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艾愛國:在飛濺的焊花中燃燒夢想

紀紅建
2022年08月15日09: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飛濺的焊花裡……(逐夢·致敬功勛黨員)

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廠區風景。圖片由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提供

艾愛國在工作中。圖片由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提供

一會兒火花四濺,一會兒激烈討論。

湖南,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內的“艾愛國焊接實驗室”,幾名身穿深藍色工裝的工人正低著頭,專心致志研究一個結構件的焊接。

一位年長者,左手拿防護罩,右手持焊槍。他抬起頭來,笑容在淌著汗水的臉上綻開。他,就是“七一勛章”獲得者、72歲的湘鋼焊接顧問、被譽為“鋼鐵裁縫”的大國工匠艾愛國。

這只是極平常的一幕。艾愛國緊握焊槍53年,“焊花”不息,成為我國焊接領域“領軍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始終如一

2021年7月,剛從北京受頒“七一勛章”回到湘潭不久,艾愛國就接到一個新任務:河北一家鋼管公司慕名而來,想請艾愛國焊接一根300毫米直徑、18米長的軸。

一開始,湘鋼的領導和同事都不贊同他接這個活兒。畢竟年過七旬了,雖然有經驗和技術,但身體會吃不消的。再說,這個活兒難度不小。18米長的軸,抗壓強度大,要考慮變形,還要考慮受力情況……

艾愛國7年前已經退休,但剛退休的他,很快又被返聘回湘鋼技術質量部材料研究所。湘鋼集團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艾愛國焊接實驗室”。他的心還留在湘鋼。返聘回廠的艾愛國,仍舊每天按時上下班打卡。有人勸他,這麼大年紀了,不用每天都來,或者可以晚點再來。他只是微笑面對。他時常告誡自己: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隻要還在崗位上,就要以嚴格的標准對待工作,一以貫之。

雖然接下了河北這家鋼管公司的活兒,但艾愛國心裡知道,困難不會少。焊接的軸抗壓強度要求嚴格,且有18米長,容易變形,焊接時必須保持直線度,不能有絲毫彎曲。鋼的強度非常大,焊接時還時刻要考慮裂紋的問題。隻要焊接時出現裂紋,就等於焊接失敗。即便是幾年后出現裂紋,也屬於焊接工藝不完善、焊接技術不過關,也屬於失敗。

艾愛國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修正焊接工藝。焊接前,他把焊接所需條件一條一條寫在本子上,做了最細致的准備。14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焊花飛濺,汗水直流,整個場面緊張有序。最后,用X光射線檢測,合格率達100%,各項指標均滿足設備運行要求。

1950年3月,艾愛國出生於湖南攸縣。初中畢業后,上了一年多中專,便以知識青年的身份,來到攸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鍛煉。面對艱苦的農村生活,他爽朗樂觀,總是挑最重最累的活兒干,遇到困難總是沖在最前面,成了鄉親們口中的“拼命三郎”。湘潭鋼鐵公司到攸縣招工,生產大隊第一個就推薦了“拼命三郎”。艾愛國由此成為湘鋼管道隊的一名管道工。

1970年1月,北京派了數千人支援湘鋼建設,其中有不少技藝高超的焊接工人。看到師傅們在管道上或是在鍋爐上,焊花飛舞、弧光閃爍,艾愛國內心非常佩服,對焊接工作充滿向往。他緊跟著焊接師傅,幫他們挑水,扛氧氣瓶,遞工具、設備。焊接師傅喜歡這個眼裡有活兒的小伙子,笑著問,你是不是對焊工感興趣?艾愛國使勁地點點頭。

不久后,因為焊工不夠,要從管道工中挑幾個年輕人跟著北京焊接師傅學徒。“讓小艾跟著我吧。”一名北京師傅生怕艾愛國被其他師傅“搶”走,率先說道。

於是,艾愛國拿上了焊槍,開始在焊花飛濺中燃燒夢想。

隨后的近40年裡,艾愛國大多時間在野外施工,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即便臨近退休時成立了“艾愛國焊接實驗室”,環境好了,設施改善了,也不用東奔西跑了,但他依然堅持打卡上下班,單車相隨,風雨無阻。

