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產經

張家界桑植縣: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流程

2022年07月31日09:51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察看施工現場。單位供圖
察看施工現場。單位供圖

近日,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梁高武來到S246省道(K62+650—K63+050)大修項目施工現場,實地察看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流程,全面了解水泥路面就地冷再生新工藝。

施工現場,移動破碎設備、攤鋪機、再生機等幾台大型設備同步工作,機器轟鳴。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厚式移動破碎設備對舊路面進行破碎,再生機將碎石就地拌和成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同時進行攤鋪、碾壓,形成新的路面基層,成形后的路面均勻美觀。據工作人員介紹,路面施工冷再生技術應用於公路水泥路面養護工程在桑植尚屬首次。

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是指利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厚式移動破碎設備,就地將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碎成一定級配的再生集料,通過添加一定的新集料后使再生集料的級配滿足公路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的級配要求,然后添加水泥(或者摻配一定比例的其他膠凝再生劑,如鋼渣微粉等)、再生活性劑、水后,通過再生機就地拌和成水泥穩定碎石混合料,整平、碾壓、養生,最終形成厚度不低於30cm的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基層。

“相對於傳統的水泥路面大修工藝技術,該技術具有舊水泥路面材料100%完全利用、大幅度降低路面標高抬升幅度、施工作業振動小、噪聲和揚塵小、作業效率高、工期短、節約造價約15~20%等顯著優點。”現場技術指導、長沙理工大學教授甘先永說。 

S246省道是桑植縣通往湖北鶴峰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通往沙塔坪鄉、涼水口鎮、橋自彎鎮等多個鄉鎮的重要要道,交通量大。據現場實際調查,該道路路面損壞嚴重,已出現了橫、縱向開裂、斷板、角隅斷裂、錯台等病害,局部路段已對行車造成了安全隱患。通過引進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道路施工技術,可將原路面材料100%回收利用,解決了道路舊料浪費的問題,也為道路新型環保清潔化養護、道路材料可持續發展、緩解環保壓力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和設備支持。

張家界桑植縣在S246省道(K62+650—K63+050)(400米)採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技術進行試驗,目前,該路段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預計8月5日完成施工與檢測,檢測合格后,將對全線30余公裡的水泥路面大修採用冷再生技術,改善路面外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為游客及村民出行提供便捷舒適的交通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梁高武對冷再生工藝表示肯定,他說,這項工藝能夠減輕碳排放、利用原來的安防設施與水溝,而且噪聲小對沿線居民影響小,是一種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養護技術,可有效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降低公路養護成本,希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運用創新的思維、一流的技術,節約資源、降低成本,讓百姓在科技創新中獲利,讓環境在科技創新中更加美好。(李卿瑤 周芝蕙)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