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寧鄉:整治夜間施工擾民 守護群眾夜晚安寧

本報記者 黃 超 王雲娜 原韜雄
2022年12月19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整治夜間施工擾民 守護群眾夜晚安寧(金台視線·關注噪聲污染②)

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建筑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施工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的証明,並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條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建設工程項目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工地夜間施工噪聲也成為社會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報告顯示: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去年夜間達標率為82.9%,比晝間達標率低了12.5個百分點。

記者在多地採訪居民、執法人員等,大家表示,要加大夜間施工擾民整治力度,保護和改善聲環境質量,依法守護夜間寧靜。

工地深夜擾民,周圍居民難以安睡

“每隔三四天,就會聽到攪拌混凝土機器的轟鳴聲,即使戴上隔音耳塞都不管用,而且堵著耳朵也不舒服。”河南平頂山市讀者宋先生家住衛東區總機廠先鋒小區,一牆之隔的施工單位經常深夜作業,讓周圍居民難以安睡。“大人還能克服一下,但是小區旁邊就是小學,住在附近的學生睡不好,白天哪有精神上課?”宋先生表示,小區居民從8月開始一直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陝西咸陽市劉女士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表達了同樣的困擾。“從7月開始,幾乎每晚都在施工。而且隨著施工進度不斷推進,工地現場離小區越來越近。晚上總是被各種車輛、機器發出的噪聲吵得睡不著。”劉女士住在西咸新區宜家灃東小區,距離工地不到100米,發出的噪聲給居民造成了嚴重困擾。劉女士表示,之前施工單位並沒有公示,也沒有張貼許可証明,向相關部門投訴后一周左右,才看到工地大門張貼了相關文件,噪聲問題也有所緩解。

不少讀者表示,理解並支持促進城市發展的工程建設。但是,應當按照規定做好噪聲污染防控,做到夜間文明施工,還周邊百姓健康生活環境。

噪聲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建筑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施工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除外﹔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要取得相關部門証明,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對此,記者採訪了多名讀者、市民,他們表示,向相關部門投訴后,有的四五天就能解決,而有的持續4個月仍沒有改變。這其中存在兩類問題:一是有的工地取得夜間施工許可后,未按相關規定優先使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設置自動監測系統等,對施工產生的噪聲未做降噪處理﹔二是有的企業被執法部門責令要求整改后,抱著“磨一磨就過去”的心理,屢罰屢犯,持續產生的噪聲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休息。

有讀者反映,一些施工單位將夜間施工許可當作“護身符”,面對執法人員檢查時表現得理直氣壯。還有讀者反映,在向有關部門投訴后,情況有所好轉,但一段時間后問題往往“卷土重來”。江西景德鎮市讀者江先生認為,工地施工不能損害附近居民的合法權益,應當採取有效的降噪措施,相關部門也應對施工噪聲進行動態監測。

加大執法力度,確保防噪效果持續有效

為更好了解夜間施工噪聲擾民的實際情況,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多處夜間施工現場探訪。

11月25日,陝西西安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接到群眾投訴,未央區大隊大隊長李海平一行來到涉事工地檢查。原來是一台距離居民區隻有5米的中型發電機嚴重影響了群眾休息。李海平了解到,此前群眾已經有過多次投訴,執法工作人員也責令工地整改。

“這次回查發現,他們並沒有停止使用,只是把位置稍微挪遠了,搭設了簡易降噪棚。但這些措施並沒有讓噪聲污染排放達標。”李海平向工地負責人提出兩條建議:一是盡快接入市電,二是在未接入期間,需要把發電機挪到基坑裡,並設置全封閉帶隔音棉的防噪棚,“如果噪聲污染排放依然無法達標,就必須暫停施工,延緩工期。”

11月23日晚上9點剛過,湖南寧鄉市城管局投訴辦執法人員開始巡查。記者隨他們暗訪了位於經開區的一處工地,今年以來,該工地屢屢被周圍居民投訴噪聲擾民。執法人員到達工地時,現場一片燈火通明,混凝土運輸車和泵車等穿梭不停。

執法人員表明來意后,正在指揮施工的工地負責人說:“現在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今天的工作量隻剩下20立方米作業面,10點前一定完工。”

