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强力推进公路治超  超限率下降至1%以内

2021年01月15日15:28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1月15日电 车辆超限超载是危害交通安全、扰乱运输市场的顽症痼疾,是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突出隐患。2020年,株洲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治超工作有关部署要求,扎实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特别是2020年8月份,株洲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治超工作后,通过进一步加大路面治超力度、大力推进科技治超、强化源头治理等行之有效的举措,非法超限超载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路面通行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治超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截至2020年,全市检测货运车辆40.6万台次,依法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3977台次,卸载货物4.41万吨,查处非法改装车辆760台次,依法吊销35台一年内发生三次以上违法超限运输货运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国省干线超限超载率保持在1%以内,超限车辆集体冲关和“黄牛”现象基本消除。

路面治超高效联动

2020年上半年,受机构改革影响,城区治超执法处于不设防的“真空”状态,重点线路超限超载现象有所反弹。株洲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区域综合执法、交叉联合执法新模式,以新成立的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为主力军,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和市内外兄弟单位,开展“治超百日攻坚行动”“夜间雷霆行动”,严厉打击了超限超载的嚣张气焰。路警联合。主动与公安、交警部门就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进行沟通协调,制定了《株洲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全年在城区开展联合执法130余次;协调交警支队12月1日起正式启动机场大道、迎新路6:30-21:30禁止中重型货车通行的电子抓拍系统。跨区域联合。针对株洲、湘潭交界部分地段超限超载严重的现象,10月份,株洲、湘潭两地首次在天易大道交界处开展治超执法互联行动;完善高速公路入口治超机制,与高速公路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县市区联合。针对超限超载反弹厉害的路段,醴陵、芦淞、渌口三地高效联动,制定专项治超方案,固定检测与流动巡查相结合,130余名路政、交警、运政、城管等部门执法人员24小时不间断执法。治超高效联动,对违法超限运输车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平、良好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源头治超重点推进

源头治超是治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管住“源头”,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面核查公示。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沙石场、矿石场、搅拌场、建筑工地、采沙场等货源单位进行全面核查,确定56家重点监管货源单位,并在相关媒体公示。同时,株洲市以“属地负责、部门监管、企业自律、责任倒查”为工作原则推行《株洲市货物源头企业违法超限运输综合治理管理制度(试行)》,该制度对相关企业提出“五必须”“五不准”的具体要求。加强内部监管。制定《货运源头监督巡查制度》,全市56家重点货源企业完成称重设备和视频监控的安装,并接入市、县两级治超信息管理平台,各乡镇派驻专人24小时值守,确保运输车辆全部按规定标准装载出场。落实严管重罚。对全市改装企业、修理厂进行清查整顿,取缔非法改装企业。对一年内发生三次以上的违法超限运输车辆依法吊销从业资格证,违规装载货物的企业实施处罚。醴陵市取缔货物转运场所7处;芦淞区、渌口区砂场开采权统一招标,经营合同明确治超责任,一旦违规,终止经营合同,并建立诚信考核档案,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将纳入社会信用管理平台。

科技治超高位推进

在加大路面执法力度的同时,株洲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和治超工作水平。固定站点数据联网全面完成。建成株洲市治超信息管理平台,全市7个固定超限检测站的称重数据实时传送到市治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联网治超。不停车检测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为打造“全覆盖”“全天候”的治超网络,全市规划不停车检测系统56套(已建成15套),交通、交警等部门在治超信息和车辆(驾驶员)信息方面实现双向互联共享。非现场执法系统全面启动。2020年,醴陵市、渌口区、炎陵县、茶陵县、攸县、市城区先后发布《关于启动非现场执法系统执法通告》,正式开展非现场执法。渌口区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在S329线(三旺冲路口)、S207线(马家湾路口)安装了智能升降限行架并设置治超执法岗亭,通过综合治超管理平台系统,有效拦截抓拍的超限超载车辆。同时,出台了《非现场治超执法实施办法和非现场执法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为全市科技治超的标杆。(夏四亮 唐星波)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