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落后乡村唱响振兴“新民谣”

匡滢 实习生 范元睿

2020年08月05日20:43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农村四格化粪池。范元睿摄

炎炎夏日,宁乡市陈家桥村池塘边的知了叫个不停;池塘里,金鱼正欢快地穿梭于郁郁葱葱的绿植中。池塘最外层种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中间是茂密的狐尾藻,最里层则是水芭蕉。

要不是看到旁边立牌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的介绍,还以为误入了生态植物园。

“这个污水处理池,是长沙市目前最大的乡村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同时处理一百多户家庭的污水,目前已覆盖九十多户人家。” 陈家桥村党支部书记黄立平满是自豪。

得益于宁乡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宁乡市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村民们都过上了电视里描述的“向往的生活”。

而这一切得到改变,发生在5年前。

“有女不嫁薄荷冲,山多田少是哭行。”陈家桥村以前的环境,在附近村民的传唱里可见一斑。

“晴天满身灰,雨天满腿泥”,无论晴天还是下雨,村民都不乐意出门,没路灯、没休闲,晚上也是两眼一抹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范元睿摄

“以前家门口的池塘里都是垃圾、水草,连拖把我们都不愿意在里面洗,脚踩进去,几天了都还有味儿。”57岁的村民蔡雪荣,在村里呆了一辈子,说起以前的居住环境,她连连摇头,尤其是夏天,池塘里发出的阵阵恶臭飘散到附近的村民家里,每到吃饭时候,大家都要关上门窗,“热也没办法呀,不然吃不下饭。”

“只有先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村子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扎根乡村多年,对于村里发展规划,黄立平心里早有主意。

2018年开始,村里每家每户都接上管网,家里的污水通过管网集中收集到了四格化粪池,再通过植物吸收、过滤、沉淀、微生物分解等环节,进入人工湿地,最后净化排放。

与改厕治污同时进行的,还有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4天时间,将3公里长的道路由4.5米拓宽至7米;村里553户完成厕所改革;从土地综合整治到公路建设,从建设美丽屋场到发展产业……黄立平带领下的村委会,高效、扎实开展工作, 陈家桥村的人居环境改善不仅落实到村里边边角角,也落实到了每家每户。

花草树木多了起来,家门口的水泥地也平整了,路灯跟着亮了起来……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现在不仅能在自家门前晒谷子,晚上还能去新修的广场跳跳舞,日子越过越舒适。”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文化广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敬老院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的接力建设,让陈家桥村的环境越来越宜居。

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幸福村和长沙市两型示范村,如今的陈家桥村正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

而在宁乡,像陈家桥村这样的美丽村落还有很多,在践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陈家桥村易加湾“美丽屋场”。范元睿摄

截止目前,宁乡市启动243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建新拆旧、一户一宅,累计拆除空心房10774户,将市域内7629.79公里的国、省、县、乡道路全面纳入“路长制”管理范围,累计义务植树350万余棵。2020年共铺排美丽屋场38个,动工率100%,累计投入3000万元。

在加强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监测方面,宁乡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目前,宁乡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27座、污水管网248公里,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

“悠悠乡愁山水间,袅袅娜娜现炊烟。”城市温度升温,幸福指数上升,在当地的新民谣里得到充分展现,宁乡人的“幸福感”正不断增进。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