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李梅羹:积极参与北京早期党组织的创建

2021年04月24日20:14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李梅羹翻译的马列著作(笔名墨耕)。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供图

李梅羹(1901—1934) 又名鼎和,笔名墨耕、梅耕等,湖南浏阳人。1919年3月,与罗章龙、邓中夏等19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他是最早成员之一。中共北京区委(后称北方区委)成立,李大钊任书记,他任秘书。1922年和1923年,他参与开滦煤矿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领导。

“地球年龄估计约五十亿年,人类发生不过百万年,在此悠悠天地之中,……唯有以短促之生命,以救民于水火事业,心境稍获宁静。”这是年仅14岁的李梅羹在考入省会长沙的名校长郡中学后和家乡学友一起交流时说的话。此后,他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共产党早期组织,从事马列著作的研究翻译、工人运动……直至生命的终点。他兑现了以短促之生命救民于水火的承诺。

1918年,17岁的李梅羹考入北京医专。他在同乡好友罗章龙的邀请下常到北大文学院听陈独秀、李大钊的讲座。在此期间,李梅羹的思想进步很快。1919年5月初,北京学生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丧权辱国的行为强烈不满,聚会北大法科礼堂,决定于5月4日举行游行抗议。李梅羹参加了由罗章龙、罗汉、高君宇等组成的秘密行动小组。5月4日当天,他们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和两侧,警惕地保卫着同学们的安全。罗章龙后来回忆:“我们这个行动小组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小组成员,或青年团的基干。五四运动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革命的演习,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五四运动以后,李梅羹从医专转入北京大学德文系二年级学习。1919年秋,李梅羹与罗章龙、邓中夏等30余人组织了一个团体——曦园,租赁北大附近的东黄城根街达教胡同二号居住。他们议定半工半读、自食其力,互助互济、共为诤友,凡做饭、洗衣、挑水、扫地这类事,都轮流担负,过着简朴而平等的生活。曦园成员直接受李大钊的指导,他们阅读了一些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学说的文章,李梅羹等进步学生开始研究马克思学说,并酝酿成立新的组织。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李梅羹与罗章龙、邓中夏等志同道合、倾心十月革命道路的同学一起,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梅羹是当时发起成立的19个成员之一 。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过收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举办座谈会讨论、组织出版工作等,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因为在长郡中学时就选修德文,李梅羹在翻译方面具有优势,他先后翻译了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以及列宁著作。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最早翻译的马列主义书籍中,也有署名“墨耕”(李梅羹笔名)译的几本列宁著作(如《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既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为建党做了重要准备。曦园的生活对李梅羹的知识的积累,生活的磨炼和革命人生观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罗章龙对此回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最初的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李梅羹等人……”此外据北京大学党的组织史记载,李梅羹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10月。

1921年7月,《工人周刊》在北京创刊,这是中共北方区委的党报和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机关刊物。《工人周刊》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工人投入斗争,为北洋政府所痛恨。周刊虽秘密出版,连续三次转移印刷地点,但仍屡遭查禁。加之办刊经费主要靠党员自筹,以致经常拖期。李梅羹与报社人员百折不挠,努力工作,深得李大钊等称赞。据统计,从1921年创刊到1926年停办,前后坚持5年之久,累计出版150期以上。今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仍有部分收藏。每逢出刊之时,李梅羹与编辑部人员一起包扎付邮,如遇所需邮资不足,则由参加人员自主捐赠,确保当天将《工人周刊》发出。如遇周末或假日,往往是李梅羹与罗章龙、宋天放、何孟雄、缪伯英等,分途乘车将《工人周刊》带到长辛店、丰台、门头沟、南口各工厂送发,并就地征求工人对报刊的意见和邀约通讯稿件。

1922年10月,开滦煤矿工人掀起罢工运动,李梅羹和罗章龙、王尽美、邓培等20余人在唐山大学设立五矿罢工委员会,领导工人进行斗争。1923年二七大罢工期间,李梅羹与罗章龙、高君宇等移驻北京前门东站,与京汉铁路全线16个车站的工人保持联络,指导罢工工人的组织与宣传工作。罢工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嘱北方区委收集资料、照片,编写《京汉工人流血记》,向全国介绍真相。主要执笔者是罗章龙与李梅羹,他们在沙滩附近骑河楼临时找了间小屋子,“当时天寒无炉火,二人用芦花败絮裹腿,盘坐在土坑上呵冻挥笔,日夜不辍。”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介绍此书:“记载详明,分析精到,一字一句,可歌可泣,凡留心中国新兴势力发展的人,皆不可不人手一篇。”

1931年初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李梅羹被劝“回家养病”,失去了工作权利。由于他离家参加革命十余年,无甚积累,只得写信给同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杨人杞求助,后被介绍到南宁以译书度日。1934年8月12日,李梅羹终因贫病交加,无钱医治而辞世,年仅33岁。(长沙党史馆副馆长 罗业永)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