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海關關長、黨委書記李全:不斷汲取和傳承三湘大地的紅色基因

2021年06月17日20:34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長沙海關關長、黨委書記李全參與訪談。受訪者供圖
長沙海關關長、黨委書記李全參與訪談。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長沙6月17日電 今天上午,海關總署門戶網站舉辦“紅色傳承 紅色湘關”在線訪談,長沙海關關長、黨委書記李全參與訪談,介紹長沙海關“紅色湘關”建設、黨史學習教育等情況,並在線回答網友提問。

開啟紅色湘關建設新征程

李全介紹,長沙海關所在的湖南省,是“偉人故裡、將帥之鄉、紅色聖地”,紅色歷史資源豐富、紅色基因厚重。近年來,長沙海關通過大力推進“紅色湘關”建設,不斷汲取和傳承三湘大地的紅色基因,推動黨建文化培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

李全表示,今年是長沙海關開啟紅色湘關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在海關總署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關干部職工的奮力拼搏下,1-5月長沙海關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促成《海關總署 湖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備忘錄》正式簽署,全力支持湖南自貿區建設,今年1-5月湖南省進出口總值2111.2億元,同比增長25.9%。長沙海關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全面落實海關改革“2020”各項任務,“兩步申報”“提前申報”應用率不斷提高。5月份,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44.51小時和0.73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75.84%、92.06%。

堅持強化監管優化服務,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採取信息化監管手段有效化解煙花爆竹等危化品安全風險,在打擊“水客”走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緝私戰果,維護國門安全更加有力有效。

突出抓基層打基礎,出台加強對隸屬海關業務指導工作的意見,全面開展業務制度清理,加快推進各項業務“進系統、留痕跡、可追溯”,夯實基層業務基礎,全關業務執法規范性、統一性明顯提升。

著力鍛造“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令行禁止、擔當奉獻”的准軍事化紀律部隊,深入開展“內務規范強化月”活動、“現場監管與外勤執法權力尋租”專項整治,組織實施文化建設“五個好”活動,在全關形成了“向上、向善、向前”的濃厚氛圍。

從嚴從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李全表示,自黨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並作出動員部署以來,長沙海關黨委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精心策劃實施,從嚴從實推進。全關上下同題、步調一致,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從前期的工作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精心部署,強化領導抓落實。組建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3個工作組和6個巡回指導組,負責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實施推動。細化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做到每一項活動都有計劃書、時間表、路線圖。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龍頭作用,已先后開展“學史明理”“學習增信”“學史崇德”三個專題學習研討,邀請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館長現場授課。組建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統籌開展宣講活動。在管理網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欄,編發黨史學習教育簡報,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征文活動,多角度宣傳我關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

二是拓展課堂,學習教育走“新”入“心”。全關各級黨組織將當地紅色教育基地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地,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讓黨員從湖南這片紅色沃土中汲取養分。發動黨員干部廣泛開展“我講家鄉黨史故事”特色活動,取得了積極效果。同時,對照《湖南省就近就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場地推薦名單》,各級黨組織組織黨員干部走進夏明翰故居、賀龍故居和紀念館、陳樹湘烈士紀念廣場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進行現場教學,接受革命教育。

三是精准聚焦,辦實事解難題。深入踐行“人民海關為人民”理念,從企業群眾的痛點難點堵點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企業群眾的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湖南益陽是我國著名的“楠竹之鄉”,駐地的益陽海關主動上門送教,宣講政策,精准施策,今年出口有望突破1000萬美元。再如,在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率先推行區內非保稅包裝材料循環利用監管模式試點,企業隻需通過“國際單一窗口”卡口登記模塊向海關申報,即可實現非保稅包裝材料“一次備案、多次循環利用”,為企業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有效減少了資源浪費。還有一些單位積極助力湘村黑豬恢復供港、支持土家織錦和湘西柑橘走出大山遠銷歐美、支持首次出口金銀花提取物等等,都得到當地政府和企業、群眾的稱贊。

深入挖掘提煉海關紅色資源

李全介紹,在用好湖南本土豐富紅色教育資源的同時,長沙海關還組織力量積極做好海關紅色資源挖掘、整理和提煉工作,通過成立專項課題組,組織深入研究紅色海關歷史,啟發對傳承紅色基因、奮力推進紅色湘關建設進行更深層次思考。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歷史時期:

一是大革命時期的“湖南人民收回海關運動”。在黨的領導下,1926年底,湖南省總工會和長沙工會、岳州工會,以及長沙關分會、岳州關分會相繼成立,並成立“湖南人民收回海關委員會”、發動收回運動,成功地驅逐了洋人稅務司,接收了稅務司關防、文卷、保險櫃及留存的稅款等。根據這一歷史題材,長沙海關近期以橘子洲上的長沙關稅務司公館為背景,拍攝了微視頻作品《百年公館:它所經歷的湖南人民收回海關運動》。下一步長沙海關還將繼續深入進行挖掘、宣傳,把這個紅色故事講好、傳播好。

二是土地革命時期的“蘇區稅關歷史”。土地革命時期,湖南在全國最早建立了行使革命政權職能的省級蘇維埃政府。在挖掘中也發現在革命政權行使過程中,蘇區海關(稅關)的作用也時隱時現地體現出來,為當時根據地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后來的紅軍長征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史料的挖掘、整理和宣傳,長沙海關人對於自身紅色基因的淵源、紅色使命的傳承都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尤其增強了海關人百年來“與黨同行”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於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海關,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令行禁止、擔當奉獻”的准軍事化紀律部隊,具有重要意義。(林俊)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