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易地搬遷:挪窮窩、拔窮根,搬出一片新天地

李芳森

2020年12月18日08:44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茶香花海安置區。人民網李芳森 攝

雪花滑過天際,思緒飛入深山。大雪時節,雪花踩著時令的步伐,如約而至,飄落在湖南安化。

武陵山裡,茶鄉花海易地扶貧安置點的棟棟房屋,都戴上雪白的“棉帽”。白茫茫的天地間,盛端榮一家窗戶上的大紅喜字格外顯眼。

去年搬新房,今年迎新人,兩年多的時間,已脫貧困戶盛端榮一家的生活,可謂是天翻地覆。變化的來源,便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功勞。

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湖南省有51個貧困縣6920個貧困村。當“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時,搬遷是最好的脫貧之策。思路明確后,湖南在這一脫貧之策成績如何?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湖南易地扶貧搬遷積極主動、成效明顯”,上榜激勵名單。

作為湖南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承建方,湖南建工集團在脫貧攻堅進程裡,用激情和汗水彰顯出國企講政治、顧大局、講奉獻的責任和擔當。

工作間隙,彭國忠回家吃中飯。人民網李芳森 攝

風雨不動安如山

往年的冬季,家住湖南省安化縣龍塘鄉淘金村的彭國忠生活總是繁忙,必須趕在大雪到來前,在山裡湊夠過冬的木材。

“做飯、燒水、烤火,一樣都少不了木材。”彭國忠說,木材隻要手腳勤快,總能夠用,但如遇大雪,便得為頭頂的茅草屋擔憂了。“都說瑞雪兆豐年,但風雪一來,一家人都提心吊膽,生怕屋頂被壓塌。”

說到重修房子,頭頂貧困戶帽子的彭國忠隻能無奈地攤攤手。確實,每年3畝田左右的務農收入,隻夠糊口,哪有閑錢修繕房屋。

改變,始於2018年7月,符合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規定的彭國忠一家,搬進了距離老家20公裡外的茶鄉花海安置點。搬出“窮窩”天地寬:新房宜居,150平方米的房子,足夠一家6口居住﹔新工作有奔頭,每天180元的工資,手上還能有余錢﹔新地方有配套,孫子上學有校車,一家人都放心﹔工程質量過硬,歷經兩年風雨也不動如山,不用擔心襲來的風雪。

不止是彭國忠一家,茶鄉花海安置點容納了安化縣13個鄉鎮的易地扶貧搬遷戶,足有2133人。

看到了搬遷后的新生活,但“湖南建工人”背后的付出,滿是“彭國忠們”看不到的辛勞。

“從2018年9月進場施工到過年,4個月的施工時間,隻有35個晴天。”拿起項目施工晴雨表,湖南建工集團茶鄉花海安置點項目負責人胡勝感嘆著其中的辛酸,項目開始時正是酷暑時節,放下工具的工人們想洗掉一天的大汗,隻能用基坑裡下雨天蓄的雨水。項目建設的高峰時期,工人達到2200余人。

2017年7月15日以來,湖南建工集團實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總承包項目共計657個,總建筑面積532.12萬平方米,安置5.7萬戶20.4萬人,分布在全省13個市州68個縣(市、區)。

其中,2017年建設任務分布在11個市州34個縣(市、區),安置點156個,住房建設規模約140萬平方米﹔2018年建設任務分布在12個市州、61個縣(市、區),安置點501個,住房建設規模約385萬平方米﹔2019年因部分縣因問題整改新增項目5個,總建筑面積6.61萬平方米。

截至2019年12月,湖南建工集團承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工。

太常安置區的扶貧車間。人民網李芳森 攝

國企扶貧勇擔當

8:50,一輛幼兒園校車緩緩駛入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太安社區。集中將孩子送上校車后,家長們的行動也開始分流:去菜園摘菜、進扶貧車間工作,或者是去不遠處的縣城上班。

在這個有著湖南省最大易地扶貧安置區之稱的太常安置點,居住著建檔立卡貧困戶1359戶5206人,總建筑面積達15.9萬平方米。

沅陵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懷化市北端,沅水中游,處武陵山東南麓與雪峰山東北端交匯處。素有“湘西門戶”“南天鎖鑰”之稱。同時也是“國扶縣”,屬典型的老、少、邊、窮、庫(五強溪電站淹沒庫區)地區。

大面積的崇山峻嶺、溪河縱橫,造成了沅陵縣交通的不便。而易地扶貧搬遷任務重、時間緊,當時施工任務艱巨,施工難度巨大,超乎預計。從2018年11月中旬開始樁基礎施工,到2019年元月中旬不到兩個月的嚴酷施工環境下,共完成了20棟57856平方米的建設任務,湖南建工創造了沅陵建筑史上的奇跡。

“不僅要讓群眾搬得進,更要住得舒心。”為展示與充分體現“湖南建工人”的工匠精神,在施工過程中強化質量意識,同時做好跟蹤回訪。

太常安置區。人民網李芳森 攝

“易地扶貧搬遷是‘三大攻堅戰’中‘精准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項工作既是政治任務,又是民生工程,是宗旨意識的深化過程,也是民本情懷的提升過程。”湖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典維表示,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決策部署,湖南建工集團提高站位、緊急行動、奮勇攻堅,集中人、財、物等優勢,以超常規的工作格局、超常規的力量配置、超常規的現場施工組織,全面推進湖南省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工作,有效縮短了建設周期,確保了工程質量,現已基本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政治任務,用激情和汗水,彰顯了國企講政治、講大局、講配合的責任和擔當。

2017年,湖南建工集團將承建的安置點建設任務分別交給所屬10家實力最強的施工單位、3家甲級設計院,調集超2000名管理人員、近3萬勞務人員投入攻堅戰中。2018年,集團所屬14家施工單位、4家設計院均參與到建設攻堅當中,派遣了約4000名管理人員駐扎在各個安置點工地,精心組織了約6萬名勞務人員、5000余台(套)機械設備陸續投入項目建設。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