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社會

測濕度 探水量,強化墒情監測——湖南水文著力提升防旱抗旱服務能力

2022年09月08日15:55 | 來源:新湖南
小字號

土壤墒情,可准確反映作物耕層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況,土壤墒情監測能夠全面、科學、真實地反映被監測區的土壤水分變化,是服務制定合理防災抗旱、節水灌溉重要參考依據。當下,全省已進入抗旱的關鍵期,及時准確的旱情監測對全省防旱抗旱、保水調度等工作尤為重要,而做好墒情監測無疑是湖南水文現階段的重中之重。

依托站點優勢,夯實日常監測基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及時、准確地收集全省土壤墒情,全方位提高水文防旱抗旱服務質量,近年來,湖南水文加強墒情監測站點建設,提升監測預警精准度。目前,固定墒情監測站已從2013年全省20個增加到105個。

土壤墒情監測能及時掌握土壤水分動態變化規律,評價土壤不同土層的水分狀況,固定墒情站每隔6小時就會將採集一次的土壤相對濕度、平均含水量、田間持水量等數據,通過GPRS傳到省水文中心雨水旱情匯總平台,省水文中心技術人員可及時完成土壤相對濕度分布圖、干旱分析預測等工作。

據分析,9月7日8時全省土壤相對濕度W低於60%的有69站(50<W≦60%表示輕度干旱)﹔低於50%的有48站(40<W≦50%表示中度干旱),各市州均有分布﹔低於40%的有25站﹔低於30%的有8站,主要位於婁底、岳陽、郴州、常德、邵陽等市部分地區,最小為漣源市長榮站的14.1%。7月下旬以來,全省共採集墒情監測信息1.7萬余條,發布旱情分析預測報告18份,全面助力全省防旱抗旱決策。

加密監測頻次,強化應急監測保障

在墒情監測站點建設中,湖南水文在全省范圍內還設立了335個移動墒情監測站點,特別是位於“衡邵干旱走廊”的衡陽、邵陽、婁底、益陽、永州等季節性缺水,移動墒情監測站與固定墒情監測站共同構成墒情監測應用網,墒情監測能力進一步增強。根據旱情變化情況,啟動移動監測,增加墒情監測頻次。

7月上旬末雨季結束以來,全省天氣持續晴熱高溫,同期降雨偏少歷史罕見,土壤墒情日趨嚴重,水文干旱嚴重。為更及時掌握旱情發展趨勢,省水文中心要求及時啟動移動墒情監測,對全省土壤墒情加密監測,各市州水文中心積極響應,各級領導班子帶頭下基層、下到農田,使用便攜式土壤墒情採集儀加密開展移動墒情監測,分別在地下不同土層採集土壤含水量,及時收集監測點經緯度、土壤類型、植被情況等信息。

“當前正值糧發抽穗的關鍵時期,農田過度干旱將會嚴重影響糧食收成”。桃江縣馬跡塘鎮鎮長向益陽水文中心應急監測小組介紹道。8月11-13日,益陽水文中心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分別深入桃江馬跡塘、大粟港、武潭等受旱相對嚴重的5個鄉鎮,對農田菜土進行土壤墒情監測。“今年干旱形勢嚴峻,我們菜田裡的一些蔬菜和瓜果快要干死了。”看著菜園內的農民,監測小隊人員心情復雜,頗感任務意義重大。經過監測小組對各地農田菜田不同深度的監測,給予該片區中度干旱的分析報告,並將各地監測的數據綜合報給了當地防汛抗旱指揮辦公室與縣政府,為當地抗旱保灌決策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截至目前,水文系統在全省移動墒情監測站點人工監測土壤墒情數據1200余條,採集土樣620份,其中,採集土壤干容重分析土樣250份,田間持水量分析土樣170份,移動墒情監測設備率定土樣200份,合計約350公斤。

優化站網體系,不斷提升監測能力

為更及時有效為全省防旱抗旱工作提供數據來源和決策依據,全面落實湖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省水文中心迅即行動,積極推進新墒情監測站布點與建設。目前,由省水文中心牽頭落實的“湖南省墒情監測工程建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將在全省范圍內新建固定墒情監測站點367個和綜合試驗站1處,改造墒情實驗站1處。據悉,367個固定墒情監測站點在9月初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9月底全部建設完成,預計在10月份全部投入使用。

2009年建成的湘鄉墒情實驗站是全省唯一墒情實驗站,被納入“湖南省墒情監測工程建設項目”正在加緊改造中。該實驗站主要用於監測墒情、蒸發、風速風向、溫濕度、氣壓、太陽輻射等情況,建成的十余年時間裡,對省內墒情信息的採集、分析和應用起著積極的作用。經過此次改造后,湘鄉墒情實驗站將全新升級提質,預計明年可投入使用。

整個項目全面建設完成后,各站點將依托“土壤墒情自動監測信息管理分析平台軟件”,匯集氣象數據、降雨數據、歷年干旱數據等信息,建立相應的大數據分析模型,再通過相應的數據分析、深度挖掘等手段,探討全省墒情與旱情識別標准,建立全省農田土壤墒情評價指標。日積月累,形成的墒情信息大數據,為全省抗旱工作以及各區農田灌溉、農業結構調整等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技術支撐。(記者 達慶玙 通訊員 王亮 何鵬程)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