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大通湖區:綠色革命在田野上吹響

“今年我這1200畝紫雲英長勢喜人,紫色的花蕊真是讓人賞心悅目。最主要的是今年每畝我可以節省化肥5公斤以上。對於糧食豐收的信心更足了。”3月14日下午,益陽市大通湖區金盆鎮大東口村種糧大戶劉衛望著迎風搖曳的紫雲英花海很是開心。
今年46歲的劉衛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高中畢業后就一直務農。2018年,他找到村裡流轉了500畝水田開始大面積種植雙季稻。“那時候就想糧食高產,每年都是大量施用化肥。糧食是獲得了高產,但是每年施用的化肥越來越多,土地板結也越來越嚴重。”說起當初的保糧促豐收,劉衛感慨萬千。他說,最開始的時候每畝施用化肥25公斤就夠了,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化肥是越施越多,最后,當他的水田面積擴大到1200畝時,化肥每畝的施用量增加到了50公斤以上,比最開始增加了一倍多。糧食產量是穩住了,可是成本卻越來越高,地利反而越來越下降。
從2020年開始,大通湖區開始大面積推廣綠肥種植,劉衛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也種植了500畝紫雲英。沒想到當年每畝糧食的肥料成本下降了20元,早稻畝產達到550公斤,最高單產突破了600公斤。“從那以后,我決定將1200畝稻田全部種上綠肥,這一決定的最終結果就是在大大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地利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年的雙季稻都獲得了大豐收。”說到這裡,這個憨厚的農民漢子臉上笑開了花。
劉衛試點的成功,引起了區委、區管委會的高度重視。從去年開始,大通湖區出台了大力推廣綠肥種植的一系列政策。決定在全區建立1個萬畝示范片,3個千畝示范片,並決定對萬畝示范片每畝由區財政補助180元,千畝示范片每畝補助100元。當年全區共發展綠肥種植6萬畝。2022年底綠肥種植面積又擴大到6.48萬畝。
“綠肥種植實際上就是一場綠色革命。化肥的過度施用就是一種掠奪性生產,看似糧食產量上來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利越來越低,糧農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大面積種植綠肥僅去年全區雙季稻種植就減少化肥施用200噸,每畝節本增效200元以上。今后我們將繼續出台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力爭將綠肥種植實現全覆蓋。”區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長何應榮肯定地說到。(徐鋼 陳浩 熊方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