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省沅陵縣太安社區:筑牢“安居宅” 托起“幸福夢”

2023年02月22日14:45 |
小字號

沅陵太安社區生態產業園。黃庭波攝
沅陵太安社區生態產業園。黃庭波攝

二月的沅陵,春寒料峭,煦暖的陽光讓人感覺格外的暖和。遠遠望去,阡陌交織,秀色如錦,湖南省沅陵縣太安社區點綴其間,一排排,一條條井然有序的建筑賞心悅目,宛如鑲嵌在錦繡山河的明珠,璀璨奪目。

2018年初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瘠之地,一年時間,沅陵縣委、縣政府投資了3.5億元,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太安社區。太安社區佔地143畝,安置1359戶5206名搬遷群眾。這是沅陵縣委、縣政府及太安社區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近年來,按照市后續幫扶“20條措施”和縣“20條辦法”的具體要求,對太安社區安置點的后續管理與服務內容進行了查漏補缺,全面補齊了短板弱項。

沅陵按照創新投融資模式和組織方式,完善相關后續扶持政策,強化搬遷成效監督考核,努力做到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確保搬遷對象盡快脫貧,從根本上解決生計問題。穩扎穩打,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后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端牢就業“金飯碗”,握緊脫貧致富“金鑰匙”,后續生活“后顧無憂”。

暖民心,扶特色

初春,風和日麗,穿行在沅陵縣太安社區,超市、銀行、幼兒園、太常派出所太安執勤點、太安衛生健康服務中心、工會之家等不斷閃現,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標准化籃球場上,孩子們盡情地打著籃球,歡聲笑語不斷﹔而足球場上,兩支少年球隊正在激烈爭奪足球,場面精彩紛呈。各種健身娛樂設施被掩映在蔥蔥郁郁的草木中,老人們還在健身、拉家常,這裡成為沅陵這座美麗城市又一處美麗風景線。

以安置區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太安幼兒園,被譽為沅陵縣最好的幼兒園。自開園以來,學生數量從68名增長到380名,走進園內,隻見三層樓房寬敞明亮,塑膠跑道、滑滑梯等文體設施一應俱全。

要讓搬出來的居民“穩得住、融得進”,就要布局好配套設施,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

“太安社區,寓意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社區黨總支書鄭濤介紹,通過落實水、電、氣、物業等過渡性優惠政策,過渡期內統籌小區公產房租金收入、政策資金,實行物業補貼,有效降低搬遷群眾生活成本。同時,在成立管委會和居委會的基礎上成立社區黨總支,將各安置樓劃分為若干黨建網格,建立社區黨建網格化分片包干責任制,用心用情溫暖社區居民的心。

優化服務暖民心。沅陵縣在搞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就學、就醫、交通等基礎服務后,抓實五項特色服務,即落實“微菜園”、落實購物服務、落實政策服務、落實關愛服務、落實物業服務,提升搬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增就業,扶人才

近日,沅陵縣太安社區德雲服飾有限公司幫扶車間,6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一張熨衣工作台,是殘疾人李西玉的“特殊崗位”。

“政府幫我找工作,身殘也能有事做。”李西玉說,以前住在大山裡,啥活也干不了﹔現在,搬出大山住進了城裡的新房子,樓上是住房,樓下可上班,做夢也沒想到。

2018年底,湖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沅陵縣太安社區建成,1359戶5206人陸續從大山裡搬到安置點。

這麼多人從山溝裡搬出,靠啥生活?

