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新化縣紫鵲界梯田景區。 羅中山 攝
端午臨近,游子返鄉。6月12日,在長沙工作的游靚收拾行囊,駕車駛上滬昆高速,同行的還有戀愛半年的男友。
“這是他第一次跟我回家,我要帶他去看家鄉最美的梯田。”游靚臉龐泛起嬌羞,她細心地規劃了行程:經滬昆高速轉婁新高速,2個多小時到家鄉新化縣,再從紫鵲界高速收費站駛出,走544省道沿山林而行,40分鐘便能抵達位於水車鎮的紫鵲界梯田景區。
一路上,天空如洗。公路中央,白色實線被設計成了紅、黃、藍三色彩帶,好不浪漫!在游靚和男友的滿心期待中,被譽為“地球最美曲線”的紫鵲界梯田映入眼帘。
客從八方來,文旅小鎮好韻味
“上個嶺過個坡,肩頭擔擔為了米,口唱山歌解憂愁……”在高亢的山歌聲中,紫鵲界到了。
紫鵲界梯田已有2000多年歷史,歷代山民在這裡開墾出500余級、8萬余畝梯田,並創建了獨一無二的自流灌溉系統。“千年稻作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可估量,但四周的大山限制了它的發展。”水車鎮鎮長李勁說,紫鵲界地處婁底、邵陽、懷化交界的“山窩窩”,長久以來“養在深閨人未識”。
2007年11月,橫跨湖南的滬昆高速通車,湘中婁底居於中央。2008年9月,紫鵲界梯田正式開園,第一次沿著高速路網走出“深閨”。
2012年,全長96.71公裡的婁新高速建成通車,將婁底各縣市區串成一條珍珠鏈,構建起“1小時經濟圈”,紫鵲界“飛”出婁底的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
因偏遠而被稱為“止客界”的紫鵲界,搬開了限制其發展的“絆腳石”,很快聲名鵲起,享譽世界。2013年5月,成為中國首批19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唯一以梯田文化為特色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紫鵲界是新化、湖南乃至全國的‘文旅名片’,這裡的獨特韻味引來一撥撥中外游客,每年游客接待量超60萬人次。”水車鎮黨委書記肖勇平介紹。
依托獨特的梯田資源,水車鎮對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山歌、武術、儺戲、飲食等進行挖掘、整合包裝,確立了“梯田、板屋、人家,世界遠古鄉愁”的形象定位,正全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鎮新品牌。
“路通了,長沙、廣東和北京的客人來了,馬來西亞和非洲的客人也來了。”紫鵲界永幸農家樂老板羅鐵平喜笑顏開。如今的水車鎮,民宿、農家樂、酒店數量實現從“0”到“90”的跨越,滋養著更多的農人。
美景加美食,千姿百態如仙境
陽光照進梯田和板屋,森林和清泉、群山和溝壑抹上一層金色……在攝影師羅中山的作品裡,紫鵲界千姿百態,好似人間仙境。
“我們的鏡頭不僅對准美景,還有美食。”拍攝紫鵲界20年,羅中山和攝影愛好者們總結了一套玩法:清晨守日出,中午守美食,黃昏還是守美食。
婁底有“吃在新化”之說,而紫鵲界為新化美食提供了最好的食材——紫鵲界無池塘水渠,依靠古老自流灌溉系統,素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美譽,種植的大米香糯可口。
“6月初,央視特別節目《今日中國》在紫鵲界直播‘開秧節’,向世人展示‘紫鵲界紅米倉·千年傳承開秧忙’的農耕場景。”新化縣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伍毅軍介紹,直播現場,20余位本土電商主播熱情地在鏡頭裡推介紫鵲界紅米。
“因為特有的水土,這裡生產的紅米很受市場青睞,眼下1公斤普通紅米市場價達40元。這幾年每到銷售季,可以說是一米難求。”電商主播“湘妹心寶”說。
當天,直播吸引158萬多人次觀看,線上線下訂購紫鵲界紅米9.3萬公斤,真正實現“才下秧,就已走出大山”。賣得火的還有臘肉、紫米、風干板鴨、紅薯干、米酒等,供不應求。
依托紅米、黑米等拳頭產業,紫鵲界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成立了14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特產品沿著便捷的高速路網,走上全國各地的餐桌。(記者 鄒娜妮 通訊員 李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