鋒區域化黨建聯盟,進一步理清職能職責,理順工作機制,按照“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抓、產城共融”的工作思路,園街40余家基層黨組織組成黨建聯盟,在安全生產、社會治理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實現6個村(社區)“五零”建設全覆蓋。

按照“建設園區零雜音、服務項目零延誤、維護企業零干擾、扶持發展零爭利、行政事務零收費”的目標推進“五零”園區建設,打造智慧“五零”監控管理平台,實現物業、社區與街道“三控三監”,100多家企業成功創建“五零”示范企業,全年未發生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今年,長龍街道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實施黨建十大實事項目和黨史學習教育八大特色品牌,圍繞群眾、企業關心的用水、就業、道路提質、停車場建設、休閑文化等需求為民解困。

項目引領促產城融合

民生無小事,必須辦在關鍵處。對於“學位、床位、車位、廁位、崗位”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長龍街道不做表面文章、不開“空頭支票”,總是結合實際,一件件抓落地,一項項辦到位。

為確保新建學校如期開學,長龍街道按下了拆遷騰地“加速鍵”:昌濟中學、南雅中學項目完成拆遷騰地。

隨著昌濟中學秋季開學招生,這也將彌補長龍街道轄區無公辦高中的空白,提供2000余個學位。

家住長龍灣小區居民張新橋就曾為兒子讀高中犯了愁,如今聽聞家附近的昌濟中學9月份將如期開學,還是目前城區在建的最大學校,才放下心來。

用心用情,保障民生。今年,長龍街道還將啟動智慧養老中心建設,為重症患者提供40余個床位。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也展示大文明。按照“對標上海、高於主城”的標准,長龍街道還扎實推進“百日奮戰,扮靚星城”市容環境整治,今年將建設2個縣級示范性公廁,讓公廁大變樣:清新、干淨、無異味﹔累計改廁2524座,實現農村區域廁所無害化,讓“方便”更方便。

同時,長龍街道堅持產業體系建設與城市功能、民生項目同布局、同推進。開展濱湖東路、茶塘片區、藍思科技等項目4500畝的征遷工作,確保了山河工業園二期、頂立科技、融城環保等項目如期投產,新增就業崗位4000余個。2020年,長龍街道有就業意願重點群體就業率達到99.5%,獲評湖南省充分就業街道。

如今,山河工業園三期、君庭溫德姆酒店、長龍湘街等項目開工建設,農商行主體完工﹔啟動繞城高速長龍收費站出入口、開元路至山河智能道路沿線、長龍公園等重要節點提質改造﹔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打造開元儀器、山河智能等20家垃圾分類示范企業,實現企事業單位垃圾分類全覆蓋。

品牌引領促工農融合

“附近的長沙經開區、星沙產業基地聚集著大大小小兩三千家工業企業,他們對鄉村會務需求的痛點,便是我們城鄉結合、產城融合街道發展的引爆點。”在長龍街道黨工委書記覃芳看來,平日久處機械轟鳴的廠區工作枯燥煩悶,而“到鄉村去開會”,開展商務交流、學術研討、團隊建設等活動,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出口。“鄉村的會議室看得見陽光,聞得到花香。”

於是,一個以“企業民宿”為主的楊祠盈商小鎮,循著建設鄉村振興標杆區、文旅融合示范區、美學經濟典型區的目標,正在給鄉村換一種方式生長。

按照“工農融合”的鄉村振興發展定位,長龍街道把園區的人才、資金、智能產品和鄉村的生態、閑置房屋、文化資源等進行整合鏈接,既為園區企業、產業工人和城市居民提供商務、會務、團建和休閑等服務,又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帶動農村消費、農民就業、村集體增收。

楊祠盈商小鎮自去年11月一期試運營以來,獲得市場良好反響。為吸引游客的到來,長龍街道舉辦“盈在星沙 智創未來”民宿開業暨首屆企業家沙龍活動,承辦“百年風華 紅動星沙”2021長沙縣紅色文旅年活動發布會暨民宿文化旅游節,開展“學黨史 感黨恩 扶鄉村”等學教實踐活動……

游客多了,“楊祠”火了!活了資源,綠了河山,富了農民。令人欣喜的是,截至目前,楊祠盈商小鎮已經和100多家企業簽訂會員協議,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民宿月經營收入20多萬元,帶動周邊農庄銷售翻4番,集體經濟增收28萬元,村民就業40多人,還吸引了廣東裕通、江蘇潤正、中植集團等企業前來洽談投資,初步形成了鄉村振興的示范引領作用。(林暢)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