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4月12日電 金融之水潤澤萬物,手機銀行就是金融“水利工程”的“數字水渠”。建設銀行積極貫徹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要求,著力貫徹新發展理念辦實事,於近日推出手機銀行5.0版,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隨時隨地、方便快捷的綜合金融服務,打磨極致的用戶體驗,讓銀行服務變得更輕盈、更親和、更下沉、更有溫度,讓手機銀行成為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建行數字服務的第一觸點。
讓金融服務“一人千面”
建設銀行新版手機銀行不僅升級了“首頁”“信用卡”“投資理財”“悅享生活”“我的”五大頻道交互界面,同時借助智能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多媒體互動等新技術,讓手機銀行具備“看、聽、說、思、聊、驗”的能力。用戶僅需要手機銀行“設置”界面打開【說“班克班克”喚醒語音】功能,即可通過全流程語音交互,“一句話”辦理業務。
不僅如此,為了更精准地把握用戶需求,建設銀行還通過邊緣計算等數字技術,根據用戶偏好、使用場景和常用功能等,調整頻道首頁菜單和產品推薦,為用戶打造因時因地的個人專屬手機銀行界面,提供“一人千面”個性化產品和服務。
讓老年服務“不再難”
針對老年人、視障等特殊群體看不見、聽不清的問題,建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運用智能技術,在手機銀行特別推出信息無障礙服務,解決看不見、聽不清的問題,讓金融科技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
其實這項服務在2019年底已經推出,並且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屬於首家。建設銀行在咨詢無障礙研究會專業意見基礎上,對手機銀行常用功能模塊進行了全流程改造,包括支持手機系統讀屏軟件朗讀,優化交互控件、按鈕、圖片、鏈接、文字提示等界面元素。
老年人、視障等人群使用語音交互打開手機銀行后,可通過觸摸屏幕和語音提示等智能指引,辦理賬戶查詢、轉賬匯款、信用卡賬單查詢、信用卡還款、話費充值等業務,不僅極大地降低了操作難度,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在數字化金融時代“不掉隊”。
豐富移動金融增值服務
“金融機構面對的是普羅大眾,承載的是萬家憂樂。新金融有能力也應該為那些曾經被忽視的,位於金融需求金字塔底層的企業和個人,奉上一杯解渴‘甜水’。”
代發工資作為銀行傳統金融業務,關系到重要的民生問題。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建設銀行開始探索更加符合代工單位以及單位員工需求的工資發放模式。
建設銀行上線的“電子工資單”服務,解決了傳統工資發放人力消耗大、紙質保存難、賬戶私密性差的痛點。與其簽約的單位財務人員在企業網銀上傳員工工資單明細,員工通過登錄手機銀行等渠道,即可對個人的基本工資、崗位津貼、五險一金等信息一目了然。
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以此為契機,向當地企事業單位進行了充分地宣講推廣。據悉,該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為700余家代工單位的近8萬余名員工提供了電子工資單服務。
發力“非接觸式”服務
“我們今年共有8000多學生要繳費,現場收費太麻煩了,有沒有更輕鬆、更快捷的繳費服務?”2021新學期伊始,永順縣兩所學校向建設銀行永順支行支行提出了緊急需求。
原來,這兩所學校在縣內規模最大,共有在校學生8000余人,開學季學費收繳及每月生活費收繳,家長排隊繳費、學校財務加班收費、各類費用管理復雜,是困擾學校多年的痛點難點。
永順支行迅速為學校搭建了手機銀行悅生活“學費雲”平台,以“互聯網+場景化繳費”的方式,解決了繳費收費痛點,實現了家長、班主任、財務人員“三輕鬆”。
目前,建設銀行手機銀行“悅生活”服務可為廣大用戶提供包括生活繳費、政務服務、醫療健康、商旅出行、學校教育、車主服務、美食娛樂、便民服務等八大類10萬余項場景服務,助力用戶感受輕鬆愉快的品質生活。
湖南建行行長文愛華表示,近年來,建行堅持“移動優先”策略,積極運用互聯網創新思維打造移動金融生態系統,手機銀行已成為建設銀行數字化經營的主平台、服務用戶的主平台。要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聚焦社會痛點,不斷加大對手機銀行的科技研發力度,豐富民生服務場景。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湖南建行手機銀行個人用戶達2064萬戶,月活用戶數達502萬戶﹔交易量5.12億筆,交易額11166億元。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新的起點,建設銀行將聚焦為群眾辦實事,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深入推進“三大戰略”等新金融行動相結合,與積極服務“三高四新”戰略相結合,持續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要求,用新版手機銀行叩開新時代的大門,以科技之力驅動移動金融發展,讓人民群眾分享高質量數字經濟發展成果,共享數字時代高品質幸福生活。(曾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