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11月27日电 这是湖南大学很受欢迎的一门选修课程,选课全靠“抢”,很多抢不上课的学生,还会去“蹭课”“旁听”。这也是一门教会学生如何去实践创业梦想的课程,你见过期中考试题目是“100元如何启动一个项目”的课程吗?在这门课的帮助下,很多学生走向了“创业创新”大路,实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近日,这门《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课程获得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奖项。该课程负责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老师汪忠期望通过这门课程能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复制到更多高校,让学生普遍接受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加速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创新创业生力军。
有想法,不知如何实现,有热情,不知从何入手。很多大学生在刚开始创新创业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小白”“萌新”。《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课程就像是一盏灯,替每一个对创业创新事业有兴趣的同学照亮前方的路。
这门课程集结了曾德明、李家华、陈立勇、刘韬等多名“大咖”老师,是一门知行合一的课程,这一点,根据课程的考试要求就能看出来:期中考试,主要考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学生们自由组建小组,每组利用100元的启动资金,进行“创业试水”。
选修过《创业基础》(社会创业)的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唐朝阳,从大学生本身的需求出发,完成了一份漂亮的“期中考卷”:他和小组启动的创业项目是“10天突破英语6级的复习资料”,唐朝阳和小伙伴们找到学生中的“英语高分学霸”,整理了5000份英语6级备考复习资料,免费发放给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考级学生。那么如何挣钱呢?他们在复习资料的重要位置预留了两个广告位:一个广告位留给打印资料的打印社,另一个广告位则留给愿意做广告的商家。这样几乎0成本的“启动”,短短时间为小组带来了收入近5000元。
“如果资料收费,会增加推广难度,但把成本算出来以后,采用广告的方式适当收费,可谓两全其美。”唐朝阳说,期中考试的创业成果展示会上,该项目获得了其他团队及老师们的一致认同。如今已经顺利毕业的唐朝阳,抓住互联网直播热潮,带领团队创业,已成为B站知名up主。
期中考试侧重考核实践,期末考试则更加重视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课程会要求学生们具体模拟创办一个小企业、一个非营利组织或者设计一项志愿公益活动,写出相关的创业计划书,并制作PPT 进行展示。“这门课的成绩不是考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有同学如此评价。
线上线下教学,拓展学习的宽度和深度
《创业基础》(社会创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大奖,更重要的是它创新了教学模式。从前,大部分课程都是在线下课程,一间教室,容纳几十名学生,更多想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的学生,如果没有“抢到课”,很难有机会进行系统性学习。近年来线上学习课程兴起,在线学习能够突破学生的时间空间限制,让大家实现个性化学习。
《创业基础》(社会创业)则将线上、线下课程结合起来,线上教学鼓励学生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拓展了学习的宽度和广度;线下教学则通过面对面交流讨论、走出课堂深入实践的形式,教会学生们如何学以致用,拓展了学习的深度。
32个学时中,有26个线上课时,包括微课程、辅导课程视频、创业公开课视频、讨论论坛、案例库、创业资讯、创业性格测试等内容;6个线下课时,包括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IT)、素质拓展与公益志愿活动、创业实践、社会组织和企业等,让学生和导师通过交流互动,深化对课程的理解。除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以外,课程还会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开展一系列线下活动,比如参观创新平台、参加投资峰会、实战创业沙龙、聆听创业大师讲座等。
2014年,湖南大学在慕课APP上推出《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课程,数据显示,自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真实上线学习率超过91%,对微课程的热评12000多条,课程视频学习已超过20万人次。很多选修的学员在课程下留言:“超出预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谢谢这门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已经找准了创业的方向!”“创业中,很多疑惑的地方、觉得难解决的问题,听了课之后豁然开朗”……
除了登陆在线教育平台,湖南大学依托《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课程创办的虚拟创业学院已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北师大珠海分校、湘潭大学等多所高校深度合作,将虚拟创业学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复制,成功为校外4000 余学生开课。
公益创业双赢,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创业基础》(社会创业)课程中,老师们花了很多精力在学生们心中播撒“公益创业”的种子。公益与创业,两个看上去完全“矛盾”的事物,能否结合在一起?老师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公益创业,也叫社会创业,并不是说让大家不赢利,而是在赢利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创业活动,它兼顾了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由汪忠老师主导创立的“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是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探索中的重要一步。滴水恩的骨干成员苏锦山,在大三时参与的公益创业竞赛项目——“滴水恩大学公益创业孵化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大四时他还成立并运作了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
运营至今,“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已形成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业—授人以智的完整模式:“授人以鱼,创建了滴水恩公益基金、桐城关爱女孩网等基金项目,以公益助学的形式帮助寒门学子、弱势群体更好改变命运;授人以渔,是通过搭建滴水恩公益实践等平台,集聚更多创业创新力量;授人以业,是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提供课程培训、赛事指导、运营指导、基金支持,帮助更多学生找准事业方向;授人以智,主要是指教学研究方面,已创立‘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开展公益创业理论研究和O2O公益创业课程教学。”
整个公益创业,已经形成了既有输血也有造血的良性“内循环”:公益基金扶助学子;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输出公益创业人才;人才在公益实践平台锻炼实践技能;而孵化项目后,会用盈利的 5% 回馈公益基金。目前,“授人以鱼”累计帮助8000余名寒门学子;“授人以渔”开展1500余场公益创业活动;“授人以业”累计培育100余个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授人以智”累计出版10余本公益创业相关教材。
正如课程在慕课APP上的简介中所言:“本课程致力于转变狭隘的商业创业者培养理念,将立德树人、社会责任、绿色创业、社会使命等理念嵌入到原有的创业教育内容中”,对于很多学过《创业基础》(社会创业)的学生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门教会他们如何去创业创新的课程,更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对社会有益的创业创新事业。(郭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