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浪”凭本事劈波斩浪

2020年08月10日11:09  来源:华声在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向学术舞台的前台。湖南大学官网近日更新的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据悉,有博士头衔的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可见,她被评为副教授实至名归。

  近年来,国内高校一批90后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由此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如在2019年,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于当年7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出生的刘惠颖目前是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2017年,28岁的宫勇吉就担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与他同在北航的刘知琪也是教授、博导,而且比他还小几个月……

  事实上,我国高校中80后甚至90后当教授博导的年轻才俊逐年增多。这些“娃娃面孔”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入职后都能很快进入角色,很有“教授范”或“导师范”,均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这使高校科研队伍不断年轻化,这批“后浪”们以自身的本领耀眼于科研领域。

  以前,人们印象中的“教授博导”好像都是一把年纪的人,对“小伙子小姑娘”当教授博导,观念上还有些转不过弯儿来。“娃娃教授”“娃娃博导”群体的“扩容”,某种意义上佐证,“谁能谁上”等更为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正撬动着以前那种“论资排辈”式职称评定的“坚冰”,这种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当然,“娃娃”当教授博导绝非易事,背后肯定有巨大的付出。年轻人都能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既有个人的天资,又有勤奋努力加机遇,以及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密切相关。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如果人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掘,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达到“人尽其用”的效果,那将给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正面效应。由此,26岁当副教授,让“后浪”凭本事劈波斩浪,这当是“本领面前无老少”的生动体现,也预示着一批又一批年轻才俊脱颖而出,在凭本领干事的年代将更有用武之地。(刘天放)

(责编:唐李晗、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