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湖南南縣:立足優勢促縣域經濟發展

本報記者 申智林
2022年09月02日09: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湖南南縣延伸產業鏈推進農業現代化升級

立足優勢促縣域經濟發展

一隻與稻共生的小龍蝦,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聯動一、二、三產業,發展經營主體2300余家,實現年綜合產值超140億元——湖南益陽市南縣給出了答案。

  截至目前,南縣共有稻蝦種養面積60多萬畝,小龍蝦年加工能力達12萬噸,逐步形成了一條集苗種繁育、生態種養、冷鏈物流、餐飲消費、精深加工等為一體的稻蝦產業鏈。

  從一個小規模的農業種養產業,到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三產深度融合的優勢主導產業,稻蝦產業的轉變,折射出地處洞庭湖平原腹地的農業大縣南縣,立足本土資源優勢,引領農業現代化升級的探索。

  當前,南縣經開區首個蝦殼健康產品加工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預計今年就能順利投產。”項目主體、南縣順祥食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力上告訴記者。扎根南縣20多年,順祥食品有淡水魚、小龍蝦等12條食品生產線,產品暢銷國內外。

  過去,在加工小龍蝦的過程中,處理蝦殼是件令人頭疼的事。為了提升農產品整體價值,2021年,在南縣縣委、縣政府的鼓勵下,順祥食品決定投資2億元,進行蝦殼產品加工。

  “從蝦殼中提取出的蝦蛋白粉、甲殼素等,可用於醫藥保健、化妝品相關行業,既能產生良好生態效益,又進一步延伸了稻蝦產業鏈。”李力上說,“生產線建成后,可以有效處理縣域內絕大部分由食品加工產生的蝦殼。”

  “農頭工尾”,助推了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工尾”強不強,直接關系到“農頭”可否產生“龍頭”。

  南縣的棉麻紡織產業,曾是傳統的“工尾”優勢產業,但近年來后勁不足,發展滯后,部分企業虧損嚴重。

  如何破局?

  “推動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智能制造型升級是關鍵。”南縣經開區主要負責人介紹。

  南縣生輝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台台智能紡紗機正高速運轉。經過10余道工序,蓬鬆的棉花被制成纖細的包芯紗。作為生輝紡織的“拳頭產品”,其市場佔有率目前在國內位居前列。

  “引進先進設備,堅持自主研發,企業近幾年迎來了快速發展。”生輝紡織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楊勇說,“關鍵時刻,多虧政府扶了一把。”

  2019年,生輝紡織推出雙包芯紗、四芯紗等主打產品,進入市場發展的關鍵期。當時,企業想自建廠房,但既缺場地又缺資金。南縣經開區針對性紓解難題,建起一棟3萬平方米的定制廠房,交付企業使用,一舉解決了企業難題。

  “今年上半年,企業實現產值3.5億元。”楊勇說,“目前,公司正繼續擴大規模,引進先進設備,打造智能紡織生產線,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南縣經開區現有17家紡織企業,2021年實現產值超過33億元,形成了集軋花、紡紗、織布、成衣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規模效應漸顯。

  建成“農頭工尾”完整產業鏈,還要堅持推進農業品牌化發展。

  南縣積極打造特色產業加工園,組織農業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培育本土農業品牌。一批誕生自南縣的農業企業,陸續依靠品牌和口碑,形成了穩定的市場號召力。2020年成立的湖南助農米業,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農業企業。

  “目前,全縣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4家,去年實現產值73.45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近50%﹔實現稅收6400多萬元,提供了近7000個就業崗位。”南縣縣委書記羅訊表示,推動農業產業做大做強,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業大縣也可以走出一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2日   第 10 版)

(責編:李淑靜、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