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攸縣“門前三小”送科技下鄉活動結碩果

人民網長沙12月22日電 振興鄉村產業,科技至關重要。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株洲攸縣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門前三小”陣地作用,深入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切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農民致富增收。
知識培訓,小講堂傳授真本事
12月20日,時近冬至。在該縣皇圖嶺鎮龍和村“門前三小”點,縣科工信局科技特派員羅永陽正在小講堂內講授水稻高產種植技術,台下100多名水稻種植大戶不時提問,氣氛十分火熱。
“請問,選擇什麼品牌的低鎘水稻品種,可以有效避免鎘超標的風險系數?”“這個油菜+水稻、牧草+水稻、稻田養鴨等輪作或共棲種養技術,是減少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選擇方案嗎?”“除稗草什麼時間合適、選什麼除草劑更好?”……面對提問,羅永陽一一解惑,並與學員們互動交流。“現在當農民,光靠祖輩傳下來的土經驗、土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學習掌握好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培訓課上,學員們不時發出感嘆。
年初,攸縣科工信局全面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省市、縣委工作部署,圍繞鄉村振興對農業科學技術普及推廣工作的新要求,出台並實施《2021年“門前三小”科技創新培訓方案》,重點面向全縣產業大戶、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成員以及返鄉創業青年,著力培養一批愛科學、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
技術指導,特派員送來致富經
在攸縣皇圖嶺鎮麻城村,村民丁鳳根種蔬菜已有10多年了。以前,丁鳳根和其他村民一樣以傳統方式種植,由於沒有技術人員指導,種出來的菜病虫害多,賣的價錢也不高,種菜收入並不高。
年初,攸縣科工信局通過調研和考察,派出科技特派員來到麻城村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當地村民種植蔬菜。什麼時候施肥,如何科學施肥,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科學利用塑料大棚育苗……得益於科技特派員的“傳幫帶”,像丁鳳根這樣的種植大戶得以迅速掌握現代種植技術,順利實現了穩產增收。
“農戶遇到問題,我們都會上門服務,親自到他們的田裡進行現場指導。特別是病虫害防治,我們指導村民去防治鑽心虫、卷葉虫,還有稻瘟病的防治,經過全程的技術指導,今年的水稻產量比去年增產量超過2成多。”高級農藝師、科技特派員王爭文說。
喜人的變化,不僅發生在皇圖嶺鎮。“過去我是跟著人家種黃桃,花葉很旺,果實很少。今年才得到了黃老師的真經,通過科學施肥、剪枝套袋,讓我真實感受到了碩果累累的滋味,每畝黃桃產量高達8000斤,產值達4萬元一畝地。”在蓮塘坳鎮,黃桃種植大戶張自權的果園今年迎來了大豐收。而他口中的“黃老師”,正是高級農藝師、攸縣特聘科技特派員黃遠太。為了幫助農戶解決高山黃桃種植技術難題,黃遠太多次下鄉翻山越嶺,指導村民掌握黃桃栽培技術要點,為農戶們送來了“致富經”。
據悉,今年來攸縣共選派26名科技特派員下鄉,深入全縣各鄉鎮20多個行政村,重點針對黃桃高產栽培、生態蘑菇種植、茶葉生產、葡萄栽培、冬種蔬菜種植等農業特色產業開展技術指導,120家農業合作社、近千名農戶直接受益。
產業服務,信息化贏得大市場
“科技特派員下鄉,不僅幫助當地農戶解決技術上難題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市場信息,幫助農戶做市場對接,少走彎路,發家致富。”深耕農業多年,省黨代表、攸縣家田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沃豐家庭農場負責人陳望雀感慨地說道。
今年初,湖南農業大學省級科技特派員蘇小軍來到攸縣網嶺賈嶺藥博園開展技術指導。在對周邊中藥材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時,蘇小軍根據目前中藥材市場的供給需求實際,結合攸縣系羅霄山脈丘陵地及氣候特征,提出引進低海拔百合、食用葛、多花黃精等中藥材品種。這一建議,受到了周邊中藥材種植戶的高度重視,尹志強就是其中之一。在科技特派員指導下,鸞山鎮新和村中藥材種植大戶尹志強從汝城南洞鄉引種食用葛進行種植,畝產達到了6000斤產量,畝產產值達萬元。“感謝縣科工信局,感謝特派員,他們的技術服務很有價值,明年我准備擴大食用葛種植面積300畝。”尹志強表示。
據了解,今年來攸縣科工信局積極發揮科技部門職能優勢,將農村電子商務技術培訓納入科技下鄉的重要內容,因地制宜提供信息技術服務,幫助農戶了解農業市場信息,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為攸縣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我們以‘科技特派員+項目’的形式,在各個鄉鎮開展技術引進和成果轉化,在農業生產、電商銷售、農民創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累計送技術下鄉培訓25場,培訓學員2170余人次,各方面反響都很好。”攸縣科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龍志華表示。(劉益豪 夏開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