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一版|打造岳麓山實驗室,湖南加快種業產業鏈協同發展

本報記者 吳齊強 何 勇 孫 超
2022年07月12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湖南加快種業產業鏈協同發展

盛夏時節,俯瞰湖南農田沃野,深綠變成了金黃。

湖南道縣蚣壩鎮,收完油菜又忙早稻,從4月底到現在,種糧大戶楊慶華一直沒閑下來,今年有望實現“稻稻油”(兩季水稻和早熟油菜)三季豐收。

“早熟油菜品種4月收獲,給雙季稻預留了寶貴的時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雲介紹,他的團隊培育的“湘油420”等品種,讓湘南地區實現“油菜+雙季稻”三季種植,既收了油菜籽,又產了糧食,還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湖南加快種業產業資源整合,既攻堅前沿探索、又注重產業應用,涌現出一批農業領域的院士專家,研發出一系列優良品種。產業層面,湖南擁有種業企業400余家,商業化育種規模居全國前列﹔在水稻領域,有AAA級種子企業24家,佔全國總數的1/5,近年來國審水稻品種湖南佔比超四成。雜交水稻、雜交油菜、雜交辣椒等種子,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前列。

建設種業關鍵共性技術平台

去年的水稻收獲季,“超優千號”超級雜交稻畝產超1000公斤。這一次經過分子育種技術參與改良的“超優千號”,實現了高產和高抗性兼得。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辛業芸介紹,原版“超優千號”產量高,但大規模推廣受限。團隊依托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的關鍵共性技術平台,對“超優千號”進行了定向改良。

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董事長田冰川說:“全基因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讓育種選擇的預見性和成功率顯著提高,實現了品種特性精准識別、精准選擇。”

在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分子育種創新服務平台實驗室裡,李樂博士正在進行生物基因標記研究,“我們按照種業企業需求,幫助他們制造檢測工具,當好技術后台。”

2020年5月,湖南省政府和中信集團聯合成立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整合湖南農大、湖南省農科院、中科院亞熱帶研究所、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依托分子育種技術、生物種業智能大數據平台這兩個關鍵共性技術平台,圍繞水稻、油菜、蔬菜等8個湖南相對優勢種業建設研發中心。

以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為先導區,今年3月,湖南開工建設岳麓山實驗室,計劃到2025年投入100億元,建設高標准科研基礎設施,組建一批功能研究部、公共創新平台、品種創制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和科研試驗基地。

開發利用優質種質資源

這幾年,湖南湘陰縣樟樹鎮辣椒產業協會秘書長王昌熙接到的訂貨電話越來越多了。樟樹港辣椒近年來的市場需求上升,已成為網紅產品。

辣椒品種如何獲得市場認可?“關鍵是利用好種質資源庫,進行品種提純復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說。

過去樟樹鎮的辣椒種植戶混合留種,味香肉嫩皮薄特性退化。“鄒院士帶領我們團隊與地方農業部門一道,在本地進行資源普查,廣泛收集辣椒種子。經過多年的標記、純化,終於培育出了現在受市場歡迎的樟樹港辣椒。”湖南農大園藝學院劉峰教授說。

同樣受益於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的,還有湘中黑牛養殖戶。

湖南光大牧業依托湖南畜牧獸醫研究所,為湖南婁底的地方特色品種湘中黑牛選育優質種公牛。“我們對湘中黑牛進行基因測序,優中選優。”光大牧業負責人劉海林說,隻有腳踏實地建好種質資源庫,才能最終實現自主品種的長足進步。

2020年挂牌成立的湖南種質資源庫裡,3萬余份農作物種質資源組成了一座巨大的種子“圖書館”。湖南省提出到2035年,種質資源庫收集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8萬份以上。

不僅要存好種子,更要用好種子。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和岳麓山實驗室將建成生物種業智能大數據平台。“目前收集的各類種子是一個巨大的富礦。未來我們將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種質資源庫進行挖掘,形成大數據平台,構建智能育種的數據依托。”田冰川說。

發揮企業種業創新主體作用

近千頭的寧鄉花豬“保種群”,是湖南寧鄉楚溈香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青華的心頭寶貝,“維持這樣一個動態種群,既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也是保護地方品種延續的責任。”曾青華說。

“科研機構很難維持上千頭的活體種群,必須依靠企業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一級研究員印遇龍說。

2020年,寧鄉花豬研究所成立,整合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研究人員50多人。2021年起,研究所承擔了寧鄉花豬種業創新項目等省級重點支持項目。“想要保持花豬風味的同時提高產量,就需要弄清哪些基因決定了黑豬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的含量,哪些決定了它的生長速度。”印遇龍說,目前團隊已成功繪制了寧鄉花豬的基因組圖譜。

在湖南,種業企業已成為種業創新的一支主力軍。

“在水稻領域,我們現在有很大的優勢!”隆平高科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楊劍很自豪。作為一家大規模的種業企業,隆平高科擁有的親本資源中,母本的自主知識產權率達82%,父本達78%,種質資源有著深厚的積累。

“這要歸功於工廠化、分段式的育種模式。”隆平高科水稻首席專家、種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楊遠柱說。目前,隆平高科在長沙、三亞等地已建成國內最大的水稻試驗基地。未來3年,隆平高科在重大戰略性新品種培育和創新能力建設方面,預計投入將超過10億元。

位於長沙市芙蓉區的隆平高科技園,擁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和眾多種業企業。“園區發揮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等多重作用。”隆平高科技園黨工委書記譚雄偉說,“園區目前已有45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規上企業達138家,成為擴大集聚效應、推動種業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孵化器。”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2日   第 01 版)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