搬進新房子,興起新產業。為避免“住上新房子,過著窮日子”,沅陵縣突出后續就業幫扶,將廠房搬進安置點,先后在太安社區建立就業幫扶車間6家。

易地扶貧搬遷不只是換住處,更要找到新出路。更要做好后續幫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沅陵著力打造“五鏈協同”易地扶貧搬遷后扶模式,穩定“利益鏈”、優化“人才鏈”、共筑“價值鏈”、健全“服務鏈”、壓實“責任鏈”。

全力構筑“縣有產業園區、安置點有產業基地、村有產業合作、戶有增收項目”的后扶產業增收體系。在發展縣域電子信息制造、茶酒品牌打造等“六大臨港產業鏈”過程中,統籌納入后扶產業,吸納搬遷群眾參與分紅和就業。幫助易地搬遷者找到新出路,從而促進就業和脫貧。

為此,沅陵縣太安社區著力挖掘更多資源,建立就業服務體系。統籌開發社區保潔護綠、治安協管、交通勸導、物業等公益性崗位就業54人,重點幫助解決安置區“留守族”“陪讀族”“孤老族”“殘疾族”等的就業問題,確保 “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力爭實現“應就盡就、能就盡就”。

強產業,扶創業

“現在社區就是我的‘根據地’,我要把老百姓家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去。”符永洲自信地說。“90后”搬遷戶符永洲是太安社區的“網紅背簍哥”。前些年,符永洲一直在嘗試做電商,之前因為老家離縣城有120公裡,電商成本大,一直不見起色。

搬入太安社區后,社區得知他的創業想法,對其進行培訓和扶持,支持其發展電商,直播帶貨。如今,符永洲不僅幫老百姓銷售腐乳、剁椒豆豉、蜂蜜等土特產,還把生意做到了周邊鄉鎮,一年收入6萬元。

為了讓太安社區的居民們有更多的致富機會,縣委、縣政府建設太安現代農業產業園重點產業項目,通過打造集蔬果種植、農產品加工、農貿批發等於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體,產業園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0000畝,其中核心區3000畝,帶動示范區7000畝。核心區以太安社區周邊為中心,包括綜合批發市場、太安社區周邊道路及管網、瓜果蔬菜種植基地等工程,以及完善導覽標識、環衛等相關配套設施。太安現代農業產業園採用“合作社+公司+搬遷戶”的模式發展,走農旅融合之路。

“我們把產業園和安置區建在一起,就是要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讓搬遷群眾增收致富。”辰投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張生海說,搬遷戶目前可以通過在產業園務工、入股分紅等形式受益。

張丁福是太安社區的搬遷戶,同時也是殘疾人,搬遷至太安社區后,他發現這裡交通方便,又有土地,適合發展農業。張丁福信心滿滿地表示,接下來將依托太安現代農業產業園,進一步擴大規模,在搞好種養的基礎上,發展鄉村休閑農業,帶領更多的搬遷家庭在致富道路上有新盼頭新目標。

今年,他一共承包了50畝稻田、30畝高粱、30畝苦蕎、150畝油菜,年收入可達5萬多元,是有名的“種養大戶”。

作為湖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太安社區將產業項目作為搬遷群眾致富的強力引擎,建設太安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力打造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產業區。

雖是孟春,走進太安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坡一坡的小麥長勢良好,綠油油的一片,一派生機勃勃。“小麥成熟后,全部由沅陵大曲酒廠收購。夏季還有一季高粱,都是酒廠的釀酒原料。”基地負責人龍先勇介紹。

興旺產業促發展。沅陵縣正積極構筑“縣有產業園,鄉有產業基地,村有產業合作社、戶有增收項目”的后扶產業體系。以期實現產業全覆蓋、產區大融合、資源新增收,讓所有搬遷戶通過利益聯結機制鼓“口袋”。

日落西山黃昏時,太安社區也開始了另一種的熱鬧非凡。沅陵縣支持多業態創業,太安社區專門設立小攤市場,讓小攤商家可以出售各種商品、特色小吃,讓更多人能夠擁有更多選擇。此外,社區還鼓勵開設夜市,讓晚上也能夠為社區居民帶來更多收入。夜市以食物、衣服和飾品、手藝等為主要銷售品,可以滿足當地居民的購物需求,同時也為當地的就業創造機會。

沅陵縣委、縣政府在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上,堅持把穩崗就業、產業發展和社區治理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探索創新,建立了“幫扶車間+現代農業產業園+公益崗位”多渠道、多層次的就業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一條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的新路子。(瞿雲 賀子平 寧茜 戴昆霖)

來源:沅陵縣委宣傳部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