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河光山色——湖南雙牌縣全面推行河長制五年工作綜述

2021年11月23日16:0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雙牌瀟水“月湖”。受訪單位供圖
雙牌瀟水“月湖”。受訪單位供圖

人民網長沙11月23日電 湖南雙牌,古稱瀧泊,因自古為瀟水航道上商旅往來的重要停泊點而得名,位於南嶺北麓,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腹地,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林區縣,境內山清水秀,風物宜人。

雙牌地表水系發達,共有大小河流58條、大中小型水庫53座、庫容1萬方以上骨干山塘237口,湘江干流瀟水南北貫穿境內78.8公裡,雙牌水庫、五裡牌水庫橫跨瀟水,年均發電8億度,綠色能源品牌聞名遐邇。

2017年以來,雙牌縣牢固樹立、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了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行政交界斷面下泄流量合格率“三個100%”,湘江流域主要支流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確保了“一江碧水向北去”。

雙牌縣將河長制工作列為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作為縣委主要負責人、政府主要負責人重要工作日程,每年縣委、縣政府分別對河長制工作進行2次以上專題研究、部署,書記、縣長對河長制重點難點問題先后召開10余專題調度會議,帶頭開展“河長履職”,形成了“領導帶頭、部門聯動、群眾參與、合力治水”的良好局面,全縣各級河長累計巡河4萬余次,總裡程12萬公裡。及時發現並有效解決各河庫涉河涉水問題。

壓實工作基礎,強化基層基礎建設

強化基層河長制“六化”建設。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河流管護責任體系,縣級河長16人,鄉(鎮)、村兩級河長207人,設有河道警長143名,民間河長20人。同時加強鄉鎮“一辦兩員”及工作經費保障。

確保鄉級河長辦工作人員不少於2名,工作經費每年不少於3萬元,全縣建立13支142人的保潔隊伍,每年投入保潔資金200余萬元,確保各河流河段有人管、事有人理。促進河庫保潔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雙牌縣強力推進“三無船”“僵尸船”專項整治,拆解船隻285艘,取締非法上砂碼頭33個,強力抓好禽畜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清退瀟水流域24家、城中村13家養殖戶,拆除欄舍17143平方米,清退瀟水流域112家網箱養殖戶、退養面積123941平方米,完成32處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建設,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同時,投入660萬元清理瀟水河道尾堆250余萬方,清除砂堆違規佔地6000余平方米,恢復河岸水域面積1800余平方米﹔抓好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農村垃圾處理模式,配備垃圾分類收集桶30000余個,建成村收集點552個,鄉鎮垃圾轉運站12個,完成全縣9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改造(新建)農戶衛生廁所12409戶﹔抓好工業污染源防治,依法關停高污染、高能耗、涉重金屬企業9家、關停排污口6個,對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擴容,園區污水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完成五一橋排洪口、陽公漯排洪口2處黑臭水體治理。

通過開展污染源整治行動、生態綠化修復行動、環境綜合治理提升、小流域治理等集中治理行動,河道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基層“最后一公裡”得到切實打通,各鄉鎮每年打造出一條樣板河流河段,人民群眾在水環境方面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2019年茶林鎮小河江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

發揮三種力量打造三種抓手,即發揮政府、社會、群眾的力量,構建“管、評、護”三位一體聚合機制,由政府管理、社會評價、群眾愛護,共同推進河長制。組建了以志願者服務隊和義務護河隊為主體的“民間河長”組織,聘請社會監督員對河庫管理保護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設立了299塊河長制公示牌,制作宣傳版面漫畫1000余幅,組織開展以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護河淨灘”“六進”(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農村、進企業、進黨校)等系列活動200場次,發放宣傳手冊20余萬冊,在群眾中營造了“河事即家事,愛河即愛家”的濃厚氛圍,實現全民動員、全民參與。

加強部門聯動協作,讓“九龍治水”成為歷史

雙牌縣河長辦總統攬河庫涉河涉水事件,河湖治理,河庫“四亂”開展各類聯合執法整治行動40余次,出動執法人員10300人次,有效提高同一問題,多方負責整改的歷史。調查核實和整治,排除疑似“四亂”點305處,完成整治72處。並於2019年雙牌縣成立水上派出所,有力打擊非法捕魚、以及河道非法採砂、圍堰養魚等水上違法行為。

雙牌堅持“以流域為體系,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理”的工作思路,主動加強與周邊區縣溝通對接,與道縣、零陵建立了瀟水河、桴江河、賢水河跨縣(區)河界聯防聯控機制,形成了“流域共治”的管護機制,確保河流管護全覆蓋,無死角。

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雙牌縣堅決扛牢保護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責任,拆除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2棟危舊建筑並復綠,關閉了瀟水河東岸雙電化工、永盛化工、九星化工等3家化工企業,完成8個鄉鎮級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整治,完成境內51座小水電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改造和監控設施的安裝。

新增濕地保護面積1395.9公頃,全縣濕地保護面積達到3670.7公頃,濕地保護率達到94.36%﹔堅持每年開展“魚人節”放魚活動,在瀟水河雙牌段累計投放青魚、草魚、鰱魚、鳙等魚種2100萬尾,確保水生生物多樣性。

在良村、江西村護路護岸林種植紫微、紅楓、柳樹18畝,水生植物種植荷花13畝、茭白3畝、美人蕉等6畝,濕地修復35畝,為沿岸居民打造了一個人水親近,宜居宜旅的生態家園。

喬灌草、花籬藤立體配置的沿河綠化帶構建起了堤岸背景喬木防護林、灘涂小喬木灌木水源林、消落區陸生草本植物、河中水生植物的四級生態柵欄過濾淨化系統,起到了涵養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淨化水質作用,形成了多層生態保護圈層。

雙牌有濃郁的地方風情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流域,流傳許多關於堯、舜、象的傳說。歷史悠久的族譜文化,古老燦爛的農耕文化無一不體現著歷史的厚重感。坦田村歲圓樓、訪堯村周氏宗祠古建筑群,上梧江村瑤鄉一條街,雙牌永河塔、良村雷石古鎮、霞燈煙雨碼頭等沿河文化保護,使得絢麗的現代文明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給瀟水河畔平添無盡的詩情妙趣,擘畫出搖曳多姿的文化景觀河,成為人們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引得省內外游客前來“打卡”,激活百村百業百態,不但實現了保護好綠水青山,還成功地轉化成了“金山銀山”。

為全面貫徹落實河長制工作,2018年雙牌縣上梧江瑤族鄉統戰辦統一鄉內黨外人士,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形成治水合力,通過將統戰力量與河長制工作相結合,“黨外河長”與“三級河長”相配合,讓村民當家做主,主動參與河道管理,切實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守護瑤鄉綠水青山。(胡志波 唐琦)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