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穿山過 貫通發展路
——湖南衡永高速祁山隧道提前兩月實現貫通

“‘熊羆(pí)’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卸鞍。”這是湖南祁陽流傳的一句俗語。這句話裡的“熊羆”並非指猛獸,而是當地人把高聳的祁山,依據其形態輪廓,形象地比喻為身形高大的熊羆,把這座山的高峰地帶稱為“熊羆嶺”。
祁山最高峰海拔近800米,是地處永州祁陽市與衡陽市祁東縣交界處的一座大山,在祁陽境內綿延200多公裡。長期以來,這道天然屏障的存在,影響了兩地交通往來的便利性。
隧洞穿山而過。袁東偉攝
8月9日11時28分,隨著一聲爆破炮聲響起,湖南衡永高速公路祁山隧道左洞順利實現貫通,比預計工期提前了2個月。
該隧道是衡永高速公路項目的重點控制性工程。隧洞穿山而過,結束了“熊羆離天三尺三”的歷史,為衡永高速2024年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車后,兩地的通行時間將從現在的1個多小時縮短為約半小時。“屆時不僅方便沿線人民群眾的生活,而且還將拉動沿線經濟增長。”祁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小平說。
祁山隧道貫通儀式活動現場。 袁東偉攝
攻堅克難
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衡永高速公路是湖南省“七縱九橫”高速公路網規劃的“加密線”,全長約106.2公裡,為雙向四車道。
它起於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鎮雨母村,起點接許廣高速,路線往西南延伸,橫貫蒸湘區、衡南縣、祁東縣、祁陽市、冷水灘區,最后在冷水灘區北側馬坪村與二廣高速相交,順接永零高速。
祁山隧道是衡永高速公路項目全線唯一一條長隧道,設計為分離式雙線隧道,左線長2550米,右線長2630米,設計速度120km/h,單洞淨寬11.75米,淨高5米,沿途地形起伏較大,山高路窄,坡勢陡峭,地質結構復雜,施工難度較大。
湖南省衡永高速公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亮介紹說,自去年6月正式開工以來,衡永高速土建第六合同段項目部嚴格執行“先探測、管超前、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的原則,克服了洞口圍岩鬆散、破碎、土體含水量大等難題,強化過程控制。經過一年多的攻堅克難、不懈努力,隧道左洞比預計工期提前兩個月順利實現了貫通。隧道右洞將於今年10月貫通。
衡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將大大縮短衡陽、永州兩地的直線距離,串聯起泉南、二廣、京港澳、岳臨等多條高速公路,形成以衡陽、永州、郴州三地為中心的大湘南高速公路立體交通格局,對促進湘南示范區經濟一體化、對接湖南自貿區、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均具有重要意義。
衡永高速項目施工現場。袁東偉攝
“智慧”建造
一線施工提質增效
在祁山隧道施工過程中,智能化的管控系統、門禁系統、機械噴漿設備以及信息化智能二襯台車等諸多智能設備的使用,確保了施工質量,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安全性。
通過智能管控系統,可以對隧洞內的施工進度、施工環境以及人員位置等,進行視頻監控和監測,為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便利﹔所有進出隧道的人和車輛必須通過“一人一卡、一車一卡”的智能門禁系統。每個施工員的安全帽上都配有芯片,裡面記錄有姓名、所屬部門等員工個人信息,並設置有SOS一鍵求救按鈕。
“隧道施工使用的信息化智能澆筑襯砌台車,與傳統台車相比,結構更加精簡,具有傳力路線短、節點少等優點,便於制造、裝運、現場拆裝和管理,澆筑過程中不易發生變形和跑模。”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說,其模板、門架、托架、附件系統等均採用標准化和模塊化設計,能夠通用互換、重復使用,且台車的頂部、兩側和底部空間比較大,改善了作業環境,便於工程車輛行駛。
該隧道施工還使用了智能機械臂噴漿機。它集行走、泵送和噴射三大功能於一體,採用無線遙控操作,代替人工操作作業,施工效率高,噴射速度快,機械化程度高,回彈率低,混凝土密實度高,適用於各種施工環境。
衡永高速祁山隧道。 袁東偉攝
“與傳統的干噴機及小型濕噴機施工技術相比,智能機械臂噴漿機不僅克服了傳統施工技術的缺點,且能大大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改善施工環境,進一步縮減施工成本。” 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說。
項目部在隧道洞口處打造了一個“安全體驗館”。館內設置有機械傷害體驗、安全帽撞擊模擬體驗、隧道逃生體驗、心肺復蘇體驗、滅火器演示等內容,能夠讓一線施工人員“身臨其境”地體驗安全生產和突發事故場景,增強自身安全生產意識。
據了解,衡永高速項目概算總投資148.43億元,計劃工期3年。截至今年7月底,該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75.85億元。其中2022年已完成投資21.08億元,約佔全年33億元目標任務的6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