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回潮”专题调查报道(上)

整治形式主义:老毛病反弹,新问题冒头

人民网联合报道组

2020年09月02日09:34  来源:人民网
 

“疲于应付各种资料和会议,不能静下心来干事。”

“文山会海耗时耗力,还耽误工作开展。”

……

“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频繁又非必要的会议,让福建省福清市某村党支部书记老文(化名)很是头疼。

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从中央到地方,多措并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不错成效。据统计,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28万起,处理党员干部9.13万人。进入2020年,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近期,人民网记者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在部分地区,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有所“回潮”,个别老问题出现反弹,一些新表现悄悄冒头,甚至出现“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与中央“为基层减负”的要求背道而驰。

“去年觉得文山会海有所减少,现在感觉有点反弹。疫情防控期间,最多1周开了10场会。”老文说。

“一天要跑4个会,最晚能开到凌晨1点。”

老文工作的村子是侨乡,春节期间本来返乡村民就多,加上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村里10余名干部主动放弃假期,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第一线。

“大家白天入户排查情况、宣传防疫政策,还得抽时间应付各种会议。”老文告诉记者,“有的只是几分钟的传达会议,用电话或者材料就能通知到位。”

同样陷入“会海”的还有江西省万安县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梅林(化名)。“多的一天要跑4个会,最晚能开到凌晨1点。”见到记者时,梅林掰着指头数了数,无奈地笑着说,“这周很庆幸,只开了3个会。”

“村里几乎都是脱产干部,天天疲于应付会议。”梅林说,有时很多会议只是层层传达上级精神,然后拍个照以示传达到位。

“我手里同时有20多个表格要填”

“刚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质项目还没落地,就要一堆汇报材料。”某银行福建分行职员对报送“材料”的苦恼,也引起了贵州扶贫干部吴芳(化名)的共鸣。

来自贵州的吴芳,2019年起驻村负责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工作。回想近两年的工作,吴芳说,驻村扶贫工作不易,天天翻山越岭往返于不同贫困户之间,,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但最让人头疼的却是在应付各项检查中,需要反复整理、填写、修改各种资料和表格。

同一内容的资料,有时由于报送的部门、渠道、上级领导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最多的时候,我手里同时有20多个表格要填。有一个表,因为不同要求反复修改,弄了大半年。”

如果遇到过于重视迎检资料的领导,可能出现以资料多寡、“痕迹”是否明显来定绩效的情况,基层干部就不得不加班加点找资料,熬更守夜补台账。

“为应付检查而停产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日常工作本就繁琐,一旦遇上不接地气的工作部署,就更难操作。

老陈(化名)是内蒙古一家国企的老员工,他所在单位的卫生、环保、排放等各方面都符合国家标准。可一遇到上级来检查,仍会被要求停产。“我在这个厂子待了很多年,为应付检查而停产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老陈说,这不仅耽误公司生产,也会对原料造成损耗。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停产要求,他们估计还是得停。

7月份,江西省鄱阳县纪委监委围绕开展集中整治“肠梗阻”问题专项行动,要求各县直单位反馈自查自纠材料,包括查思想、查办事效率、查依法行政等十个方面,需写清楚各单位所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鄱阳县侨联干部小乔(化名)对着材料清单犯了难,侨联是服务型单位,日常不涉及依法行政的相关事宜,但比照上级要求,仍要硬找问题报上去。

“‘放管服’改革,形式上是把权力下放给基层了,但基层管理、人财物各方面支撑没有跟上。”福建省某摘帽贫困县的乡镇书记说,权力下放,基层还没接稳,监督却开始了,一下就给基层加了许多工作。

考核跑偏,基层干部叫苦连连

江西省共青城市宣传部工作人员大东(化名)眼下正在驻村扶贫。他告诉记者,上级布置的某政务APP排名任务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每天都必须学习,否则分数落后就要被通报。有些同事为了不落后,手机开着持续播放视频,自己却根本不看,这样的学习能有什么效果?”大东说,对于拉人头、狂刷分、提排名等硬任务,大家都觉得不合理,但不敢说。

单位排名垫底,街道社区干部轻则被约谈,重则被问责。为了完成任务,除了自己每天挣分挣排名,基层干部们还动员周边亲朋好友刷分,甚至替不会用APP的老党员挂网积分。

加强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大东认为,如此过于追求排名,还是源于考核方法的不够科学,并不贴近基层干部工作实际。

当前,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抵制餐饮浪费行动中,也冒出形式主义苗头。中部地区某酒店根据剩菜率对服务员进行考核,如果客人剩菜超过15%就对服务人员进行处罚。用餐者浪费,服务员受罚,这种“苦肉计”实际能达到抵制餐饮浪费的效果吗?

从“N-1”到“N-2”点菜(注:N为就餐人数),从“称体重点餐”到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各地出台的举措不断加码,形成一股“攀比式节约风”。细究起来,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并不能真正解决餐饮浪费的实际问题。

屡治屡犯,形式主义为何难根治

形式主义根源何在?为何难以根治,还会反弹回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没有厘清形式主义产生根源,盲目为整治而整治,反而使部分“反形式主义”行为沦为“新形式主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凯举例说,原来上级检查工作可能会出现走过场的情况,随意看看,一张表格都不用填;为了反对这种形式主义做法,个别地方检查督查工作变成了严格填写表格、翻阅台账、进行记录,看起来一丝不苟,却还是忘了深入群众,本质上是换汤不换药。

“搞形式主义往往有甜头、有好处,某些领域的制度还不完善、未定型,甚至存在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问题。”安徽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张彪认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绝非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揠苗助长,新形式主义易抬头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上面有官僚主义的要求,下面就会有形式主义的应对。

“一项工作布置下来,中间要有时间成本。任何政策实施都不能过于急迫,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不能揠苗助长。有的基层干部说,工作星期一布置,星期三检查,星期五督办,大量精力耗在流程上,没时间去真正地开展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分析说,一天就24小时,上面不断来检查、督办,要报告进度、做阶段性总结汇报,来人还得接待,基层工作时间变少了,只能应付检查,坐屋里填表,形式主义也就跟随而来。

在周凯看来,无论老问题还是新表现,各种形式主义的共性是“虚”字当头、“空”字挂帅。只练唱功不练做功,只会作秀不做实事,只要“短平快”不要“长远实”。这些表面文章浪费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令其疲于奔命,怨声载道,成为基层干部们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羁绊。

“形式主义背后的逻辑是为了让领导注意,而不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周凯认为,遏制形式主义的关键其实就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不认可、高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建荣指出,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老的形式主义有所压制,新的形式主义又穿上“马甲”,花样翻新,如不警惕根除,就会像慢性毒药,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徐冬儿 唐嘉艺 韩震震 董志雯 葛俊俊 轩召强 池梦蕊 李睿 王慧 林晓丽 陈欢欢 陈仲庶 秦海峰 石国庆 孙远桃)

(责编:李淑静、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