技術為本

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在工廠就站不住腳,更談不上為企業多做貢獻。

艾愛國深知,自己進廠是來當工人的,應該“技術為本”。

學藝心切的他,勤於鑽研。幸運的是,他的北京師傅不僅技藝高超,對工作更是一絲不苟。師傅對徒弟高標准、嚴要求,他的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徒弟。

艾愛國跟著師傅日學夜練。求知若渴的他,覺得光是苦練還不夠,還須在實踐中總結、在書本中探尋。一有時間,他就鑽進圖書館,閱讀從國外翻譯過來的一些專業書籍。通過學習,對手工電弧焊及國外興起的氬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有了一些了解。

但他不滿足。他覺得學好氣焊還不夠,又“偷”著學電焊。沒有面罩,就拿一塊黑玻璃看電焊師傅怎麼焊,琢磨他們的操作要領,手和臉經常被弧光灼得脫掉一層皮。等電焊師傅下班后,他就借師傅的焊把、焊罩,抓緊時間苦練。

1982年,他以8項成績全部優異考取了氣焊、電焊合格証,成為當時湘潭本地唯一持有“兩証”的焊工,為他后來的焊接技術攻關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二年,考驗他的時刻來了。

這年年底,當時的冶金工業部組織全國多家鋼鐵企業聯合研制“高爐貫流式”新型紫銅風口,想填補國內空白。然而,最大的困難是要把紫銅的鍛造端頭對焊到同樣材料的鑄造本體上去。懂一點焊接的人都清楚,在所有材料的焊接中,大件紫銅焊接比較難。正因如此,冶金工業部打算隻讓湘鋼負責本體和端頭的制作,而把棘手的焊接任務交給有經驗的大型鋼廠去完成。

聽到這個消息后,艾愛國的心裡涌起一股年輕人的豪情。

“人家能干,我們為什麼不能干?”他向湘鋼的項目負責人表達自己的決心。

“風口焊接一直是我們感到頭痛的問題,目前還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湘鋼不一定能焊成啊。”項目負責人說。

雖然艾愛國有焊銅的經驗,但還沒有掌握完整的焊接工藝。他沒再說什麼,而是回到家默默行動起來。他翻閱了公司和家裡所有的焊銅資料,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大膽提出了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普及的“手工氬弧焊接法”的設想,並草擬了一套焊接工藝。

艾愛國的設想與焊接工藝讓項目負責人驚訝,當場拍板把焊接這個活兒接過來,並成立了風口焊接攻關組,由焊接、機械等1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艾愛國則擔當起焊接工藝制定和主焊手的任務。

由於攻關組人員沒有被抽出來專搞課題,白天艾愛國干完班組的日常工作后,才能趕到試驗場做試驗。焊大銅件需要預熱,焊件四周溫度高,必須用石棉板擋住身子隔熱。晚上,他再帶著試驗中出現的問題,到書本上找答案。

1984年1月的一天,湖湘大地下起大雪。攻關組准備焊正式風口。讓艾愛國和攻關組成員措手不及的是,正式風口的體積更大一些、重一些,跟他們設想的不一樣。焊接從上午開始,他在高溫旁站著焊了6個多小時,衣服都濕透了,還是沒有焊接成功。

“看樣子我們是焊不成了,還是讓別人去焊算了。”有同事搖頭說道。

“別折騰了,放棄吧。”也有同事勸他。

艾愛國心急如焚。當天晚上,他輾轉反側,腦子裡老想著失敗的事。深夜時分,他爬了起來,給攻關組負責人寫了一份報告,分析了失敗原因,請求再給他一次機會。

又是一個多月的不斷調整和反復論証。

他感覺自己是在爬山過坳,摔倒了,爬起來,又摔倒了,又爬起來……

3月23日,艾愛國和團隊成員再次挑戰風口焊接。這一次,工藝流程爛熟於胸,焊接技術駕輕就熟,他們的焊接很順利。一個、兩個、三個……他們連續順利焊接了20個風口。經檢查,全部符合國家技術標准。

