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梯队 铸造电影湘军——潇湘电影集团总经理谷良访谈

2020年10月22日20:41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10月22日电 10月20日,潇湘电影集团邓楚炜导演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潇影集团实施人才战略后成立的第一个海归导演工作室。

“在湖南广电大家庭里,湖南广电、潇影集团、网控集团的整合,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交流与互动。邓楚炜导演工作室的揭牌,意味着潇影集团电影主业创作格局和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壮大。‘红色潇影’为迎接‘电影春天’,必须广纳人才,培养人才梯队,铸造电影湘军。”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总经理谷良如是说。

谷良。受访者供图

构建人才梯队,为电影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电影虽然在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经历第五代导演带来的阶段性辉煌后,电影高素质人才仍然稀缺,导演行业青黄不接,导演人才产出速度无法满足中国电影市场发展需求,缺少世界影响力的导演,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痛点所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电影人才的任务非常紧迫和重要。

潇影集团成立六十二年来,始终坚守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初心,以传播主流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己任,拍摄了《国歌》《十八洞村》《半条棉被》等200多部主旋律电影,“红色潇影”深入人心。

近年来,潇影集团积极开放平台,筑巢引凤,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和影视创作人才,充实了潇影的人才队伍。

近五年来,潇影集团引进人才232人,国内本科及以上学历166人,海外留学归国学历5人。到2019年底,35岁以下员工人数达到246人,比2014年翻了一番。如此布局,构成了老、中、青的人才梯队,为潇影集团的长远发展做打算。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2019年潇影集团通过成立剧本中心、举办全国青年编剧班等方式,积极与全国优秀的编导、制片人建立合作。2020年潇影集团成立了潇影集团艺术委员会、韩万峰导演工作室、邓楚炜工作室,通过加强引进和培养核心创作人才,丰富电影题材内容储备,构筑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潇湘集团电影创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集团还计划通过“影视创作人才行动计划”“影视人才引进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措施,引进和培养导演、编剧、制片人、策划等核心创作人才,也为电影发展注入“活力”。新晋人才与团队经潇影集团审批同意和获得集团授权后,工作室可以对外使用潇影集团品牌,以此吸引更多优秀导演、制片人加入到潇影。

在集团内部,潇影集团全面实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实施管理四、五级干部及员工竞聘上岗,不断加强入人才管理制度化建设,全面激发干部员工队伍活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潇影集团还积极推动“学习强企”,深入挖掘内部潜力。通过每月定期举行专题学习讲座的形式,邀请了二十余位业内专家为大家授课,让学习成为干部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提高集团广大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

潇影集团正在全力打造一支具备国际化眼光、市场化意识、职业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们以“开放”和“放开”的态度,吸纳电影创作人才,增强影视创作活力,打造优质影视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创作重点电影作品,全力找到一条路——传递中国价值观的、有市场的电影。

培养新型人才,为电影湘军夯实基础

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竞争和交流,以及国内电影产业升级和观众消费需求变化,湖南电影产业的创新发展面临原创力和传播力相对较弱、拔尖创新人才缺乏、产业集群效益不够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亟须在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力、打造影视精品、完善人才引培机制、优化产业孵化基地等方面统筹规划、深耕细作,让“电影湘军”迸发新活力。

如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文化竞争也前所未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也更加艰巨。随着中国的国力和实力的壮大,中国电影必将要走向世界舞台,这就需要一支强大的电影队伍出征。湖南人有敢闯敢拼的血性,湖南电影也应该秉承“湘军精神”,敢打敢拼,冲上世界舞台。“电影湘军”应当承担起讲好湖湘故事、弘扬湖湘精神、建构新湖南形象的重要使命,为新时代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湖湘力量。

影视产业的“生产”与“传播”离不开一流人才,只有放眼全球,引进、培养一批影视类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为“电影湘军”迸发新活力提供不竭源泉和有力支撑。

“海归电影人才他们可以用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的视角来讲述中国故事。他们以国际化的电影语言来诠释,以新时代的价值观来制作。潇影为他们提供平台。”谷良认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电影湘军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十八洞村》海报。受访者供图

功成不必在我,为电影未来辉煌铺路

“人才队伍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磨练;艺术作品的创作,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谷良认为,我们的电影事业现在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电影人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文化自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华声)

(责编:唐李晗、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