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湖南新田龍家大院:品楹聯文化 揚家國情懷

2021年11月22日20:32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講解員龍上保在給游客介紹新田縣龍家大院楹聯文化。鐘偉鋒 攝
講解員龍上保在給游客介紹新田縣龍家大院楹聯文化。鐘偉鋒 攝

人民網長沙11月22日電 “我們村的楹聯會說話。”11月21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枧頭鎮龍家大院,銀杏葉黃,景區“鋪金”,游客絡繹不絕,一批剛到大院的游客,對講解員龍上保的這句話既疑惑,又滿是期待,“牽引”著游客,深入大院尋找“密碼”。

踏過一道長長地青石板路,“三堂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棟”的明清徽派建筑群直入游客眼帘,青磚黛瓦,棟棟間石板路相連,青幽典雅。龍上保站在一屋堂前,指引大家往大院遠處兩旁山脈賞層林盡染的山色,再回頭瞧牆壁上的古楹聯,念到“村連幽徑拖青黛,門瞰群山擁翠微,你們看此聯對此景,應景不?”

“應景。”游客附和。“應景,說明我們的楹聯在說話。”龍上保說,這副楹聯說的是幽靜的山村,美麗的山色,如世外桃源一般的龍家大院自然風光。

這方解說逗樂了大家,慢慢深入大院,游客一路領閱牆眼上既方便路人,又照亮自家的“桐油燈窗”﹔下雨天穿行大院巷道淋不到雨的巧妙屋檐設計等。在游客感嘆古人匠心布局精妙之余,龍上保指著楹聯“源自上古,望出武陵。”問:“這副楹聯向我們傳達什麼?”

“龍姓的由來。”“對,字面如此,但此外還有繪聯工藝。”龍上保說,這副楹聯有上百年歷史,字跡還如此清晰,傳達出龍家大院古楹聯工藝之精湛。據悉,這種已失傳的工藝是待房屋建好門頭牆壁上石灰水未干時,先把字寫在宣紙上,拓上牆后,用500克土茶葉熬制1兩茶水,再加雞蛋清后的混合液磨煙墨,用這種墨水勾縫、填墨,其色澤可保持300年不變。

如今,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龍家大院,修飾一新的“一門一聯”讓人嘆為觀止,現存128副楹聯書法精美,包含篆、隸、楷、行、草等書體,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書法藝術,其數量多、保存好、底蘊深,堪稱古村之冠。

“來龍家大院,十個有九個是沖著景區一絕楹聯文化來的。”龍上保說,楹聯文化是龍家大院殊多名片中最亮的一張。彼時,大院百戶人家門頭牆壁上有百余幅不同的楹聯,這其中包含一百多個寓意深刻的故事,飽含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齊家愛國的情懷。

“居同靖節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風”,相傳龍氏先祖龍伯高因具有“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的品德,經伏波將軍馬援向漢光武帝劉秀舉薦為零陵太守。這副楹聯說的是,即使居住與靖節先生陶淵明隱居時差不多,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要繼承和發揚龍伯高的優良品格,加強自我修養,修身齊家,努力為國家作貢獻……

講解中,龍上保認為,“生活濃縮成的楹聯,是一個村庄的精氣神。”楹聯字雖短短兩行,但蘊含著無窮的哲理和智慧,承載著千百年來人民的美好期許,折射出屋主人濃濃的家國情懷。為此,他正准備做一件事:好好地將龍家大院古村落楹聯背后的故事整理成冊,力爭擦亮景區楹聯文化這張最亮的名片,助力龍家大院爭創4A級旅游景區,助推鄉村振興。(鐘偉鋒)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