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展现警察风采(守护平安 致敬警察·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系列报道)
“老公安”阳红光退休5年,坚持以摄影作品定格公安英雄壮举、讲述英烈及伤残民警故事
阳红光头戴草帽在烈日下坚持拍摄。 受访者供图
《肖明徒手接救坠楼女》(情景再现) 阳红光 摄
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在湖南省公安厅的主题书画摄影展现场,几组记录警察故事的照片格外引人关注。照片的拍摄者是“老公安”阳红光,从“抢救性”拍摄失散老红军,到“复原性”定格公安英模的英勇瞬间,再到含着泪拍摄长沙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及因公伤残民警,64岁的阳红光虽已退休多年,但用镜头讲述更多警察故事,已成为他放不下的责任。
从警28年,“退休事业”是拍摄警察
刚过去的2020年12月里,阳红光先后收到一好一坏两条消息。好消息是,他拍摄过的长沙因公伤残民警陶坤收到了最新颁发的《伤残人民警察证》,评为因战六级伤残,优抚有了保障;坏消息是,他拍摄过的97岁老红军危松涛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辞世了,“几个月前去看他,他还在禾塘里劈柴。2012年,我拍过的24位老红军,如今只有3人在世了。”
从2012年至2019年,阳红光用了8年时间,完成“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三部曲拍摄。
阳红光的故乡在平江,那里曾走出52位共和国将军,他从小听着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长大。
如果说最初拍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第一部《湖南省平江县失散老红军肖像摄影》,是因为自己对家乡革命先辈及失散老红军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那他拍摄后面第二部、第三部与警察相关的题材,则与自身28年的从警经历及警察情怀密不可分。
先后担任过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湖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的阳红光,在2015年选择了提前卸职退休,随后将自己的“退休事业”聚焦在对公安英模的拍摄、宣传上。
经历生死,更懂公安的牺牲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阳红光对此深有感触:“这句话温暖了公安民警的心。”
这些感触既来自于对公安工作的熟悉,更来源于亲身经历。他自己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目睹过身边战友身负重伤。
2004年,在一次危险物品仓库爆炸起火事故的处置中,阳红光赶到现场时,盛满液化气的槽车仍在泄漏燃烧,如果二次爆炸,周围数公里都可能被夷为平地。“那次真是做好了‘报销’的思想准备。”他自己戴着头盔现场指挥,并命令25岁的司机离开:“你这么年轻,婚都冇结,别跟着一起‘报销’了!”幸亏,大火在次日被扑灭。
2013年冬天,阳红光和时任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敖平洋等同事,驱车前往祁东县指挥侦破特大抢劫金店案。途中因冰冻路滑,车辆滑下坡,幸亏在悬崖边被大树拦停。阳红光侥幸无大碍,而敖平洋等人头部、手部多处受重伤。
含泪拍摄,不拍出来会愧对英雄
在“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的第二部里,阳红光定格了19名公安英雄的壮举瞬间。这些作品直观地让参观者感受到,民警在面临生死时的毅然抉择,有多震撼。
2018年底,阳红光将焦点放到了长沙公安因公牺牲、伤残民警群体上,他不但将视角从民警群体本身拓展到了民警家属,更从民警此前的壮举延伸至对这些群体及其家属当下生活状况的关注。
2019年12月8日,“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第三部开展,伴随而来的是众多观展者的感动、流泪、震撼。这些照片里,有牺牲民警遗孀对丈夫的思念,有同事在英烈墓前的缅怀,有因公伤残民警艰辛康复的坚持,有民警与犯罪分子搏斗受伤时由蓝色染透成鲜红的血衣,有民警被犯罪分子用枪击中后24颗霰弹仍残留体内的X光片……
“好几次都是含着泪拍完的”“我们的民警真是了不起,民警家属真是了不起……”阳红光越走近这些民警及家属,就越觉得自己不论是作为一名老党员还是作为一个已退休的“老公安”,抑或是作为一个公安摄影人,都有一种越发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我如果不把这些优秀民警及家属的故事拍摄出来,让更多人知晓,我都觉得对不住这些英雄。”
脚步不停,正筹备下一部公安题材
这些年来,不论是拍摄失散老红军还是拍摄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因公伤残民警,阳红光所做的并不仅是拍摄与宣传。
“和平年代,不能让奋战的民警流血又流泪,也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在拍摄长沙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及伤残民警之时,他在详细询问各人情况后,专门围绕优抚保障工作写出了一份专题报告,送交长沙市公安局党委。2020年,长沙市公安局专门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明确13项举措,进一步做好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因公伤残民警、功模民警关爱优抚工作。
如今,公安民警有了专属于自己的“中国人民警察节”,阳红光激动地说:“这是党和国家对公安队伍的高度重视,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致敬,更是对公安队伍奉献付出的极大回报。”
于阳红光而言,这亦是一个新起点,他已在着手准备下一部公安民警题材作品的拍摄。(记者 聂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