執法工作人員了解到,該項目此前並未辦理夜間臨時施工審批手續,而且在一周內多次被群眾投訴。對此,寧鄉市城管局下達了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給予當事人罰款,並約談工地負責人,要求優化施工方案。

“必須整改。”工地負責人說,一方面壓縮夜間施工時間,把施工進度降下來。另一方面,在施工工序中更換噪聲較小的設備,確保噪聲污染排放達標。

在跟隨執法中,記者常常聽到施工方“訴苦”。有的工地負責人表示,夜間作業往往是“不得已”,要麼是一些工藝要求必須連續作業,如果停止會存在安全問題,要麼是大型車輛白天無法進入等實際問題,隻能在夜間處理。

寧鄉市城管局一名工作人員說,今年夏天氣溫偏高,為了保護施工人員身體健康,隻好延長夜間施工時間,將白天沒干完的活挪到晚上。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藝要求,有時需要連續開展夜間施工。“為了盡量減少夜間施工對周圍居民的干擾,我們積極組織施工方與周邊小區居民代表座談,做好解釋工作。同時,安排對噪聲較敏感的部分老人小孩入住附近酒店。”

還有執法人員表示,加大執法力度的目的是讓施工企業積極整改,確保防噪效果持續有效。治理夜間施工噪聲擾民問題,需要在施工難點與群眾關切之間找到平衡,做到執法檢查與服務企業、群眾滿意相結合,更好地服務城市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夜間安靜環境。

建章立制,整治夜間施工噪聲污染

福建採取部門聯動、快速處置、量化目標等方式,在全省開展“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整治專項行動﹔四川成都引入信用懲戒機制、連接智慧監測設備、張貼管理投訴二維碼,加大建筑施工噪聲監督管理……今年以來,不少地方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除加大執法力度外,更注意在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噪聲防控措施等方面下功夫,增強對夜間施工噪聲擾民現象的整治和引導。

前不久,記者來到西安市經開第十小學改擴建項目工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噪聲監測設備,實時顯示當前的聲音分貝。2021年,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選擇將這裡作為降噪試點工地。此后,大型機械防護棚加裝隔音棉、安裝封閉式加工棚、破碎作業用繩鋸替代風鎬,一系列低噪聲施工工藝和隔聲裝置均被應用起來。

記者看到,在工地南側和東側立著4米多高的隔聲降噪屏障,施工建筑整體包裹著藍色的外加鋼板網。“這個鋼板網以前多是用密目網,現在改為復合穿孔吸音鋼板網,能有效降低噪聲傳播。”項目經理韓韜說,除了採取新材料、新工藝外,還在項目管理上進行了探索。“我們調整了施工順序,盡量避免噪聲大的機械在夜間施工,要求進入現場的車輛禁止鳴號、夜間施工禁止喊叫等。”噪聲防治專員孫建說,工地還建立了獎罰制度,對操作規范的工人發放獎勵。

“一方面優化施工時間,最晚下午兩點,優先開始混凝土澆筑,這是必須一次性完成的工序。另一方面,加高施工圍擋至3.5米,進行物理隔音。”在寧鄉市某工地,項目工程師方先生說,“每天安全早會和生產例會,還會在工人中開展普法教育,噪聲污染防治法也是重點內容之一。”

此外,部分地區還探索採取支付補償金等措施,妥善解決噪聲糾紛。北京市住建委與生態環境局印發《關於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規定施工單位對周邊受噪聲影響范圍內居民實施夜間施工噪聲擾民補償。

“夜間施工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除了居民小區,還有一些施工地位於學校、醫院周邊,建議相關部門提升打擊施工噪聲擾民違法行為執法力度,充分發揮執法的警示作用。”黑龍江哈爾濱市讀者何先生建議,有關部門應針對擾民投訴快速響應,壓縮辦理時間,施工方也應主動與街道、社區聯系協商,積極解決問題。

“針對一些屢教不改、拒不配合的建筑工地,會頂格處罰,以儆效尤。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我們也會持續宣傳文明施工理念。”浙江金華市婺城區一名執法人員表示,讓建筑施工單位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增強噪聲污染防控意識,加強自律。在法律允許的框架下文明施工,做好噪聲污染防控工作,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社會和諧。(徐思鈺參與採寫)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