因在這次攻關中表現突出,艾愛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漸漸地,艾愛國在焊接領域有了些名氣,慕名前來請教的人越來越多。

艾愛國的制勝法寶,是先從理論上搞清門道,撰寫好焊接流程。他喜歡做筆記,每干完一項難活兒,總要總結一番。幾十年來,他記的焊接工藝案例筆記有十幾本。那是他的財富,更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舍得吃苦

那年,公司派出一批技術人員到國外參與拆卸高爐二手設備,艾愛國是其中一員。他負責500米長、20多米高的高架通廊的拆除任務。

一天,中國大使館參贊來看望他們。當時艾愛國正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參贊問道:“請問哪位是艾代表?”

“我是。”艾愛國在通廊裡回答道。

看到艾愛國從灰霧騰騰的通廊裡鑽了出來,滿頭灰土,參贊露出驚訝的表情。

“您就是我們的人大代表?”參贊有點疑惑地問道。

艾愛國微笑著回答:“是的。”

參贊拍著艾愛國的肩膀說:“咱們中國工人就是了不起,能干活、能吃苦!”

艾愛國微笑著說:“要想當個好工人,就要敢於拼搏,舍得吃苦。”

艾愛國的工作常常在野外,必須日晒雨淋,面對惡劣的環境。吃苦,是他必需的選擇。對於吃苦,艾愛國有著自己的理解。

1984年,他獲得人生中第一個勞模稱號——“湘鋼勞模”。此后,他又被評為省勞模、全國勞模,成了別人眼中的“勞模專業戶”。父親在世時一直告誡他,當勞模好比坐轎子,要是自己立不住,從轎子上摔下來的時候,隻會更難看。

“勞模專業戶首先就應該是吃苦專業戶。”艾愛國說。

1985年6月27日,艾愛國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他覺得自己應該加倍努力。遇到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沖上去。苦和累的事情,他干得更多了。

但是,身處一線的艾愛國,從來不說辛苦,他把吃苦當成了一種人生樂趣。其實,人都不是鐵打的,哪有用不完的力氣呢?力量的源頭,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有一次,湘潭本地一家機械廠制作一口直徑3米的啤酒糊化銅鍋,在焊接中遇到困難,他們找到了艾愛國。

艾愛國來到該廠制作車間,看完要焊的銅鍋后,廠長要給他一個大紅包。

“我們請您當顧問,這是顧問費。隻要銅鍋焊成功,我們還有重謝。”廠長說。

“幫忙焊銅鍋可以,但顧問費我不能收。”艾愛國說:“你們要先與我們公司聯系好,我從來不接私活。”

事后,該廠與湘鋼進行了聯系。公司派艾愛國組成攻關隊前去支援。

當時正值“秋老虎”肆虐,天氣異常炎熱。同伴們每天用氣焊火焰將銅鍋外面加熱到600攝氏度左右,艾愛國則用石棉板墊在鍋裡,跳進去焊幾分鐘,又跳出來。如此往返,經過12天苦戰,終於把42塊扇形銅板拼成的銅鍋焊好了。而他,足足瘦了20多斤。

