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敢教日月換新天

 人民日報記者 何勇 史鵬飛 李斌  申智林 祁嘉潤 人民網 匡瀅 李芳森

2021年04月16日21:05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毛澤東同志的一首《七律·到韶山》,寫出了家鄉韶山的滄桑巨變。

韶山村,地處湖南省韶山市南部,在這不足1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誕生了我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別支部。

1925年,毛澤東與楊開慧回韶山進行農村調查,開展農民運動,在毛氏宗祠開辦農民夜校。同年6月,毛澤東在故居閣樓上建立了中共韶山特別支部。

這個創建時隻有5人的特別支部,帶領一大批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浴血奮戰。從革命開始,韶山共犧牲1700多位革命先烈,涌現出毛澤東“六位親人”“韶山五杰”等典型代表。

而曾經的農民夜校,如今也已變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研學課堂,每天都有朗朗書聲傳出。

一位游客正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內學習和拍照。李斌攝

今年26歲的毛敏,是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歷史陳列館的第一批講解員。這名在韶山村的“95后”,出生在這片紅色熱土,聽著紅色故事成長。如今,也把家鄉的故事,講述給來這裡的游客。

“特別支部成員利用春節農村打牌的娛樂方式,作為掩護在家中召開秘密會議,對農民進行宣傳和動員,向他們傳播在外面看到的先進情況和消息,普及積極的革命道理。”韶山的紅色故事,毛敏有不少都熟稔於心,即使只是一副普通的骨牌,也能將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

故事動人,這片紅色熱土也吸引著游客前來,每年接待游客達2000萬人次。看到游客紛至沓來,不少年輕人也選擇回鄉,做一些守住鄉愁又共建未來的事情。

鄉宿這顆“種子”逐漸在鄉間破土而出,沈楚華便是“播種者”之一。這位曾在外奔波的“80后”,重新在家鄉扎下根來。

2018年,沈楚華從長沙歸家,歷時一年半,將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雖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但五間房帶來的收益,也著實讓他吃了一驚。

韶山村以利民、惠民、富民為目標,以著力發展紅色旅游業為龍頭,以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支撐,不斷開創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新局面。人民網 李芳森攝

“民宿2019年5月1號正式開業,基本上每天都是滿的。”沈楚華回憶,7月、8月下來,月收入都有4萬至5萬元。歡喜之余,沈楚華馬上把住宿的房屋增加到11間。

不僅是沈楚華,如今韶山村的民宿達到36家,餐飲門店有80余家,旅行社也開到了8家,村民參與旅游業比例達到70%。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34800元,較2011年翻了一番。

紅色品牌更“亮”、鄉村產業更“強”、人居環境更“美”、民生福祉更“高”……紅色韶山,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