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快進鍵”

2021年05月28日08:57  來源:湖南日報
 

初夏時節,湘江兩岸生機盎然,長株潭大地活力迸發。

在湘江西岸,“軌道上的長株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長沙地鐵3號線延長線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湖南能源大數據智慧平台初步建成,正加快實現能源領域大數據跨界融合和應用……

長株潭三市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先行。今年1月22日召開的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4月底,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達哲與全國政協調研組舉行座談時指出,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對於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具有基礎性的支撐作用,也是湖南搶抓國家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長株潭都市圈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等重大戰略機遇中必須抓好的重要工作。

長株潭三地,緊抓機遇、乘風破浪,加速構建大聯通大格局的基礎設施網絡。

“半小時交通圈”已然形成

5月8日,長株潭城際鐵路正式開始“公交化”運營,長沙站至芙蓉南站區間“站站停”,長沙站至暮雲站區間平均發車間隔縮短至10.3分鐘,三市“半小時交通圈”已然形成。

家住湘潭昭山的譚麗女士,在長沙長郡湘府中學工作,從昭山站到學校附近先鋒站的這段城際鐵路之旅,由此成為她的通勤之路。她說:“跨城上班,單程卻隻需要19分鐘,簡直太方便了。”

長株潭城際鐵路自2016年開通運營以來,不斷朝“公交化”方向發展。今年春運開啟之時,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公交化”水平將進一步升級。

自古以來,城市大多依水而興,但像長沙、株洲、湘潭這樣,三城沿著逶迤湘江呈“品”字型分布,兩兩相距不足40公裡,在全國堪稱獨一無二。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長株潭綜合交通建設作為推動一體化的重中之重,盡快推進基礎設施對接,全力打造長株潭內聯外暢、高效便捷的一體化交通網絡。

湘江西岸的潭州大道、東岸的芙蓉大道和洞株公路,是長沙與湘潭、與株洲城區之間通行的干線公路。2020年10月,長株潭一體化“三干”快速化改造項目集中通車。在湘江之畔,大暮坪湘江特大橋已經開工建設,計劃於2024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進一步拉近了長株潭的“時空距離”,為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長株潭三城將以“三干兩軌”為骨干,城際間交通、市區微循環為補充,形成涵蓋高鐵、城鐵、高速公路、城際快速道、公交、航道的“域外大聯通、域內微循環”立體交通網絡。以往時空距離帶來的差別和效應,正在因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民航的發展而遞減。

5G引領,新基建賦能一體化

無人自動駕駛汽車,遠程“全息影像”會議,工業智能化……5G技術帶來的炫幻高科技鋪成一張大網,覆蓋在長株潭三市上空。

5G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2020年6月,時任省長許達哲主持召開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早在2009年6月28日零時,長株潭三地固定電話區號統一為0731,三市並網升位、統一區號,邁出了一體化進程最為標志性的一步。

隨著5G時代呼嘯而來,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正在長株潭三市遍地開花。

5月26日凌晨2時,長沙鐵塔大型項目建設主管陶浩然正在長沙地鐵2號線溁灣鎮車站忙碌。

“長沙地鐵1、2、4號線的68個車站將全部升級改造為5G網絡全覆蓋,現已完成了電信、聯通兩大運營商的5G網絡開通及驗收。”陶浩然告訴記者,目前正加快移動5G網絡的覆蓋,預計6月底可完工。按計劃,長株潭三市今年將建設5G基站約1萬座。到2025年,預計在三市建設5G基站5.38萬座。

有了5G基礎設施覆蓋,一切5G應用場景從可能變為現實。

掃掃車上二維碼,便啟動自動駕駛之旅。2020年4月19日,5G技術支持下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長沙向市民全面開放。11天后,中國第一條真正投入使用的“智慧公交315線”也在長沙運行。

今年,株洲市民也開始體會智慧出行的便捷。3月30日,株洲公交快速廊道(智能軌道交通系統)正式啟動試運營,首創智軌和公交融合運營模式,可提升乘客換乘速度和車輛運行效率。

湘潭市利用5G的高速率與低時延特征,於5月在省內率先使用5G網絡方艙式接種點,保証了方艙的信息系統與省級平台實時高速對接,讓當地百姓接種疫苗更加高效。

以5G建設為代表的“新基建”,是近年來各地都在搶抓的新的增長點。長株潭當仁不讓,按下新基建“加速鍵”——

百億級的中國電信天翼雲中南數字產業園項目落戶長沙,將加速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進程﹔

全省最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湖南(株洲)大數據中心投入運營﹔

湘潭以5G網絡、雲計算、大數據及應用為基礎,建立了“湘潭市5G+工業互聯網運營中心”,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解決方案……

奔涌而來的數字化浪潮,正為湖南經濟賦能,支撐長株潭高質量發展。

“標志工程”撐起“設施同網”

5月的塞上江南,碧水黃沙,雄渾壯美。

5月22日至2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率湖南代表團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學習考察。湘寧兩省區開歷史之先河,在銀川簽署《能源合作備忘錄》,推動實施“寧電入湘”工程,提升湖南尤其是長株潭地區電力保障能力。

以能源為代表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快馬加鞭,是湖南今年搶抓國家重大投資機遇、加快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生動實踐。

年初,總投資超4000億元的長株潭一體化30大標志工程扑面而來,三地建設熱情高漲、氛圍濃厚。

“現在天氣晴好,正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黃金時間。”5月中旬,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黃家灣站建設現場,數台重型機械同時作業,施工人員向東林揮著工具固定混凝土模板,滿頭汗珠順著臉頰滾了下來。

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預計2023年底前完工,屆時長沙地鐵可直達湘潭。

湘潭的另一片紅土地也將迎來新生,這裡正加速“鋪就”一條紅色之路。

6月,全國首條紅色旅游鐵路——韶山至井岡山鐵路將開通運行,兩處紅色聖地將更加緊密相連,湘贛邊區域合作將在紅色傳承中不斷深化。

今年一季度,以長株潭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牽引,全省投資呈恢復性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0.7%,兩年平均增長7.6%,增速居全國前列,成為推動“三高四新”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

干在當下,隻爭朝夕!長株潭大地上,每一個基礎設施項目都直奔一體化發展主題——

湖南投資規模最大的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將於6月迎來實質性開工,加快構建“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

長株潭城市群國家綜合物流樞紐,將投資220億元建設陸港、空港、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湖南“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國家智慧能源(儲能)中心將實現三市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在全省率先形成城市內充電服務半徑小於2.5公裡、城市間小於50公裡的充電網絡。

交通同網、物流同網、能源同網,一個交通更暢快、設施更聯通、生活更便利的長株潭都市圈正崛起在中國中部。(記者 鄧晶琎 彭可心 劉勇)

(責編:李淑靜、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