“艾師傅,太感謝啦!”廠長激動萬分,緊緊地握著艾愛國的手說:“你們的技術,你們的精神,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艾愛國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有人認為艾愛國傻,不會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掙大錢,但他卻因此而自豪。不管走到哪裡進行技術攻關,或是支援,他都樂於奉獻,不求回報。他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損於國家和企業利益的錢,我一分也不會要。這也是我退休時,面對一些企業的高薪聘請,卻毫不猶豫選擇返聘回公司發揮余熱的原因。很多東西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有次在一所大學的報告廳內,艾愛國給師生談當勞模的體會。正講著,從下面遞上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這樣幾句話:“你這些年來支援過那麼多工廠,按說拿一點回報也符合情理,而你卻不要,難道金錢對你就沒有一點誘惑嗎?請回答。”署名是“一群大學生”。

他稍稍理了一下思緒,大聲說道:“同學們,人是需要錢的,因為要吃飯、要穿衣,但不能一味鑽進錢眼裡。真正有所作為的人,有幾個是銅臭滿身的人呢?”

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無私傳藝

那是歐勇剛到“艾愛國焊接實驗室”當焊接試驗員時的事了。

“師傅,讓我來。”歐勇自告奮勇地說。

不就20厘米長的一個銅件嗎?更何況自己還有10年的工作經驗。歐勇沒覺得焊接眼前這個銅件有多難。

因為銅件有約700攝氏度,而手又離銅件非常近,歐勇雙手包了好幾層帆布,還戴上手套。他右手持焊槍,左手拿焊絲,開始焊起來。為了防止銅件降溫過快,艾愛國在一旁加熱,讓火來回擺動,讓銅件受熱均勻。

不一會兒,歐勇的手開始顫抖起來,焊接自然不到位。

“你先休息一下。”

艾愛國把手套一戴,操起焊槍就焊了起來。沒有顫抖,隻有四濺的焊花,刺耳的滋滋聲,焊絲燃燒后的特殊氣味。不一會兒,就將20厘米長的焊縫焊接完了。

當艾愛國取下手套,露出滿手的水泡和血泡時,歐勇的眼眶濕潤了。他以為,師傅是百煉成鋼,煉成了不怕高溫的特殊“材質”。其實哪有什麼特殊“材質”,師傅只是有著鋼鐵般的意志力。

肩上挂個氧氣袋,右手拎著割槍,左手拎著防護面罩。為了防晒,還戴著帽子,帽子上再套一個草帽圈圈。擦汗的毛巾,就順勢搭在肩上。焊接時,總是烤得滿臉通紅。師傅的這一形象,一直深深地刻在歐勇的心中。師傅的一舉一動,影響和熏陶著他。

艾愛國不僅教歐勇焊接,還教他如何做人。在湘鋼工作8年后,歐勇決定當兵,以焊接工的身份特招入伍,師傅是他最堅定的支持者。退伍后,師傅又張開雙臂迎接他,並建議他回到焊接工的崗位上來。來到“艾愛國焊接實驗室”后,他跟著師傅學習焊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努力研發讓客戶買得放心、用得放心的產品。

“歐勇啊,你要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焊接工人,要講奉獻、講創新、講科學。”當湘鋼焊工首席技師、湖南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一個又一個榮譽落到歐勇身上時,艾愛國總是這樣說。

而歐勇只是艾愛國這幾十年來所帶的眾多徒弟的一個代表。

有人勸艾愛國,不要把什麼都教給徒弟,要留點后手。艾愛國說:“帶好徒弟,是工人的職責。”他認為,徒弟的技能比師傅高,証明師傅授徒有道。隻有把徒弟帶好了,人才才會越來越多,整個行業才會越來越好,國家的事業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走近艾愛國,你會發現,他的家裡、辦公室裡,桌子上、書櫃裡,擺著滿滿當當的書。說他是一名“學習型工人”,非常貼切。艾愛國常看的技術書達100多冊,記的工作筆記有50余萬字。他曾提煉出“先進操作法”四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他撰寫並發表了多篇論文,主審和參審了多本焊接著作……他說,這些成績跟不懈的實踐與學習密不可分。

走近艾愛國,你會深切感受到一顆永遠追求卓越的心靈、一種永遠奮斗進取的人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5日   第 20 版)

(責編:李淑靜、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