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ver-Shared参赛项目书封面。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中心供图
千年学府,百年商学。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起源于1911年创办的湖南商业教员养成所。面临百年未有之时代变局,一批欧美学成归来的仁人志士、学者贤达以商业救国为梦想、以实业兴邦为己任,秉承岳麓书院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办学思想,在中华大地开办商科、作育英才,成为中国最早的商学教育策源地之一。
百年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时至今日,既古又新的湖大商学已不再仅仅是楚材云集之地,更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全球学子,书写着“于斯为盛”的时代新篇章。
Rover-Shared产品设计原理。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中心供图
促发展,津巴布韦升起“新太阳”
冬至后的长沙,白昼短暂,当食堂里的菜肴仍然热气腾腾时,已是华灯初上的夜晚。
用过晚餐,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8级学生Garainesu回到宿舍后,便打开手机,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此时的津巴布韦,天空中央正高悬着夏日的骄阳。
从2018年入学起,Garainesu就养成了每天与家人视频通话的习惯。思念搭乘着高速飞驰的电波,渡过印度洋,送到津巴布韦。
通过视频电话联系家人朋友,早已是中国人生活的常态。但对于来自津巴布韦的Garainesu而言,这种便利的得来殊为不易。在刚入学时,Garainesu想和家人沟通,障碍不止是6个小时的时差,还有家乡供电量的匮乏。当地每天供电时间严格控制在5个小时,尽数用于生产尚且不足,用于手机沟通更是难得的奢侈。据统计,津巴布韦有超过1100万手机用户因充电困难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当Garainesu求学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后,受益于课堂中“中国智慧”的启发,他带领团队研发出Rover-Shared太阳能电池共享充电系统,一切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这款清洁、可持续和再生的太阳能电池共享充电装置由太阳能板、控制器、电池、转换器和移动电源组组成,可根据大中小型充电站的需求及逆行定制。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借助高效的充电设备,不仅使得手机充电时间大幅缩减,而且可以避免繁琐传统的申请用电流程。
Garainesu正致力于使Rover-Shared充电装置在家乡普及。他深信,这个孕育于“第二故乡”的科技力量,将会对家乡产生持续且积极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门。受访人供图
忆来路,十年桃李遍全球
课堂耕耘十余载,已是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中心主任的冯科副教授,见证了学院国际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她至今还记得,10年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中心组建之初,全部学生同席而坐,都坐不满学校最小的教室。
“第一届国际教育的学生不到20个,仅限于本科,且都来自于周边的几个国家。”对比当下,她的脸上掩不住自豪,“现在就读的学生超过180名,教育层次囊括本、硕、博,学生的来源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
冯科深知,这1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既借了国家“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的东风,也来自学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新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开放型的“学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线上医疗APP注册界面。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中心供图
构建以“新商科”模式为特色的国际化留学生培养体系。该体系全方位囊括本、硕、博学位项目,同时也配置了以“双创”为导向的国际创新创业培训营项目。项目师资多数具有多年国际求学经历,师从知名学者,研究金融、营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新兴技术与商业变革。在课程设置上,瞄准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结合创新创业学术前沿,开设将理论与实训无缝链接、经世致用的系列课程。
打造产学合作平台。创造商科与工科教授领衔、业界校友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与后湖国际青年创业中心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青年企业家孵化平台。培养联通中外交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传播中国特色商业智慧和管理理念。
推动“一带一路”创业实践。在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两项留学生双创项目荣获铜奖,其中包括前文介绍的Garainesu团队的移动电源共享项目,以及Suvania团队的线上医疗APP项目。该团队在新冠疫情期间协助60多名在我国求学的南非籍医学专业学生为祖国病人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共享中国战疫经验。此外,学院还与后湖国际青年创业中心合作,引进32位“丝路”青年企业家来湘开展国际创业项目。
“聚集国际师资,拓展全球生源;运用金融科技、智慧财会、数据营销、量化管理等前沿领域知识;采用案例教学和创业实战,真正培养‘管通四海、理正乾坤’的全球化商科人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杨智介绍,学院通过工商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一流学科品牌,近五年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地区输送人才260余人,项目涵盖学位学士、科学和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项目和短期交流项目,留学生多样性和项目质量在中南部高校处于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