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湖南篇】文化鑄魂起高地

2022年06月18日09:50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6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個人推特上向全球推介長沙。作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除了令人垂涎的美食,長沙更有兩處文化地標值得一去。一處是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另一處是岳麓書院。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和岳麓書院,考察文化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白駒過隙,這兩個凝聚著充沛青年力的地方,將總書記的囑托和鼓勵化為了“闖、創、干”的動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海拔38米的馬欄山,“中國V谷”的文創高度日新月異。海拔300.8米的岳麓山,岳麓書院經世致用和實事求是的文化精神連綿不絕。

  馬欄無山,文創為峰

  自2017年在瀏陽河畔的一片城中村崛起,以湖南廣電為核心的15.75平方公裡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堅持不做房產做文產,“文化為本、科技為翼”的融合發展路子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肯定。

  “55分鐘的考察行程,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讓我印象深刻。看到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產品、內容和技術,他都停下來問技術復不復雜,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黨工委書記鄒犇淼說,總書記的期待為園區的發展指引了方向。

  在修復版電影《開國大典》的屏幕前,總書記叮囑要加大紅色經典影像的修復力度,把紅色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幾個月后,園區正式啟動紅色經典影像修復工程。

  目前,電影《雷鋒》《國歌》《毛澤東在1925》《劉少奇的44天》,紀錄片《周立波在農村》等已完成高清修復,另外4部紅色經典的修復工作也已提上日程。

  在員工平均年齡25歲的銀河酷娛,總書記點贊了牆上“導向金不換”五個大字,囑咐大家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總書記的話,刻在了銀河酷娛創始人兼CEO李煒的心裡。一年多來,銀河酷娛的創作重心逐漸向現實題材轉移。由黃渤主演,聚焦“雙減”政策落地、探討親子教育的電影《學爸》將於今年暑期上映﹔國內第一部以居委會主任為主角的電視劇《胡同》,將在下半年開播。“我們將聚焦大時代的小人物,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李煒說。

  如今,要在園區管委會的辦公室見到鄒犇淼可不太容易。或是協調企業工作,或是洽談合作,他步履帶風,忙得像個陀螺。“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人才蓄水池。企業和人才,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鄒犇淼說。

  在園區3000平方米的演播廳裡,由芒果TV、TVB和湖南衛視聯合推出的音樂節目《聲生不息》正在唱響,一旁的5000平方米演播廳隨時待命。鄒犇淼介紹,以前做大型節目要跑去海口錄制,耗時費力。如今,園區新建多個演播廳,還能帶動演職人員就業、機器租賃等相關產業發展。

  錄制場地解決了,視頻存儲、傳輸、剪輯的效率也得加快。園區把華為、國防科技大學、湖南視頻先進技術研究院、“雲上欄山”和“火石計劃”等“大拿”請進來,提供技術保障,開啟“雲”上綠色通道,視頻生產一條龍服務。近期熱播的《乘風破浪第三季》因雲端異地協同剪輯,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

  可持續化的全產業鏈合作,讓更多“鳳凰”飛來馬欄山。2020年11月,30歲的郭通帶領長沙來畫科技公司入駐園區,憑借在此研發的4款新產品,成功拿下6億元的三輪融資。“園區幾千家企業都是我的潛在客戶,有什麼理由不來?”郭通坦言。

  目前,入駐園區的文創、科技企業達4400余家。園區1-5月預計實現企業營收210億元,稅收15.8億元。

  技術服務於內容,內容服務於人民。一大批優秀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從馬欄山冒尖。6月16日,湖南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公示,《大地頌歌》系列文藝作品,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百煉成鋼》《江山如此多嬌》,紀錄片《中國》《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電影《半條棉被》等多部作品都來自馬欄山。

  此前,5G智慧電台榮獲“2021年亞廣聯綠色廣播工程獎”,電影《大地頌歌》榮獲第十七屆中美電影節“年度最佳紀錄電影”,舞者競技節目《舞蹈風暴》首創的第二代4K“時空凝結系統”拿下兩項國家專利……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6月的空氣裡,梔子花香彌漫,又一屆畢業生告別母校,奔向遠方。撥穗正冠是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與期望,深鞠一躬獻上鮮花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恩與愛戴……6月7日,在岳麓書院2022屆畢業典禮上,謝師禮隆重上演,上千年的尊師重教文化禮儀在今天傳承。

  “時常省問父母,朔望恭謁聖賢﹔氣習各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鑲嵌在岳麓書院講堂牆壁上的學規,已有274歲高齡。學規總共18條,108個字,簡潔全面,通俗易懂,既有對學生道德規范行為的勸誡,也有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其中“通曉時務物理”和“疑誤定要力爭”是岳麓書院培養經世致用之才的法寶。

  “還記得4年前我剛邁入岳麓書院,在新生入學禮上和同學一字一句地朗誦,眨眼4年過去,在岳麓書院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我學會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學會修身而向學,這些將伴我終身。”岳麓書院歷史1801班本科生王銘漢深有感觸地說。

  禮儀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核心。岳麓書院重視“習禮育人”,每年舉辦入學禮、拜師禮、謝師禮、端午紀念屈原、清明紀念先賢、紀念孔子等“三禮三紀”系列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

  “總書記在岳麓書院考察時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詮釋,是對湖南大學的褒揚,也是對為人師者的一份勉勵和期待。我們一直努力推動書院文化資源的‘活化’,把它應用在當代高等教育辦學的實踐當中。”岳麓書院院長肖永明說,岳麓書院開設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通識課程60多門,廣泛覆蓋四書五經﹔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來院開展“岳麓講壇”年均超100次,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組織學生進行各類文化實踐活動,涵養學生進德修業﹔與鳳凰網、鳳凰衛視聯合舉辦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全球各地。

  作為湖湘文化的精神聖殿,岳麓書院穿越千年歷史煙雲,始終秉承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理想,堅持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和實事求是、學貴力行的治學精神,培養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經邦濟世之材。

  古木新葉掩映中,講堂檐前懸挂著的“實事求是”匾額愈發鮮亮。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這裡駐足仰望,“我相信實事求是就來自這裡。”“岳麓書院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和有重要影響的地方。”

  回想當時的情景,岳麓書院黨委書記陳宇翔仍然心潮澎湃,“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把岳麓書院的歷史地位提升到新高度,也為岳麓書院賦予了新的生命。”

  如何傳承經世致用文化?如何弘揚實事求是精神?一年多來,岳麓書院步履鏗鏘。

  專門開辟“岳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專題陳列”,開展“岳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重大研究攻關課題,設立“岳麓書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重要講話精神理論研究專項課題”13項,成立“岳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理論宣講”講師團……以實事求是為主題的全國黨性教育基地已聲名遠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熔鑄起文化自信的力量。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王戈非就是理論宣講團的一員。“總書記來書院考察時我正好在書院,聽到他對‘經世致用’予以褒獎,我非常興奮。巧合的是,經世致用正好是我的學習研究內容。”

  “做學問要對國家、對社會有益。要以天下為己任,不能隻會紙上談兵。”抱持這樣的思想,王戈非和同學們刻苦研習“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等主題,先后走進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深入長沙砂子塘街道、橘子洲頭等地,用真摯的感情、詳實的細節,帶給大家一場場文化的洗禮。“每次宣講結束,我們都能收獲熱烈的掌聲。能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做一點事,我覺得非常驕傲。”(記者 鄧正可 余蓉)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