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控制的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加渣任务。林洛頫摄
编者按:40余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结构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常态。而品牌经济是以品牌为核心整合经济要素、带动经济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在湖南这片土地之上,有着一批优秀国民品牌。由人民网湖南频道发起的“中国智造 看湖南——中国优秀品牌湖南建设案例”征集报道活动正式启动,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湖南一批优秀企业,通过他们的产品、技术或服务,传承工匠精神、传递中国自信,与人民群众形成紧密情感连接和价值认同,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湖南企业奋进的磅礴力量。
人民网湘潭9月17日电 (记者 林洛頫)无人机自动在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菱湘钢”)厂区起飞巡航,热成像画面通过视频实时传输至控制室,温度突破设定值将在屏幕上进行报警;厂区五米宽厚板车间内,通过5G网络控制的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加渣任务,均匀加渣确保了钢板的生产质量……
一系列5G运用场景在工厂车间成为了现实,“智慧工厂”正帮忙企业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走进由华菱湘钢、湖南移动和华为公司共同打造的“5G+智慧工厂”, 借助科技已帮助华菱湘钢提升整体生产效率30%,通过节能降耗及提高良品生产率,带来年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近年来,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战略发展机遇,华菱湘钢利用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ICT技术进行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升级,打造钢铁行业的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天车远程控制、天车无人驾驶和机械臂远程控制等七大应用场景。
华菱湘钢的五米宽厚板厂是企业首个进行“5G+”改造的厂房。“该厂已完成天车远程控制、基于5G机器视觉的OCR编码识别系统、5G自动加渣机器人共3项改造。”五米宽厚板厂厂长刘吉文表示,现在车间高危岗位通过改造全成了“香馍馍”。
戴上VR眼镜,操作人员在办公室内能获取车间物料、车辆、车斗高度及装卸位置,操纵卸车、吊运装槽、配合检修等作业,通过5G信号远程指挥,并保障其操控的实时和精准度。
这让原来一些纯值守、环境恶劣的岗位彻底得到改变,技术创新解决了企业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对于华菱湘钢而言,天车无人驾驶除了将员工从天车操控室中解脱出来外,无人天车还与华菱湘钢MES系统集成起来,天车依据订单需求自主实现钢板调运、按需出库,效率及出库准确率明显提升。
“利用5G网络将制造生产线的各环节串联起来,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生产闭环。”华菱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影响产品质量和工艺控制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华菱湘钢分别采用自动化技术和装备进行提升和置换,逐步实现工厂的操作集中化、设备运行自动化、高危岗位无人化,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整合升级。
截至目前,华菱湘钢已建成152个5G基站,2个CRAN机房,1个MEC边缘计算机房,厂区有良好的5G专网覆盖,通过“5G+智慧工厂”改造,5G专网已覆盖五米宽厚板厂、棒材厂、热电厂及湘钢行政办公区域。
“尤其是全国首个5G+MEC在钢铁生产领域投产使用,MEC(多接入边缘计算)已真正下沉至湘钢园区,各类视频和指令实现在园区闭环,端到端时延从26MS下降到9.9MS。”湖南移动相关专家介绍道。
此外,湖南移动还将为华菱湘钢建设生产设备数据互传系统,为生产设备在高温、高湿、震动、粉尘等恶劣环境下,提供更高集成度、更高效的数据连接、更简易安全的SIM应用,实现华菱湘钢生产设备间数据有效互传和分析应用。
华菱湘钢目前“智慧工厂”的改造正从单个装置、单个车间的优化蔓向制造全过程的优化;5G结合大数据分析和AI智能,可以近实时地针对每天的生产问题,做出检测、分析和预测解决方案,让生产线会“思考”,让生产更柔性、更灵活。
5G工业专家会诊、5G物料运输车无人驾驶、5G矿石料场精准测绘3个创新应用今年正在进行场景测试,13个创新应用正在研发中,华菱湘钢借助中国移动5G加出新动能;未来随着移动5G网络与企业生产的融合不断加深,生产难点将被逐一破解,湖南“智能工厂”模样日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