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了景美了 长沙县高标准推进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建设

2020年04月15日21:57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长沙县江背镇草塘墈河五福村段进行小微水体整治,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乡村变美了,村民更富了。章帝 摄
长沙县江背镇草塘墈河五福村段进行小微水体整治,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乡村变美了,村民更富了。章帝 摄

人民网长沙4月15日电 近日,走进湖南省长沙县福临镇双起村大圣塘组的小微水体管护片区,几汪碧水倒映着蓝天,鱼儿自在地游曳其间。

福临镇因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属于缺水乡镇,水问题一度成为阻碍该地区发展的一个难题。为此,福临镇采取生态修复,对山塘进行增水清淤、整合整治,让河、塘重现清澈。同时,几汪清水不仅扮靓了美丽乡村,还致富了一方百姓。该组在“增水、增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茶叶种植、农家乐和民宿等产业,2019年仅水产养殖一项收入就达30万元。

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是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也是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微观环境。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县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坚持大小共治、水岸同治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建设,将小微水体整治融入乡村振兴,围绕小微水体“五无”目标,让水留下来、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打造秀美水生态。

在江背镇五福村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几名游客正在金银坝石碑处合影留恋。2017—2018年,江背镇对草塘墈河五福村段进行了全面整治,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河道防洪保安标准和行洪能力。

示范片区内的五福村金银坝是清代水利工程古建筑。江背镇深入发掘所在地的人文历史,将小微水体示范片、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相结合,重点发展田园风光现代农业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了小微水体景观项目示范片区和金银坝核心景区,乡村变美了,村民们口袋也富了。

这些只是长沙县开展小微水体整治的一个缩影。针对不同小微水体存在问题的根源,长沙县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开展分类整治。

长沙县降水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存在严重的不均,同时由于地势较为平缓,河湖山塘调蓄能力具有先天不足,境内只有4座中型水库,在保证饮水同时,调蓄功能极为有限,特别是捞刀河流域,基本没有调水能力,根据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全县水资源年可供水量严重缺乏,加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生猪养殖快速发展。生猪饲养的无序增长,导致大量猪粪随意排放,流入沟渠、山塘、河流,造成严重的淤积,对境内水体水质造成极大污染,严重破坏了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把水体保护好、修复好、利用好,改变全县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的现状,长沙县全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五零”建设的为手段,采用“生态型治理”理念,在充分调研和摸排的基础上,启动治污增水专项治理行动。一是坚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实施小微水体治理,实现“黑水”变“清水”“臭水”变“活水”,达到“无垃圾、无违建、无淤积、无损毁、无污染”的“五无”目标;二是全面摸排。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全县的小微水体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建立小微水体治理台帐,逐一分析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补水来源等情况逐一制定治理方案;三是生态治理,坚持“生态型治理”模式,在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基础上,结合防洪、供水、生态保障等需要,综合应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引水排水能力,因地制宜扩大水体面积,达到水体“扩面、提质、增效”的目标,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就是民生,碧水就是财富。2019年全县完成了19个样板河湖建设,17个(市级7个、县级10个)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创建。2020年,长沙县持续聚焦小微水体整治,开展“浏阳河全国示范河流”“市级美丽河流”“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三个示范创建工作,并明确金井河(高桥段)、三叉河为今年市级美丽河流创建对象,果园镇田汉社区、福临镇双起村、路口镇麻林村为我县今年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创建对象,通过以点带面,真正让水留下来、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将小微水体变成小微景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真正践行了“碧水就是财富”的理念,这里的“财富”不止是物质财富,还包括健康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逐改善水环境,减少水污染对群众健康造成的影响,实现健康上的富有;按照“生态型治理”理念,运用“美学思维”,减少硬化,维持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倡导“美学济”,改善人居环境,满足群众的宜居之盼、乐业之需、舒适之愿,实现精神上的富足;做好山水结合的文章,在条件成熟、环境优美的水体旁发展特色种养,打造精品民宿,推进生态旅游,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物质上的富裕,最终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廖国君)

(责编:唐李晗、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